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真的按照父母給他的人生計劃來做,留在哈佛而不是創建微軟,那麼現在他是不是每天都坐在最高法院爭論案件呢?結局誰都很難預測。
不過有一點幾乎可以明確,無論何種職業,比爾·蓋茨可能都非常擅長,從小他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熟讀百科全書長大。對於他選擇電腦而非律師的決定,我們對此都應該感到高興。因為比爾·蓋茨創立微軟,領導微軟 20 年,用 Windows 締造了 PC 帝國。
如今,微軟 PC 和軟體成為了千家萬戶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沒有比爾·蓋茨,可能很多工作都要從每天凌晨五六點就開始做,直到深夜還無法完成,很難想像之前一個月的工作現在在電腦上一天就能完成。
最簡單的開始,「個人」的電腦從概念變現實
六十年前的今天(美國時間 1955 年 10 月 28 日),威廉·亨利·蓋茨三世(William Henry Gates III)出生。到了 13 歲,他進入進入西雅圖的私立湖濱學校,在那裡他有一個對計算機統一樂此不疲的好友保羅·艾倫(Paul Allen),兩人都有共同的信念,未來計算機一定會變得更強大。
湖濱學校畢業後,比爾·蓋茨考入了哈佛,他結識了未來微軟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不過,僅讀兩年哈佛,比爾·蓋茨就退學與他的好友保羅·艾倫成立了微軟。當時微軟的名稱還不是今天的「Microsoft」,而是稱之為「Micro-soft」的公司。該公司成立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籤訂了一份關於 MITS 使用 BASIC 的合作協議,然後推銷自己的 BASIC 語言解釋器 Altair 8800。
這又有什麼意義呢?這意味著比爾·蓋茨和他的公司首次把計算機從機房帶到了書桌或辦公桌上,這就是第一臺真正意義上「個人」的電腦:PC (Personal Computer),而之前 IBM 仍處於開啟 PC 概念的階段。同時,蓋茨將 BASIC 程式語言移植到 PC 的行為,使得一般的愛好者也能夠通過這種初學者使用的程序設計語言,真正實現了人與計算機進行交互。
但是,在 1976 年,也就是微軟公司成立的第一個年頭,高科技領域似乎對這種軟體上的東西並不是非常感興趣,因為早期的計算領域唯有硬體才是王者,IBM 當時正是因為硬體成為了一個跨國巨頭。比爾·蓋茨認為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其中之一就是讓軟體取代硬體成為計算領域的主要驅動力。
最終比爾·蓋茨證明他的想法是對的,因為 1983 年,他在微軟發布的 Windows 計劃成功利用軟體拉動了家用電腦市場的崛起。
一個作業系統統治了世界?
比爾·蓋茨在 19 歲時就夢想讓每個家庭用上個人計算機。當時他說:「現在世界上還沒有 60 億臺電腦,但我們已極大地接近了這個夢想。今天計算機數量已超過 10 億臺,雖然現在它們不像預期的那樣強大、方便,但在今後 10 年我們將完全實現我們的夢想。
80 年底和 90 年代初,PC 的成本迅速減少,因此家用電腦的市場份額開始快速增長,當時的報紙已經不是用「PC 走進書房」來報導了,而是引用了前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的名言來形容比爾·蓋茨的所作所為,也就是「讓每一位美國公民都吃穿不愁,而且出門以車代步(a chicken in every pot and a car in every garage.)」。
這是比爾·蓋茨領導下微軟取得的巨大成就。
微軟早期的 DOS 和後來的 Windows 作業系統,得益於兼容大多數硬體的策略,幾乎主宰了整個計算領域,人們曾經熱捧的蘋果電腦黯然失色。你一定會想那時候的消費者他們到底看到的是什麼?當他們按下戴爾、康柏和 Gateway 2000 新電腦的電源按鈕時,他們看到的是比爾·蓋茨的籤名以及四色窗格的 Windows 徽標。
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以微軟的作業系統豐富家庭計算體驗,應用程式開發者也更靠近微軟,特別是那些熱衷於賺大錢的開發者。微軟引領下的電腦市場正好帶給他們收益,開啟了一條回饋開發者的新路,因為家家戶戶都用 Windows,人們的桌上的電腦裝的都是 Windows,開發商將自己編寫的「殺手級應用」搬到 Windows 平臺上,大肆宣傳。包括比爾·蓋茨領在 1990 年發布的 Office ,讓人們開始意識到 Windows 上的文字處理工具是多麼的出色,而不是硬體處理器。
正如之前 BASIC 語言讓業餘愛好者更熱衷於 PC 一樣,DOS 和 Windows 發揮了更一步強大的功效,微軟開發的這些軟體讓普通人也可以輕輕鬆鬆使用 PC,絕大多數人都買得起之前僅限於企業、高科技愛好者或學者的技術。讓一切對於普通人更熟悉,很顯然這是比爾·蓋茨偉大的另一面。
在此期間(1986 年那年),微軟上市,比爾·蓋茨成為億萬富翁。
乘著網際網路浪潮前行
當整個行業還在為微軟的軟體稱道之時,比爾·蓋茨比這更早就已經認識到網際網路對社會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1995 年,比爾·蓋茨發發布了《網際網路浪潮(Internet Tidal Wave)》備忘錄,他提醒全世界:「自 1981 年 IBM 電腦發布以後,網際網路將帶來前所未有的重要進步。」
這是自然,而且他的預言也得到了應驗。隨後的 Windows 95 作業系統中,比爾·蓋茨決定直接捆綁微軟開發的網絡瀏覽器 Internet Explorer。對於許多消費者而言,Internet Explorer 讓他們認識了「全球資訊網 WWW(World Wide Web)」這種東西,直到現在當談及網際網路的發展歷史,大多數人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 IE 標誌性 logo。
因為 Windows 95 難以置信的市場滲透率(高峰期 95% 的市場份額),微軟迎來全盛時期,Internet Explorer 也成為了微軟旗下有史以來普及率最高的應用程式,它現在雖然被微軟用 Edge 所取代,但它必然會載入史冊,為網際網路的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1995 年,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從此他再也與世界首富脫不了干係。
微軟另一新標誌:Xbox?
Internet Explorer 推動了 90 年代後期網際網路火箭速度的發展,而微軟的第一款家用遊戲機則是另一領域的新標誌,被稱為一款重新定義的產品。?
雖然 Xbox 不是第一個遊戲平臺,但它正如許多比爾·蓋茨引導下的產品,成為了時代精神的一部分。因為它是第一款內置乙太網接口並提供專用跨網路遊戲平臺的主機,這個平臺稱之為 Xbox Live,它是方便全世界玩家共同遊戲的微軟新服務。
當玩家們把目光集中在高質量的遊戲畫面、遊戲性上時,比爾·蓋茨表示電視遊戲僅僅是個開始,Xbox 還能夠播放音樂、顯示照片、觀賞 DVD 的新主機,這是微軟新的在線互動概念。
Xbox Live 的誕生,不但使微軟成為在線遊戲的硬體提供商、平臺軟體提供商,還使微軟成為內容提供商、內容運營商,玩家能夠從 Xbox 上在線下載遊戲與音樂視頻。有意思的是,因為玩家想玩 Xbox Live 內容需要足夠的網速,間接推動了網際網路寬帶發展,當時美國正好從撥號時代遷移到寬帶時代,為後來的 YouTube、Netflix 的發展打下了高速網際網路的發展。
這個世界並不需要另一個律師
作業系統和網際網路並不是比爾·蓋茨發明的產品,但他把這些產品能做什麼以及為誰服務的願景變成了現實,所以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強大的科技生態系統圈。
蘋果獲得了很多創新大獎和設計大獎,但在那個年代,微軟的技術做出了很多今天所有人真正想要的東西。一直有一句佳話,「如果說蘋果今天創造了世界,那麼肯定也是微軟拯救了世界」,因為 1997 年,微軟向蘋果投資了 1.5 億美元。雖然比爾·蓋茨在 Macworld 上通過大屏幕宣布了投資計劃,引來一片噓聲,但此舉救活了蘋果。
所以,比爾·蓋茨如果變成了一名律師,我們的世界現在會變成什麼呢?沒有人可以給出答案,但或許會發展得更慢一些。
當然,比爾·蓋茨還是一名優秀的慈善家,他與 1994 年組成家庭的梅琳達(Melinda)創立了梅琳達-蓋茨基金,而創始資金就花掉了蓋茨的大部分財產。如今二十一世紀,比爾·蓋茨已全身心關注公益事,他表示將把自己財富的 95% 捐獻給慈善事業,讓別人都能從中受益。
http://news.zol.com.cn/548/5487959.html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548/5487959.html report 6978 如果他真的按照父母給他的人生計劃來做,留在哈佛而不是創建微軟,那麼現在他是不是每天都坐在最高法院爭論案件呢?結局誰都很難預測。 不過有一點幾乎可以明確,無論何種職業,比爾·蓋茨可能都非常擅長,從小他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熟讀百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