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劫運鈔車的嫌犯、法院執行局的副局長,這兩種身份混合在一起,讓趙智勇成為了「名人」。
犯罪嫌疑人趙智勇。 圖片來源於公開報導
2020年7月下旬,河北辛集警方公布了剛偵破的一起搶劫運鈔車「積案」。發生在1997年的這起持槍搶劫案造成1死2傷,79萬現金被搶。案發23年後,4名嫌犯落網——包括已在一法院工作22年並當上執行局副局長的趙智勇。
涉嫌參與搶劫運鈔車的趙智勇,案發那一年28歲。一年之後,他正式進入法院系統,此後長期從事案件執行工作。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搜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趙智勇參與執行的案件超千件。
7月31日,趙智勇的工作單位——石家莊市裕華區法院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法院「尊重並配合」警方的調查,「我們現在也不掌握更多的情況和信息。」
目前,此案仍由辛集警方進行偵辦。辛集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張海軍告訴澎湃新聞,該案嫌犯可能還涉及其他案件,辦案部門正展開進一步偵查。
張海軍表示,不管犯罪嫌疑人什麼身份,警方都將秉公執法。
趙智勇在石家莊市裕華區法院工作了22年。澎湃新聞記者 朱遠祥 圖
5人結夥搶劫運鈔車,一工作人員遭槍擊身亡
「呯……」
辛集市興華路23年前的那一聲槍響,市民支斌至今忘不了。那年他11歲,他家的皮革店旁邊有家「銀行」——辛集市農村合作基金會興華路營業點。
傳出槍聲的那天,是1997年1月10日上午。支斌記得,當時父母在店子裡整理貨物,他在一旁玩耍。突然,外面傳出「呯」的聲響。「我以為是放花炮,但那聲音又不像放炮。」支斌和父母跑到店外,發現幾十米外的路邊有人開始圍聚,有人喊「開槍」了。支斌的父母嚇得把他拉進屋內。後來,他們聽說有人中槍死了。
1997年1月的搶劫運鈔車一案,發生在辛集市興華路。澎湃新聞記者 戴越 圖
當時中槍的,是辛集市農村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何某梅,當年39歲。她的哥哥何海告訴澎湃新聞,事發當天他聞訊趕到醫院時,看到了從太平間推出的妹妹屍體。何海記得,當時他妹妹被入殮師化了妝,但頭上太陽穴部位可見一處明顯的槍傷。
如今年過五旬的計程車司機範行,是當年在案發現場的目擊者。當年他的工作單位就在農村基金會興華路營業點的斜對面。「我當時跑過去看,搶錢的人已經開車跑了。」範行說:「我看見有人受傷倒在地上,旁邊停著運鈔的吉普車。」
範行告訴澎湃新聞,這起案件是當年辛集市「最轟動的事」,經歷那次搶劫案後,全市金融機構的運鈔車換了一批,「像裝甲車那樣的,更加結實了。」
案發23年後,2020年7月23日,辛集市委宣傳部在其微信公眾號「辛集發布」通報了此案詳情:犯罪嫌疑人劉某奎等5人結夥,當日駕駛一輛搶劫來的計程車,在辛集市槍擊基金會工作人員,當場致一死兩傷。嫌犯搶劫運鈔車後潛逃。
據通報,當時運鈔車中被搶的現金有79萬餘元——23年前,這筆錢數目可觀,是基金會興華路營業點當天兌付客戶的保障。
案發時的1997年,是我國農村合作基金會發展的高峰期。儘管數年後此類基金會被國家整頓關閉,但對於辛集這個經濟活躍的縣級市來說,當年基金會對南來北往的生意人提供了資金周轉的便利。
有「皮都」之稱的辛集市,是我國主要的皮革產銷基地之一。或許正是由於當地活躍的流動資本市場,讓劉某奎、趙智勇等5名犯罪嫌疑人,盯上了辛集市農村基金會的運鈔車。
當年搶劫運鈔車後,劉某奎等5名嫌犯從辛集市消失了。二十多年過去,當地人都很少提起這個案件了。
辛集市距石家莊約80公裡,是由河北省直管的縣級市。2020年7月30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這裡。位於市區的興華路熱鬧繁華,原來的基金會營業點早已不復存在,周邊建起了整齊的店鋪。這些天,當年搶劫運鈔車嫌犯落網的消息,成為周邊市民熱議的話題。
根據「辛集發布」的通報,辛集警方是今年7月20日偵破此案的。除了嫌犯張某林2014年因意外事故死亡,其他4名嫌犯被相繼抓獲。
落網的4名犯罪嫌疑人中,包括石家莊市裕華區人民法院執行局的副局長趙智勇。
嫌犯潛逃後在法院工作22年,參與執行案件上千件
同事們都沒想到,在法院工作了22年的司法人員趙智勇,竟然是一名搶劫案嫌犯。
1969年出生的趙智勇,進入法院系統是1998年,也就是辛集搶劫運鈔車一案發生一年之後。
他的工作單位,原來的名稱為石家莊市郊區人民法院。2001年該院隨行政區劃調整,更名為石家莊市裕華區人民法院。
根據《河北法制報》和人民公僕網此前的相關報導,趙智勇1998年從部隊轉業到法院。「出於對法律的著迷,趙智勇在部隊就參加全國高等院校自學考試法學專業的學習,拿到了大學本科學歷。」上述報導稱,「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多年的學習儲備讓他在1998年從部隊轉業進入法院工作後,有了很高的起點。」
2004年,裕華區法院設立執行局,趙智勇成為該局執行員。從公開報導來看,2013年和2014年,趙智勇的職務是裕華區法院執行局「協調處副處長」,這兩年,媒體有3篇報導對他進行了宣傳。
一篇是2013年11月28日刊登在在《河北法制報》的《執行局裡的「趙大拿」》。「案子一交到他手裡,往往就能迎刃而解,於是同事們戲稱他是執行崗位上的『大拿』。」這篇文章介紹了趙智勇獲得的一些榮譽:2009年被評為裕華區優秀黨員;2011年被石家莊市中級法院評為「十佳執行能手」;2012年和2013年被中院記「個人三等功」。
上述報導刊發20多天後,2013年12月26日的《河北法制報》又刊登一篇宣傳報導,題為《靠良知去工作,憑信念去執行——記石家莊市裕華區法院執行局協調處副處長趙志勇》。這篇報導由裕華區法院研究室的宣傳人員撰寫,刊發後被河北法院網轉載。文中列舉了趙智勇解決「執行難」的多個案例,並提到他「厚厚的」工作筆記,以及他在筆記本記錄的「良知」、「信念」和工作方法。
「許多創造性的思維和工作方法,都是在具體執行工作中激情四射的實際展現。」趙智勇在筆記本裡寫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次公開報導中,趙智勇曾用名「趙志勇」。直到2014年之後,他的名字基本固定為「趙智勇」。
2014年5月9日,人民公僕網刊發報導《人民公僕趙智勇:堅守信仰、肩擔道義的執行人生》。這篇文章介紹,趙智勇十年來執行的標的接近「一個億」,執結案件938起,完全執結率達到了95%,在石家莊法院系統「數一數二」。該報導還提到,趙智勇因為忙於工作而對家人「愧疚」——他的父母身體不好,一家老小靠他妻子照顧——他愛人是重點中學骨幹教師,在完成繁重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得操持家務。
經過2013年和2014年較密集的宣傳報導後,2015年,趙智勇出現在公開報導中的職務,已晉升為裕華區法院執行局副局長。
2015年至2018年,「執行員趙智勇」這幾個字,頻繁出現在裕華區法院的執行裁定書中。在三名執行員落款的裁定文書裡,趙智勇的名字一般是排第一位。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梳理發現,2019年之前的六年間,趙智勇參與執行的案件,超過一千件。
當年遭遇搶劫的辛集市農村基金會興華路營業點,已拆除重建為臨街商鋪。澎湃新聞記者 朱遠祥 圖
警方表示會秉公辦案,嫌犯曾工作的法院稱會配合調查
從案發之前的宣傳報導來看,趙智勇是法院的一名「執行能手」,得到領導和同事的好評。不過,也有熟悉他的人表達不同看法。
據媒體報導,知情人士李凱(化名)介紹,趙智勇執行案件的過程中,經常喜歡「找酒喝」,「比如你單位有求於我,總得請我吃飯吧。就這種作風。」
不過,上述說法未得到裕華區法院的官方證實。
「靠良知去工作,憑信念去執行」,這是趙智勇筆記本裡的一句話。這些「金句」近日被許多網友批評為「偽裝」。有評論文章還發問:「靠良知工作」的副局長,如何面對搶劫殺人後的23年?
據《河北法制報》報導,趙智勇1998年從部隊轉業進入法院工作。按時間分析,1997年1月10日嫌疑人作案時臨近春節,疑似回鄉探親期間。那時趙智勇已28歲,且自學法律本科,怎麼會目無法紀地搶劫運鈔車?
有關注此案的人認為,當時趙智勇可能急需用錢。據公開報導,趙智勇的父親1996年「病重」,後來也動過手術。目前,警方尚未批露此案嫌犯的作案動機。
在這起搶劫運鈔車的兇案中,辛集市農村基金會工作人員何某梅身亡後被親屬發現頭部槍傷,警方也在通報中提到,嫌犯「槍擊基金會工作人員」。嫌犯作案所持槍枝的來源,也是警方偵查的重點。
據辛集市公安局刑偵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案5名犯罪嫌疑人當年都是從外地過來的,「都不是本地人,是保定的。」至於趙智勇的法院執行局副局長身份,警方這名辦案人員介紹,領導對此很重視,「的確是比較敏感」。
7月31日下午,辛集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張海軍告訴澎湃新聞,目前警方正對此案展開進一步偵查,「他們作案可能不止這一起,可能還涉及其他案子。」
至於媒體關注的趙智勇的法院工作人員身份,張海軍表示:「他是不是法院的,都跟我們執法沒有任何關係,我們肯定會秉公辦案。」
7月31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石家莊市裕華區法院採訪,大多數工作人員都閉而不談。記者找到院長梁景辰了解相關情況,聽到是詢問「趙智勇」後,梁景辰迴避了採訪。
「我們尊重並配合公安機關的調查。」裕華區法院負責宣傳工作的研究室負責人說,「一切以公安部門發布的通報為主,我們現在也不掌握更多的情況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