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去年最好看的日本片,還沒幾個看過
作者 ✎ xxhhcc
日本映畫研究者,現居日本
編輯 ✎ 文刀
去年最好看的日本電影,《花筐》必佔一席。
這部來自日本老導演大林宣彥暌違3年的新作,被評為了《電影旬報》年度十佳影片第二名,大林宣彥本人也在個人獎項中拿到了最佳導演。
在頒獎禮上,已80歲高齡的大林宣彥雖然身患重病,但依然堅持出席,登臺表示要繼續再拍個30年,作為他的飯,祝福且期盼著。
大林宣彥出席旬報頒獎禮,氣色不錯,旁邊低著頭若有所思的是石井裕也監督
關於大林宣彥,諸位或許有所不知,其實他在「尾道三部曲」(《轉校生》、《穿越時空的少女》、《寂寞的人》)與「新尾道三部曲」(《兩個人》、《明日》《那年夏天》)期間,還在尾道拍攝過另一部鮮為人知的作品——《日本殉情傳:滑稽的二人》。
大林宣彥在尾道拍的《日本殉情傳:滑稽的二人》
這部作品原來是東寶作為中森明菜主演映畫的「並映作」(與大片一同免費放映的電影,不單獨發行上映)一同公映的黃金周商業娛樂大作,然而最終由於中森明菜降板(降板,指演員被替換掉),未能按原計劃進行。
這件事直接惹怒了當時即將開機的大林宣彥,他強烈表示,中途被終止拍攝很有可能會斷送掉演員的演藝生涯。
這段插曲來自於電影製作過程中的小花絮,足以說明了大林宣彥是一名非常原則,且愛護生活中任何細節的文化人。
大林宣彥最為尊敬的日本殿堂級影評人澱川長治先生,向來以「不批評」作為個人標籤。哪怕是某部作品再怎麼糟糕,澱川先生依然會從中找出「這個美腿鏡頭不錯」這樣的評論。
大林宣彥自身亦是如此。
因主演大林宣彥作品《穿越時空的少女》而出道的原田知世就曾表示:「大林宣彥導演的拍片現場就像是家一樣,我可以在自己最好的青春歲月找到最好的青春。」
大林宣彥的尾道三部曲《轉校生》《穿越時空的少女》《寂寞的人》
所以當電影工業迅速發展之後,大林宣彥在與澱川長治先生的對談中就談到了「擔心電影世界忘記電影初心」的可能性。
血,少女,母親……一切以源點出發,一切從最純的視角觀察的大林宣彥,難怪他永遠放不下8mm,這股執著其實還影響到了另一位日本電影殿堂級人物——電影天皇黑澤明。
黑澤明與大林宣彥,截圖出自《夢》製作幕後《黑澤明與大林宣彥的電影對話》
大林宣彥是黑澤明的晚輩,但晚年的黑澤明卻甚是喜歡和他交流,除了《夢》花絮碟中的那段超長對談之外,兩人一有時間就會靜下心來,促膝長談,電影和生活自是最繞不開的兩大話題。
據大林宣彥透露,離開東寶後的黑澤明曾多次感嘆道:
「只有離開東寶,我的導演人生才更加廣闊,我希望日本電影界的未來是,我可以拍出《東京物語》,小津先生可以拍出《七武士》的世界,這樣的電影世界才更加自由。」
此外,黑澤明對大林宣彥的作品《寂寞的人》情有獨鍾,在觀看完這部作品之後,立刻要求黑澤組的工作人員們去觀看。
「相思、寂寞」為主線的詩映像讓黑澤明突然感受到了大林宣彥口中「我一直只是業餘映畫作家」的真正意味。
2016年晚夏,也就是在大林宣彥新作《花筐》開拍的前夜,他突然被醫生告知自己只剩下3個月的生命,但這猶如晴天霹靂的殘酷現實並沒有讓這位老人放棄製作這部新作映畫。
作為日本電影史上自主映畫的先驅者,大林宣彥一直不斷地進化著自己的映畫魔法。
這次的《花筐》也是繼《長岡花火物語》、《原野四十九天》之後,大林宣彥「戰爭三部曲」的最終章。
花 筐
Hanagatami
2017
導演:大林宣彥
主演:窪冢俊介/ 滿島真之介 / 柄本時生
矢作穗香 / 山崎紘菜 / 門脅麥 / 常盤貴子
同時,《花筐》也是他這位未曾親歷戰場的敗戰少年眼中的戰爭。對於國與人之間微妙的關係,他一直不停地進行著思索,而《花筐》更是把這個主題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青春與國家之間的戰爭。
被餘命宣告後的大林宣彥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電影夢寄托在了這部作品身上,而《花筐》也註定將成為載入日本電影史冊中的完美青春映畫。
回歸大林映畫原點——「少女與血」
或許是意識到可能是自己遺作的緣故,啟用準新人矢作穗香擔任少女主角的意圖給人一種回歸了從影初期,再度重新製作《傳說在下午,有時會遇到吸血鬼》的感覺。
其實無論是《傳說在下午,有時會遇到吸血鬼》,還是如今已經成為世界名作的《鬼怪屋》,這兩部早期作品中幾乎都是圍繞著「少女與血」這個主題展開的。
大林宣彥曾多次提到自己創作初期最受啟發的作品就是法國導演羅傑·瓦迪姆的《血與玫瑰》,而這部影史驚悚佳作的片名原本並非如此,而是《致死的疾病》,這個片名就不難理解吸血鬼與少女之間複雜的情感關係了,這種近乎令人絕望的氣息充滿著哀愁的美感,同時也象徵著戰爭的悲劇。
《花筐》中的「少女和血」
而本片中大林宣彥對於「血」元素的運用也發揮到了極致,無論是戰爭的傷痕,少女的咳血,甚至處女之血,血幾乎流淌在整部作品之中,而少女與血正好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此次大林宣彥再度彰顯了自己的魔力。
從原田知世到富田靖子,再從宮崎葵到蓮佛美沙子,大林宣彥對年輕女演員的發掘與改造能力,毫無疑問是日本影史中的最強者。
首度與大林宣彥合作的矢作穗香
原本只給人留下可愛印象的矢作穗香(原名:未來穗香)在大林宣彥的映畫世界中瞬間變成了夢幻聖女,整個角色都以一種飄逸的形式浮在整部作品之上,這既體現了大林宣彥對少女元素的執著,同時也讓整部作品進一步達到了夢幻世界的程度,更是一種生命力的體現。
被宣告「餘命3個月」的大林宣彥以這種方式對戰爭和死亡進行了最美的吶喊,整部作品已完全成為了一篇完美的映像詩。
《轉校生》的本意——
「母之島」與「和平難民」
《花筐》是大林宣彥40多年前的電影企畫,但是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在那個年代如果拍攝《花筐》的話,或許不會有任何人關注,於是就出現了《鬼怪屋》這部奇幻作品。
《鬼怪屋》作為東寶娛樂作品,其實當時除了部分影評人之外,大多數人都沒有體會到大林宣彥的真正用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公映30年後的北美上映,讓《鬼怪屋》一躍成為了大林宣彥最知名的作品。
大林宣彥經典《鬼怪屋》
雖然《鬼怪屋》的故事看上去是那麼的不可思議,大林宣彥當時也號稱就是按照東寶的要求拍攝了這部娛樂作品,但其實無論是他,還是日本國寶級劇本家桂千穗,兩人都有意識的把戰爭元素考慮在了電影之中。
按照大林宣彥的理解,他們這代人中很多人都患有「和平難民」之病,何為「和平難民」,即完全不思考任何問題,所有的一切都是和平,也不會從根源去理解何為和平,一種逃離現實的行為。
所以,《鬼怪屋》當時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對戰爭一無所知的年輕人知道何為戰爭,於是安排了「經歷過戰爭的婆婆」,然後再以比較驚悚的手法讓他們知道戰爭的恐懼,此次的《花筐》中常盤貴子扮演的叔母原型就是《鬼怪屋》中鱷淵晴子所扮演的江原涼子。
而《花筐》中多次出現了所謂的「母之島」,在這次東京國際的電影節專訪中,大林宣彥以當年創作《轉校生》的背景對此進行了解釋。
大林宣彥感嘆日本國內大多媒體沒有理解山中恆先生創作《轉校生》的目的,他表示,甚至在法國都有關於對《轉校生》的哲學註解。在日本這個長年處於男權統治的社會中,女性永遠是弱勢群體,戰爭時期她們也只是默默地送走家中的男丁,然後為他們祈福,與此同時還要撫養下一代子女。
大林宣彥才是「互換身體」題材的鼻祖,1982年的《轉校生》就開始玩了,原諒這糟糕透了的畫質
山中恆先生在《轉校生》中互換身體的設定其實就是想從根本去探討,如果戰爭時期男權女權的角色互換的話,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女性主導的世界會不會不存在殺戮。
此次的《花筐》中也通過大量場景描述了5位處於青春旺盛期的少男少女們,而「母之島」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也表達了守護的意味。
這裡並非想強調女性主導的社會就一定不會發生戰爭,只是一種心願,希望能夠通過這個假設從而讓更多的人去從根本上看待問題,引發思考。
大林宣彥「戰爭三部曲」,《長岡花火物語》(2012)、《原野四十九日》(2014)、《花筐》(2017)
其實大林宣彥「戰爭三部曲」中最想表達的不是「反對戰爭」,其實是「厭惡戰爭」。
如何理解「反對戰爭」與「厭惡戰爭」之間的區別,前者更多的只是口頭上的表達,就像之前所提到的和平難民一樣,這只是一種停留在表層看待問題的方式,沒有實質性的解決任何問題,今天媒體吼一聲,我們就跟著一起吶喊,這種反戰是毫無意義的,而且現實世界中不是你反對就能讓戰爭完結的。
而後者則完全是另一種思維方式,就如同去年《電影旬報》第一的作品《在這個世界的角落》那樣,為什麼主人公阿鈴會在日本戰敗後如此憤怒?
其實她的憤怒完全不是因為日本戰敗,只是她因為戰爭失去了最心愛的繪畫能力,而戰爭居然就這麼莫名其妙的落下帷幕,這種終結對於國家而言,或者從現在回眸過去而言或許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完結。
但對於生活在那個年代的阿鈴而言,她們不會考慮自己身邊以外的任何事情,戰爭結束後給他們帶去的只有空虛感和喪失感,以及對戰爭的厭惡。如果你能真正理解這種厭惡,或許戰爭才會離你遠去。
大林映畫的標記——
「超越年齡的無限青春」
作為青春映畫的巨匠,大林宣彥在80年代初留下了載入日本影史的「尾道三部曲」,這三部作品不僅俘獲了那個年代的年輕觀眾,如今很多新的大林宣彥飯也是從「尾道三部曲」開始認識的他。
我們除了可以通過大林宣彥的鏡頭感受到原田知世、富田靖子等偶像最具魅力的瞬間之外,更多的是能在大林映畫中找到最純粹的青春氣息。
青春元素幾乎貫穿了大林宣彥整個個人導演史,就算屬於非青春題材的作品,即使已經是年過40歲的演員,在大林宣彥的映畫中依然是那麼青春洋溢。
這次的《花筐》再度證明了大林宣彥的魔力,42歲的長塚圭史在影片中扮演了最複雜的角色——高中生吉良。
42歲的長塚圭史在《花筐》中飾演了高中生吉良,這位同學的髮際線堪憂
大時代背景下的那股虛無感是如今很多年輕演員所無法表現出來的,於是大林宣彥就大膽的啟用了「大叔」長塚圭史,雖然電影前半部分確認會給人帶來一種違和感,但是隨著對吉良這個角色的描述逐漸具體化,「長塚圭史=吉良」在大林宣彥的調製下竟變得那麼的自然。
大林宣彥曾經在接受採訪時提到過關於「演員年齡與角色年齡」的問題,他表示當年池部良出演名作《青色山脈》時的表現最令人印象深刻(31歲扮演高中生)。
日本電影界其實一直存在著一個誤區,即儘可能的用同年齡的演員去出演同年齡的角色,但其實一名演員在自我介紹的時候更應該去表達自己可以演「從XX歲到XX歲」的角色,因為畢竟他們所在的世界是電影這個虛幻的世界,只要能夠通過表演達到的效果,年齡自然不存在任何問題。
而此次的《花筐》原本就是一部超現實的夢幻映像詩,「青春」在本片中也早已和「年齡」撇開關係,青春代表的是大林宣彥的一種態度,同時也代表了大林映畫的美好象徵。
《花筐》中的窪塚俊介
說到象徵,本片的男主角窪塚俊介,雖然是慶應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其演藝事業並非一帆風順,但他非常受到大林宣彥的器重。從《轉校生》(2007版)開始,他早已成為了大林宣彥映畫中必不可少的青春陽光角色。
但《花筐》中最關鍵的角色其實是常盤貴子扮演的叔母一角,這個角色除了擁有著自己的無限青春夢之外,還包含了守護青春的深層意思。常盤貴子從出演大林宣彥作品《原野四十九天》之後,她的演藝事業發生了質的改變。
《花筐》中的常盤貴子,這是她與大林宣彥的第二次合作,第一次是2014年的《原野四十九天》
其實,大林宣彥和常盤貴子之間的故事說來話長,早在常盤貴子19歲的時候,初出茅廬的她就表示了自己希望出演黑澤明以及大林宣彥映畫的夢想,而長年關注年輕演員的大林宣彥自然不會錯過當時風光無限的常盤貴子。但遺憾的是,由於事務所的限制,常盤貴子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歲月中並未能出演大林宣彥映畫。
不過常盤貴子在長岡拍攝《天地人》期間,偶遇了當時正在拍攝《長岡花火物語》的大林宣彥,這次相遇迅速促成了之後《原野四十九天》的合作。而出演完《原野四十九天》後的常盤貴子完全進入了其演藝生涯的第二階段,她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是大林宣彥映畫讓她體會到了常盤貴子的能量。
而大林宣彥也回應道:「從現在開始,你永遠是我電影中的女兒。」
去年,常盤貴子在東陽一作品《誰的木琴》中展現出了極佳的表演狀態,而此次的《花筐》註定將成為其演藝生涯的代表映畫,大林宣彥表示《花筐》第一個確定的角色就是常盤貴子的叔母,他表示想不出第二個人選。
可以誇張的說,如果矢作穗香是本片中的「聖女」的話,那常盤貴子無疑是本片的「聖母」,青春之影讓美好的青春獲得了最大能量的釋放。
《花筐》中的門脅麥
此外,作為大林宣彥忠實粉絲的門脅麥,此次能夠順利加盟大林組主要也和常盤貴子的舉薦密不可分,或許是不希望自己當年的遺憾發生在她人身上,在談到《花筐》選角時,常盤貴子向大林宣彥推薦了曾經在《小希》中與她共演的門脅麥,加之門脅麥自身出色的表演天賦,很快就實現了她想出演大林映畫的童年願望。
原本甚至可能成為未完成作品的《花筐》順利完成公映了,而大林宣彥的電影夢或許也感動了上蒼,末期癌症奇蹟般的康復,遺作《花筐》也不再是遺作。
在這部堪比黑澤明之《夢》的大林夢之後,已經超越死亡界限的大林宣彥或許還能創造出更加不可思議的映畫作品。
讓我們一同期待這位電影魔術師,那走在時代最前沿的「夢幻映像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