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德爺(埃德·斯塔福德)荒野求生節目,一個人在荒無人煙之處生存,除了攝像器材,身上連件衣服也沒有,喜歡德爺這種冒險、無所畏懼的精神;喜歡久未進食而找到所謂「食物」時天真無邪的笑聲……
當然,每每看到他光著腳走路,不時被尖硬物刺傷時,心裡也會想:「德爺,其實你不用那麼拼,即使穿了鞋子,也不會影響我們對你的喜歡。」
鞋子,最大的功用就是保護雙腳不受傷害,大約5000多年前,我國就出現了獸皮縫製的最原始的鞋,在此之前,「鞋」當然已經出現,至於源於何時,無從考究。
關注我們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們旨在分享中國傳統文化,所以,本文不是教大家如何購買搭配鞋子,而是鞋子於中國傳統文化而言所包含的寓意。
在民俗信仰中,鞋子歷來被視為吉祥物,鞋諧音「諧」,意為和合、協調、成就等,而且鞋都是一對,易於「成雙成對」聯想在一起,所以說到這個這裡,大家應該猜出來,「鞋」吉祥物之用便是用於婚事嫁娶祝福,寓意「同諧到老」、「夫妻恩愛白頭到老」。
舊時婚嫁,女子嫁妝必備銅鏡(銅盆)與鞋,取「銅」、「鞋」諧音——「同」、「諧」,寄託「同諧到老」美好祝願。我國幅員遼闊,鞋子作為吉祥物的寓意一致,但各地風俗有所區別,因此,在鞋的「使用」形式上亦有所不同。
北方地區
結親時,男家要給女家送絲麻鞋,鞋必須成雙成對,寓意吉祥和諧、雙雙對對、永不分離。其次,新婦穿絲麻鞋上轎,以絲麻之綿韌,寓意"思媽",比喻新婦於歸,不忘生母。
江南地區
民間嫁女預備嫁奩,準備新娘和新郎鞋子各一雙,而且將新娘的鞋納入新郎的鞋中。待出嫁時,將鞋帶到夫家。婚禮正日,新娘步入洞房,與新郎交換鞋子,新郎新娘各自穿著對方的鞋子,"同鞋"與"同偕"諧音。
其次;也有"蹈婿鞋"。所謂「蹈婿鞋」,又稱「踏夫鞋」指婚禮之日,新娘下轎,首次進入夫家門的儀式,當天,新娘下轎必須換上新郎的鞋子走進去,象徵白頭到老。
西南地區
雲南麗江納西族辦喜事會「換腳鞋」,則男家把新娘迎回家後,新娘先送公婆鞋各一雙,入洞房時,女方送親的人故意將新娘送給新郎的鞋丟到新床底深處,迫使新郎彎腰到床底將鞋取出穿起,此鞋稱為"換腳鞋",也取夫妻同偕之意。
……
此外,搶新娘鞋、解懷脫鞋、新娘穿虎頭鞋……鞋作為吉祥物的「做法」形形色色,但對婚姻的美好祝願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