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有人向左,有人向右。
頭條的信息流算法推薦火起來之後,似乎一夜之間所有的瀏覽器都開始向它看齊,本應具有極強工具屬性的瀏覽器,最終卻被信息流、廣告等包裹著,成為內容平臺。
這樣的設計好處明顯,對用戶來說是千人千面地推薦和一站式滿足;對平臺來說是更高的用戶粘性和更多的用戶時間,避免"用完即走"。然而,也導致了功能冗雜、布局臃腫等副作用,甚至使得網頁本身的加載速度變慢,這對於瀏覽器來說,頗有點捨本逐末的意味。
信息流內容推薦確實是很大一部分用戶的需求,但仍然有一部分用戶只想用乾淨的瀏覽器,只擁有最基本的功能,他們的核心訴求是自己去找信息,而不是信息主動來找他們,他們也不需要瀏覽器顯示天氣預報。
正是因為這樣的用戶習慣的分化,給新的瀏覽器產品帶來了機會。在各瀏覽器都在搶佔移動網際網路的流量入口時,夸克瀏覽器選擇了做一款最為原始的信息獲取工具。設計風格簡約、沒有信息流、沒有廣告、優化排版,這些設計和功能都體現了夸克瀏覽器極簡主義的理念。
夸克瀏覽器在視覺風格上和PC端最強的瀏覽器Chrome有些許相似,主界面從上至下是Logo、搜索框、導航標籤,最下方是標籤頁管理和菜單按鈕。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不必要的功能和元素造成視覺幹擾,可以讓用戶沉浸式地瀏覽網頁。
但夸克比Chrome在本地化和移動化要做的好得多,主要是在用戶獲取信息本身花了不少功夫。比如當用戶在搜索框輸入關鍵詞後,會在搜索欄出現一欄"快搜",可實現直接在微博、知乎、優酷、豆瓣和公眾號等國內熱門站點進行垂直搜索,給予用戶更多個性化的搜索結果。
此外,惡意廣告一直是國內用戶瀏覽網頁所詬病的問題。夸克憑藉自身特有的廣告屏蔽引擎,攔截了市面上Top800的廣告站點,同時給用戶提供了手動標記廣告的功能,實現清淨瀏覽。
羅超頻道認為,網際網路上半場,產品滿足的是用戶的基本需求,下半場,用戶剛需已經基本被滿足,從有到優的過程意味著,產品間PK的焦點一個:誰能滿足得更好,說到底,核心就是要PK誰能將體驗做到極致,這就要求研發團隊有不斷打磨產品細節的工匠精神。
夸克將搜索欄移動到底部開了瀏覽器先河,這樣做可以更加滿足用戶單手操作的習慣。此外,夸克還對很多訪問量較高的網站做了重新排版和優化,生成輕應用,使得用戶有更好的瀏覽體驗。事實上,這一舉措可以認為夸克瀏覽器幫助"落後"的WEB生態一起進步,要知道,如今WEB 應用的市場份額正在被Native App和小程序蠶食,生成輕應用本質是在構建媲美小程序的一致性體驗。
如今信息過載嚴重,用戶甄選有效信息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同時,用戶的生活節奏也變得更快。這些都讓用戶對於產品"零等待、零幹擾、零思考"的訴求越來越強烈,夸克瀏覽器採取少即是多的輕量級設計來迎合這種App焦慮症。
這樣的理念很有市場,夸克快和輕的特徵,吸引了一大批精端用戶,以一二線城市的高學歷90後男生極客群體為主,豌豆莢創始人王俊煜作為夸克瀏覽器的產品顧問曾表示:
"隨著消費升級,一部分用戶會先意識到,他們會選擇更多專注細節、從本質上理解用戶需求和體驗的產品。慢慢地,這會成為更多用戶的選擇。"
誕生於UC的夸克,正是把UC在瀏覽器領域的經驗和技術以極簡主義的理念呈現出來。我認為這種輕量級的設計、細微處的創新和滿足用戶需求到極致,將會是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的產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