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如何讓市民既享受到冬天的溫暖,又看得到藍天,是供暖行業從業者熱議的話題,也是供暖行業積極探索的方向。近日,山東省首臺天然氣煤粉兩用熱水鍋爐點火試運行成功,除了可以穩定供暖外,採用天然氣作為燃料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 140 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62 噸。
兩用熱水鍋爐正式運行
燃料可自由切換
「點著了,點著了!」近日,在漿水泉熱源廠裡,時刻監控著廠裡鍋爐系統的工作人員中響起陣陣歡呼聲,隨著廠裡4號鍋爐A、B兩側燃燒器成功點火,山東省內首臺100噸天然氣煤粉雙燃料鍋爐成功運行。
「這個鍋爐系統採用了中國煤科院一體化雙燃料燃燒器技術,可以實現同一燃燒器內煤粉或天然氣的燃料切換,確保不間斷供熱。」濟南熱力集團漿水泉熱源廠安全生產辦公室主任張深說到,目前漿水泉熱源廠有4臺鍋爐,其中3臺為高效煤粉鍋爐,一臺雙燃料熱水鍋爐。廠內的高效煤粉鍋爐本身就具備自動輸煤、排灰的功能,煤粉在爐膛內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完成輻射和對流換熱後可以直接進入尾部、脫硝、布袋除塵器、煙氣脫硫和煙氣深度淨化裝置,然後經過充分淨化後由引風機經煙囪排入大氣,實現無粉塵跑冒。而這次新投入使用的天然氣煤粉雙燃料熱水鍋爐是在高效煤粉鍋爐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化,鍋爐燃燒器不但能實現煤粉高效燃燒,更能切換為更為環保的天然氣高效燃燒,在滿足環保達標排放的同時,增大了燃料供應穩定性。「作為省內首臺氣粉兩用雙燃料熱水鍋爐,這個爐型使用的煤粉、天然氣兩種燃料可以自由切換,既能夠滿足目前國家鼓勵新能源推廣的要求,也能滿足我們減排及節約能源的需求。」
新鍋爐可實現即開即停
排放物均達超低排放要求
很多年以前,每到冬季,不斷重複的霧霾天讓市民苦不堪言,如何找到供暖和環保之間的平衡點,讓供暖和藍天兩不誤,對供暖設施進行節能改造和淘汰更新就顯得十分重要。「新建的鍋爐系統可實現即開即停,3分鐘就可以進入穩定運行狀態,切斷煤粉供給即可瞬時實現停爐。」張深表示,這個鍋爐是按照煤粉、天然氣燃燒特性設計的,採用全膜式壁及鍋殼結構,剛性強,密封性能好,鍋爐不漏煙,加上鍋爐本體水阻力小,水循環迴路簡單,電耗也比較低,同時整個運行過程中可以全自動監控、調整運行參數,系統完成了由傳統的人工操作向智能操作的轉化。
除了鍋爐智能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鍋爐運行均選用全密閉式煤粉車和粉倉,運輸、燃燒全程無洩漏汙染,另不需要固體煤炭,不產生爐渣,這樣可以有效減少煤炭和爐渣運輸過程中帶來的粉塵汙染。「鍋爐運行過程中,採用低氮燃燒器,爐膛溫度場均勻,可以避免局部高溫燃燒產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張深說到,他們配套建設的鍋爐脫硫、脫銷、除塵設備可以實現一體化控制,實現了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汙染物排放量均低於國家排放標準,滿足地方嚴格的環保要求,有效減少工業鍋爐PM2.5的排放。「煙氣汙染物均達到了超低排放要求。」
據了解,這個雙燃料鍋爐正式運行後,採用天然氣作為燃料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 140 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62 噸。
這個採暖季已投入使用
濟南東城有了更穩定熱源
「這臺鍋爐目前已經作為備用熱源投入使用。漿水泉熱源廠以前也是用煤塊,後來從2016年至2017年供暖季開始使用煤粉鍋爐,煤粉燃盡率比較高。為解決城市居民冬季供暖的剛性需求與當前嚴重的環境問題之間的矛盾,2018年5月我們正式啟動漿水泉熱源廠70MW天然氣煤粉兩用鍋爐項目建設,提高清潔供暖鍋爐佔比。」張深表示,今年1月他們完成了煤粉系統調試運行,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3月初,他們開始著手進行天然氣鍋爐調試,隨著這次點火成功,標誌著山東省內首臺100噸氣粉兩用雙燃料熱水鍋爐正式在濟南熱力集團啟用。「作為省內首臺70MW天然氣煤粉兩用鍋爐,系統的一次性點火成功,不僅僅填補了省內氣粉兩用鍋爐的技術空白。同時,該項目的建成應用也是能源結構調整的一次有效探索,為濟南市政供熱的能源解決方案提供了新的選擇。」
據了解,漿水泉熱源廠供熱範圍為燕子山西路以東、轉山西路以西、經十路以南、旅遊路以北地區,以前供熱面積有600萬平方米,去年增加了50萬平方米,黃金99、名士豪庭等小區都由這個廠供暖。「這個鍋爐的投入使用讓濟南東城有了更穩定的熱源保障。」濟南熱力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清潔供暖是大勢所趨,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治理環境汙染、改善大氣質量必須完成的硬任務,他們會繼續推進清潔供暖,爭做清潔供暖先行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曉燕 實習生 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