不知道同學們注意沒,物理這門學科,常常是兩極分化,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刷很多題,遇到類似的題型還是一臉懵,完全沒有思路,可是老師一講,好像又都明白。其實,這還是思維的問題。
高考物理滿分得主,有十年資深教學經驗和獨家提分秘笈的老師就曾提出物理學科關鍵的五大能力,並針對此提出相應的備考建議。
同學們要堅信,只要把這些踏踏實實、認真行動,物理考試一定可以非常穩,甚至高分也不是問題。
(一)理解能力
一是理解物理觀念、物理規律的確切含義。比如看到加速度、磁感強度、磁場、電場強度等,你得知道它包含的內涵及外延分別是什麼,確切理解概念規律的確切含義。
二是理解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以及再簡單情況下的應用。比如動量守恆定律,什麼時候都能用嗎?並不是這樣,它有它的適用條件。以及你在平時學習過程中跟著老師,看到的資料,上我們的課會聽到的一些結論,這些結論屬於二級結論,所有的二級結論都有它的適用前提,在什麼條件下推出來這個結論才能用,不能什麼時候都拿來用,那是不可以的。
三是清楚認識概念和規律的表達形式,這個可以從以下角度來說。
1、文字表達,比如動定理、機械守恆定律,文字表述說的是什麼,你要能非常清楚地表達出來。
2、數學公式。在解題時需要非常嚴格地按照它的結構寫到卷子上,所以數學表達要非常清楚。
3、圖像,經常利用圖像幫助我們快速解決很多問題,所以文字表述、公式表達以及圖像表述,這三大部分你都要非常清楚才可以,才能說你理解了這個規律和概念。
4、能夠鑑別關於概念和規律似是而非的說法,比如路程和位移等,還有比值定義,高中物理很多量有比值定義,比如電場強度、磁感強度等,會有類比。
5、理解相關知識的區別和聯繫,比如剛才說的動量守恆定律、機械守恆定律,同一個情景這個守恆不守恆,那個守恆不守恆其實不一樣。
備考建議一:「一個板凳四條腿」。
每個點都要找到典型例題爛熟於心,只有做到爛熟於心才說明支撐夠了。如果只有一條腿肯定不太穩,兩條也不穩,三條還可以,四條可能更穩。我們學高中物理會涉及很多基本概念、規律和題型,還有一些方法和物理思想,你在學這些東西的時候要有「四條腿」,學每一個點都要找到這一個點相關的四個非常非常典型的題目或說法,這是你認知掌握這個規律的基礎,如果你看到了一個規律,你腦子裡不能迅速蹦出四個基本規律或四個典型例題,那很有可能說明你的模型、題型、方法真正沒有真正理解到位,只是「我知道」而已。這沒有用,只有腦子裡有足夠的支撐,支撐你對這個方法理解到位,你才能在考試緊張的情況下調用出來。
(二)推理能力
1、能夠根據已知的知識和物理事實、條件(其實就是做題)對物理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和論證。你看到這個條件能想到根據什麼規律可以推出來下一個問題,通過下一個問題再根據學過的物理規律又可以推出它隱藏的東西。
總之你看到條件能想到它藏了什麼東西,它藏的東西往往是題目解題的關鍵,如果沒找到,很有可能就做不出來,其實所有理科都有這個要求,就是邏輯推理,理科很講邏輯,就是邏輯推理能力。
2、得出正確結論或作出正確判斷,肯定需要數學推演以及物理規律的應用,並能把推理過程正確表達出來。考試時,只是把答案寫出去肯定沒分。
備考建議二:條條大路通「北京」
這個能力的要求其實是一種發散思維,我看到這個點能想到什麼規律,或者看到這個點可以回憶起來這個情景滿足的規律,進一步挖掘出隱藏的信息,所以需要思維比較發散,解題過程中需要反思總結,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叫「一題多解」。如果平時學習過程中你看到一道題只能想到一種解法,可能你的思維是比較固化的,沒那麼靈活;或者也可以換一個角度來說,你的知識體系掌握得非常零散,就會導致你想不到其它的點,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想想,這道題除了用動力學的方法做,能不能用能量守恆做、用動能定理、用動量定理做?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你會得到同樣的答案,但由於用不同角度解同樣的問題,那麼你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可能更好一些。
之所以可以這麼多解法,你要把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找到,這樣你的學習就會有一個升華,不但要發散,還要把它收回來,有發有收,總結一些解題的小竅門或大招。
(三)分析綜合能力
1、能夠獨立地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和研究,這裡面我想強調獨立。
獨立」這兩個字非常重要,想像一下,如果給你一套卷子,告訴你選擇題第14題答案是A。因為你知道答案是A,你就會問BCD為什麼是錯的,這樣就很容易找到規律印證你的想法。但是你真的會嗎?如果沒有這個提示、沒有這個答案在邊上放著,你自己不知道哪個對哪個錯,還能那麼輕易地想A為什麼對、B、C、D為什麼錯嗎?顯然不是,如果有答案這個拐杖在你身邊,你以為你會了,這都是幻覺,所以我們一定要降低幻覺,別讓答案害了你,一定先要獨立做題,獨立這件事情極其重要,千萬不要以答案為拐杖來輔助我們學習,但做完題以後可以通過參考答案幫助我們理解學習是不是到位。
2、弄清其中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和物理情景,我們在分析一個問題的時候,從物理的角度來說叫對象分析、過程分析、狀態分析、情景分析,這都是基本功,是必須要掌握的點。
3、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以及有關條件,比如恰好怎麼樣,最怎麼樣,剛剛怎麼樣,這些都屬於關鍵信息,關鍵信息背後一定是隱藏了一個等式或隱藏了一個什麼條件,你要把它抓住,有一個抓取關鍵信息的能力才能解決相應的問題。
4、能夠把較為複雜的問題分解為若干較簡單的問題。一個問題非常複雜,你想一步做出來,有時候難度極其高,所以我們要有意識地在平時解決複雜問題時相應地把題目拆解,比如它由平拋、圓周、平衡等很多方面的知識組合到一起,所以你要有意識地把這些難題化大為小、化繁為簡,拆分能力對於物理學習是極其重要的。
5、找出之間的聯繫。各個知識點、各個環節之間一定是有聯繫的,然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看到這個情景你就想這個情景下可以用什麼規律、用什麼概念來解決它,能夠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運用物理知識綜合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備考建議三:降低學習的幻覺,打鐵還需自身硬。
做題還是需要你有非常紮實的基本功,比如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有很多套路,包括上面講到的模型,一題多解、總結,其實這都包含著很多小套路,比如對象分析、狀態分析、過程分析,一些常見的破題點,你是需要總結的,要是不總結可能在考場上根本就想不起來。比如今年考題,有些跟我們一起學的同學會有這樣的感覺,比較爽。磁場裡的軌心近角時間,電磁組合、各種運動組合、各種對象組合整體隔離,要組合在一起,組合權,拆分組合的能力,降低「學會幻覺」方法,答案這個「拐杖」一定要在學習之前先扔掉,後面再用上。
(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考綱裡就非常明確地提出,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平時學習中可能我們也感覺到了很多物理問題到最後就是一個數學的問題,比如處理極值的問題,三角函數問題,一元二次方程等。
再比如圖像法裡涉及到的幾何關係,再比如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涉及到的幾何圖形,圓與圓的關係、圓與直線的關係,相交、相切、相離等。這裡肯定沒有數學應用的深度那麼深,但也有數學的基礎,根據一個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係式(這是基本功),然後進行推導和求解,根據結果得出相應的物理結論。數學和物理還是有區別,數學作為工具可以計算出結果,但這個結果有沒有實際物理意義呢?不一定,你得考慮是不是真正滿足生活的常識,進行排除。
此外,運用幾何圖形函數,比如剛才提到一次函數、二次函數、三次函數等進行表達分析。
備考建議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比如你的語文學得非常好,或是化學、生物、數學學得非常好,就是物理學得不好。其它學科學得特別好,那你一定在這個學科上有非常好的學習習慣或學習態度,你要想這些可否遷移到物理上來。比如語文的獲取信息的能力,這對物理來說也極其關鍵,比如最後一道題,25題,題目很長。
(五)實驗能力
物理必考小實驗和大實驗。
1、獨立完成考試內容與要求中所列的實驗。今年已經考到的彈簧(22題),屬於課本上要求的實驗。當然,很多實驗和高考題裡並不會像今年有些題目這麼直白,很多時候是考創新,考在完成課本基本實驗的基礎之上獲得的實驗能力,有了這個實驗能力你就可以解決一些創新型的實驗。
2、能夠明確實驗目的,看到實驗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想自己想幹什麼,想得到什麼東西,要測量一個電阻還是測量一個伏安特性曲線。
3、控制實驗的條件,完成相應的實驗操作,完成操作的過程中你就要注意實驗的安全性、基本實驗流程,要注意先幹什麼後幹什麼,很多時候有一些常規的實驗順序。
4、會使用儀器。比如萬用表,今年也提到了這個萬用表,雖然往年考過,考試有一定連續性,不代表往年考了今年就不會考;會使用實驗的儀器,比如電錶、彈簧秤。
5、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會記錄處理實驗的數據。最常用的處理數據的方式平時模擬題裡用得非常多,就是圖像法,給你一堆數據,把數據描點畫線,描到坐標裡。平時真正做了這些實驗,那高考對於你來說就是一個感覺:很熟悉。但如果平時的這些實驗不做,那就很可能摸不著腦袋,所以要會記錄。
6、會處理實驗數據、會描點畫線,得到相應結論。
7、會對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制定解決方案,比如平時說得誤差分析,系統誤差還是偶然誤差,是偏大還是偏小,這個誤差能不能想辦法消除?如果系統誤差要想辦法消除。
8、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利用學過的這些基本知識體系來處理問題,包括簡單的設計型實驗,高考裡很多是考察新的實驗,這些新實驗背後藏著的都是平時要求的基本功。
備考建議五: 「行而知之」。
實驗要真做,如果你不去做這個實驗,你是發現不了這個實驗容易做錯的點,如果在學校裡有條件,一定要真正進入實驗室,把每個考試要求的實驗認認真真地做一遍,才能真正理解很多設計型創新型的實驗。
「教是最好的學」。需要你行動起來,比如有一個點你以為你學會了,但可能是幻覺,你可以檢驗一下,有個小方法是你可以嘗試教教你的同學,看看能不能教明白,如果教了半天沒有教明白,說明你其實沒有掌握到位,沒有理解到位。教一遍可能比你自己複習十遍的效果都要好很多。
「知識建網」。如果知識只是零散地學,沒有把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找到,那很有可能是一盤散沙,這些知識點很容易被遺忘,所以你要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套知識體系,知識建網,讓你的知識在你的大腦中生長出來,怎麼掌握,不是別人教你,而是自己總結、自己找到這些點的聯繫,是在你自己腦子裡生長出來的,這樣對你來說才有意義,不容易抹掉了。
掌握這三點,當你遇到一個類似題目時可就會很爽地把題目很快地做出來。學習要找到一種很爽的感覺,學得很難受就換種方式再學一遍,直到把這道題吃透,你就一定會有爽的感覺,爽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學得很爽真的就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