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和恐怖片是標配,無奈國產恐怖片並不給力,想在國內電影院看一部優秀恐怖片真的太難了!
就沒有一部精彩的恐怖片讓我們在夏天降降溫嗎?別急,八月唯一恐怖片——《死寂逃亡》即將上映,「發聲即死,怪獸吃人」,你敢看嗎?
影片講述了一個關於異獸漫天襲來的恐怖故事。
一支科考隊意外鑿穿了隔絕洞穴的石壁,釋放出了循聲吃人的滅世怪獸「蝠蜂」。它們依靠聽覺襲擊獵物、捕食人類,致使全球陷入末日般的恐慌。
想要活命只有一個辦法:不要發出聲音。任何細微的聲響和風吹草動,都會引來漫天遍野的蝠蜂。
就是在這個超級恐怖物種的圍攻下,16歲的失聲少女艾麗一家,開啟了逃亡之路。
不同於其他恐怖電影將刺激點放在視覺上的慣例,《死寂逃亡》「發聲即死」的設定,營造出一種末世氛圍,將前所未有的壓迫感傳遞給觀眾。
聲音是人類最重要的溝通方式,《死寂逃亡》的全面「失聲」,不僅阻斷了角色們的互相交流,更讓影片中的滴水聲、咳嗽聲甚至嬰兒的哭聲都變得異常可怕。
這種壓迫和驚悚,不僅穿透了視覺,還將聽覺和感覺聯繫在一起,讓觀眾體驗全方位的毛骨悚然之感。
循聲而至的嗜血怪獸,更讓這種「無聲殺機」壓抑感倍增,足以看得觀眾脊背發涼。
尤其配合成群結隊的蝠蜂在頭頂盤旋以及它們襲擊人群的鏡頭,不僅看得人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還能勾起你心底的深深寒意。
不同於大多數恐怖片人類自己作死的設定,《死寂逃亡》雖然背景是末世恐怖,卻沒有以犧牲角色的智商作為代價。
反之,它逆其道而行,主角一家人都雙商在線,尤其小聾女艾麗,更是能憑藉敏銳的觀察力,在極端環境中迅速分析當下狀況,並找出最優的解決方案。
正因為可以與高智商的人類周旋,才能體現出怪獸的強大。
《死寂逃亡》中,強大怪獸帶給人們的,是囿於恐懼而無法逃脫的絕望,和面對死亡卻不知它何時來臨的恐懼,片中主角面對這些境況時的真實反應,仿佛讓我們看到了自己,代入感超強。
作為一部出色的恐怖電影,《死寂逃亡》不僅僅能刺激你的感官,飆升你的腎上腺素,細細深究,它恐怖的外殼裡裹藏的,其實是現實命題下對人類及環境更深層次的反思。
一路上,艾麗一家人不僅要面對吃人的怪獸,更要面對不懷好意的壞人。越是在極端的情況下,人性越經不起考驗。面對外在環境的威脅,人類往往先死於內鬥。
而比起蝠蜂,這些陰暗的人才更加可怕。
因為你可以清楚明白地知道蝠蜂怕什麼、怎麼攻擊,卻永遠摸不清一個人的真正目的,以及他達到目的手段能不堪到什麼地步。
除此之外,與許多優秀的末世科幻和恐怖電影一樣,《死寂逃亡》對工業社會發展的最終命運做出了反思,對人和自然相處的方式也做了自己的探討,而這些,是大多數分帳恐怖片所缺少的社會和人文關懷。
我們似乎從來不缺恐怖片,因為每個月都有不止一部的國產恐怖電影,打著恐怖和驚悚的旗號,做著博眼球和擦邊球的醜事。
當我們對比《死寂逃亡》反觀自身,會發現,如何在流水線上打造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優秀恐怖電影,是內地恐怖片主創們亟需研究和探討的命題。
《死寂逃亡》之所以能夠如此精彩,也正是得益於其強大的幕後陣容。
講真,能看到這個陣容組合,票錢就已經值回來了。
影片導演約翰·R·萊昂耐迪曾和恐怖片鬼才溫子仁多次合作,作為溫子仁御用攝影師,經典恐怖片《招魂》、《死寂》、《非法制裁》的攝影都是出自約翰之手。2014年他執導的恐怖片《安娜貝爾》連創佳績,在全球斬獲超過2億美元票房。
而負責影片中特效製作的則是全球頂級視效公司Mr. X,該公司曾完成包括《水形物語》、《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等多部商業巨製的特效工作。為了將異獸蝠蜂「真實」地搬上大銀幕,Mr. X團隊特意聘請了生物設計師共同研發,一切參照著爬行動物來設計,力求從蝠蜂的造型上給觀眾帶來一種有機、真實的感覺。
而這種真實,唯有在電影院看過之後才能體會得到。
《死寂逃亡》中的蝠蜂畢竟不同於哥斯拉,真實生活中並不存在,也不同於侏羅紀恐龍,很久以前就已滅絕。
它們像蝙蝠、又像鳥類,像活在電影裡、又像存在於真實世界中。它們從不單獨行動,常常群起而攻之,那種鋪天蓋地的嗜血怪物朝你撲來的陰森和絕望,只有在電影院才能真實體會到啊!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會將《死寂逃亡》與《寂靜之地》對比,事實上,《死寂逃亡》是改編自蒂姆·萊伯恩的小說,而小說早在2015年就出版了,比《寂靜之地》上映時間早3年之多。雖然內核相近,但劇情方面還是有很大發揮空間的,畢竟「無聲」跟殭屍、病毒相比還是相對新鮮很多。
8月30日是《死寂逃亡》上映的日子,它不僅是暑期檔唯一一部怪獸恐怖電影,更能幫助大家給炎炎夏日做個清涼的結尾。
看了兩個月熱血《哪吒》,是時候去電影院換換口味降降溫了,不妨來一場《死寂逃亡》~!!
(文章來自:電影爛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