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李先生(化名)
最近這幾年飽受煎熬
一切都因為李先生
已經養育了九年的兒子
到現在都還搞不清楚
到底是不是自己親生的!
兒子查出自閉症,賣掉三套房產治療
李先生說,十年前他和來自山東老家的妻子結了婚,婚後不到一年時間,兒子小明便出生了,原本幸福甜蜜的一家三口,在兒子兩歲那年遭遇變故,因為兒子小明被檢查出患有自閉症。
在給孩子治療期間,家裡相繼賣掉了三套房產,至今9歲的兒子還只有一歲多的智力水平,夫妻二人也最終分道揚鑣,在和前妻辦理離婚手續時,兒子小明判給了李先生撫養。
親友一句話 成了心結
直到三年前,李先生帶著兒子回老家探親時,突然聽親友說,小明和李先生長得不太像,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李先生回到深圳,越琢磨越覺得,兒子的長相和自己確實不太像。
親子鑑定為親生,卻有人送來一份「非親生」的「克隆」報告?
幾經思考之下,2015年3月,李先生帶兒子前往深圳市人民醫院法醫臨床司法鑑定所,通過抽取兩人的血液做了親子鑑定。而鑑定結果顯示,雙方親子關係的概率超過99.99%,支持親生血緣關係。
不過,這份親子鑑定報告原件不慎給弄丟了,於是李先生去醫院補打了一份報告。沒想到不久之後,李先生在自家門縫裡,發現有人塞進來一份疑似深圳市人民醫院司法鑑定所的報告,封面和首頁,跟他之前看過的一模一樣,但第三頁中,李先生的基因分型數據卻不一樣,而鑑定結論一項也被裁掉。隨後有人通過QQ加李先生好友,發了一份完整版的鑑定報告第三頁,結論為李先生和小明不支持存在親子關係。
親子鑑定多個版本 該相信誰?
疑惑之下,李先生在2015年4月自行提取了他和兒子的頭髮,委託人在一家科為源的生物公司做了DNA親子鑑定,報告顯示父親不能提供給孩子九個基因座必需的等位基因,不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排除親子關係。
2015年10月15日,李先生帶兒子前往廣東太太法醫物證司法鑑定所,做了第三次親子鑑定,卻顯示為親子關係。
如此一來,三份親子鑑定報告,兩份顯示兒子為親生,一份顯示為非親生,還有人匿名贈送一份克隆報告為非親生,李先生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該相信誰?
在這三份親子鑑定報告中,一份是來自生物科技公司的鑑定結果,兩份是來自司法鑑定所的結果,按說李先生應當相信後者的權威性,可是不久之後的第四次鑑定,卻再起波瀾,也讓他陷入了更大的疑惑當中。
大兒子患上自閉症
再婚被迫選擇試管嬰兒
李先生說,考慮到深圳市人民醫院和「廣東太太」兩家都是具有司法鑑定資質的機構,和家人商量之後,他決定選擇相信權威機構的報告,認為兒子就是自己親生的。後來李先生又認識了現在的太太,兩人結了婚,在備孕期間,考慮到大兒子患了病,擔心自己的基因出現問題,李先生決定花了一筆巨資去做了試管嬰兒。
而隨著小兒子的一天天長大,李先生發現小兒子長得很像自己,對比之下,三年前的疑慮再上心頭,今年五月份李先生決定帶上大兒子和小兒子分別前往香港做親子鑑定,希望為大兒子的出身找到答案。但取報告的當天,卻被告知,小兒子為自己親生,大兒子小明的親子關係概率僅為32.25%。
香港親子鑑定 ,收到兩份結果不同的報告?
而就在20日下午,李先生又接到來自香港的陌生電話,稱他的鑑定報告出現一些問題,對方並發送給李先生一份同樣格式,蓋有化驗所公章的檢測報告,顯示大兒子小明為親生,李先生當即向該機構核實,對方稱公司電腦留底的報告確實顯示為親子關係,這和李先生親自去香港取回的報告大相逕庭,機構方面表示將繼續調查此事。
如此一來,李先生做了四次鑑定,兒子到底是不是親生的,至今都沒有辦法確定。
真假難辨 家人心難平
記者也向該香港機構諮詢,出於對當事人信息保護原則,所有的資料只能向當事人提供。李先生說,儘管離婚時和前妻約定好,前妻會經常回來照顧兒子,並不需要支付撫養費,但如今兒子身世成謎,前妻竟然也在離婚後的幾年時間,都沒有來看過兒子,這讓李先生心裡更加不是滋味兒,而心裡更難受的,還有李先生的老母親,儘管孫子只有一歲多的智力,但老人每天都悉心照顧,已經對孫子的感情難以割捨。
因為懷疑大兒子是不是親生,李先生總共做了四次親子鑑定,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兩份分別來自深圳市人民醫院和廣東太太司法鑑定所的報告,因為這兩家機構都屬於司法部門認可的單位,所以報告具備法定效力,而這兩份報告都顯示小明是李先生的親生兒子。
那麼,李先生在自家門縫發現的疑似人民醫院的另外一份報告,到底是真是假,又是何人所為呢?
院方:
克隆報告第三頁為偽造
記者來到深圳市人民醫院法醫臨床司法鑑定所,工作人員在做了比對之後稱,李先生親自來醫院補打的這份顯示為親子關係的報告,確實為醫院所出,但是從門縫裡發現的彩色印刷的報告,封面和第一頁都是來自醫院,但被裁剪過的第三頁,從格式上一眼就能看出是偽造材料。
工作人員介紹,深圳市人民醫院司法鑑定所的報告,因為具備法律效力,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確保安全可靠,並保護當事人個人信息。
院方:鑑定報告具備權威性
工作人員稱,該司法鑑定單位的信息,並不能和其他任何機構聯網,公民從這裡鑑定的結果也不會影響到其他具備司法鑑定資質的鑑定結果。當事人的資料除了本人以外,只有公檢法可以調取,其他人都無權調取。
華大基因:
需排除不確定因素
那麼,親子鑑定為何會出現兩個版本呢?李先生說,這幾份鑑定報告最大的區別是,李先生本人的基因分型出現了兩個版本,一個人的基因怎麼會出現兩串不同的數據呢?
華大基因DNA檢測專家介紹,這種情況需要排除樣本是否來自本人、樣本運輸是否安全等不確定因素,還有可能是選擇的DNA分型方法不同,對結果的判斷標準選擇不一致。
廣東華大法醫物證司法鑑定所副主任胡丹表示,可能存在基因突變的情況,被鑑定人有沒有經過輸血、器官移植、近親源的關係,還有一種更特殊的情況,有沒有發生嵌合體,這個概率非常低,嵌合體發生的話就會發生不同的基因分型,會對鑑定結果有影響。
專業人士分析,正常情況下,每人都只有唯一的一套基因分型,只有低於百分之一的人群,才會出現嵌合體。市民在考慮親子鑑定時,應選擇具備司法鑑定資質的單位。目前司法認定的親子鑑定均為一代技術,部分無法下結論的案例也可以嘗試使用更為精準的二代基因測序技術。
李先生說,兒子帶在身邊養了九年,從感情方面來說,全家都難以割捨,但也就因為一句閒話,到底是不是親生的,成了他這輩子最大的執念。他現在就想能夠找到一家權威單位,在媒體的見證下為他再做一次親子鑑定,這樣他也可以了卻這些年以來的心病。
為什麼四次鑑定,
出現了不同的結果,
到底是誰用假報告從中作梗,
而另一方面,
現在涉及DNA、基因檢測的市場化公司越來越多,
從李先生的選擇中就可以看出,
甚至有點混亂的情況,
這其中有沒有權威的標準,
又有沒有監管方法?
希望李先生可以早日了卻這個「心病」
來源:深廣電第一現場(szmgdiyixianchang)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