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複習】七年級上冊 商務星球版

2021-01-21 煙火盛世的書屋

第一章    地球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三、緯線和緯度(東南西北,ESWN)

1.緯線概念: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2.特點:都是圓形、長度不等由赤道向兩極逐漸縮短、都指示東西方向。

3.緯度:赤道(赤道為0度緯線)以北為北緯(N),以南為南緯(S)。

4.特殊緯度

(1)0度:最長的緯線,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2)90度:南北極點,最大的緯度;

(3)23.5度:回歸線,熱帶、溫帶的分界線,有無陽光直射的分界線;

(4)66.5度:極圈,寒帶、溫帶的分界線,有無極晝、極夜現象的分界線。


四、經線和經度

1.概念: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都是半圓、長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3.經度:本初子午線為0度經線,向西為西經(W),向東為東經(E);

4.特殊的經線:0度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是劃分東西經度的界線;180經線,也叫國際日期變更線和日界線;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經線圈,是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5.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總結為「小東」)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總結為「大西」)

所判斷地理的經度是西經就和20°W比較大小,所判斷地理的經度是東經就和160°E比較大小。


五、利用經緯網定位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的自轉

1.含義: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

2.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向下俯視為逆時針,從南極上空向下俯視為順時針。

3.周期:1天或24小時。

4.產生的現象(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和時間差異。


二、地球的公轉

1.含義:地球繞太陽的運動。(自轉的同時還繞太陽運動)

2.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產生的現象(公轉的地理意義):四季的變化。

3.四季:3、4、5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南半球的日期相同,季節相反。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太陽直射赤道;冬至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4.五帶: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情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熱量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下圖重點記憶


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終年寒冷;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終年炎熱;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第二章 地圖

一、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二、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三種:數字式、文字式和線段式。

圖幅大小相同時,比例尺的大小和內容詳略及範圍的大小的關係:

比例尺的大或小表示的範圍大或小表示內容的詳略大比例尺
小詳細
小比例尺

簡略



三、判斷方向的方法有三種:

3.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經緯線: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

5.指向標:箭頭的指向為北方,其它與第一種相同(平移指向標至第二個點)


四、地形圖的判讀:

6.海拔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7.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8.等高線:把各個地點的海拔標註在地圖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9.等高線的疏密狀況: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五種基本地形: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各種地形的海拔和地面起伏狀況:高原山地大於500米,平原-小於200米,丘陵--200米與500米之間,盆地海拔高度不確定。平原和高原地面起伏小,山地地面起伏大,丘陵地面起伏較大,盆地是四周高中間低,地表面起伏小。


11.分層設色地形圖: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塗上不同的顏色的地形圖。綠色--平原,棕色--丘陵、山地、高原等,藍色-海洋、河流、湖泊。

12.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山峰:等高線閉合,中間高,四周低;盆地:等高線閉合,中間低,四周高。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凸低為脊);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凸高為谷) 鞍部:兩山頂之間的低地;  陡崖: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13.地形剖面圖的畫法

(課本35頁)


五、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地圖有很多種類。根據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得有用地信息。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一、海陸分布:

1.海陸面積比:七分海(71%)三分陸(29%)

2.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

3.無論怎樣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面積由大到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3.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大陸(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最小的大陸是澳大利亞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陸地伸進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島(面積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許多島嶼合起來叫群島(面積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

4.亞歐兩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亞非兩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蘇非亞)。    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7.七大洲的輪廓圖(識記)


8.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9.跨經度最廣的大洲、緯度最高的大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極洲

距南極洲最近的大洲:南美洲

10.主要位於東半球的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全部位於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11.完全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歐洲、北美洲;完全位於南半球的大洲:南極洲

12.完全位於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完全位於東半球的大洋:印度洋

13.赤道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歸線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北美洲

南回歸線穿過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極圈穿過的大洲:歐洲、亞洲、北美洲

既被赤道穿過,又被北回歸線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

14.環繞南極洲的大洋按逆時針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如果從從大西洋開始)    

15.環繞北冰洋的大洲按順時針方向有亞洲、歐洲、北美洲(如果從從亞洲開始)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一、滄海桑田

1、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

2、次要原因:人類活動。

3、證據:喜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國東部海域海底發現的古河流及水井等遺蹟、臺灣海峽發現古代森林的遺蹟、荷蘭的圍海大壩。

二、大陸漂移假說

1、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2、主要內容:約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後來,原始大陸才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三、板塊的運動

1、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2、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並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

3、板塊是處於不斷的運動之中: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4、火山、地震帶:集中在板塊的交界地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形成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安第斯山脈組成);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形成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

5、板塊的運動:擠壓和張裂;

6、解釋一些地理現象:喜馬拉雅山在升高、紅海幾千萬年後將成為新的大洋,而地中海將會消失。

阿爾卑斯山(歐洲):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於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地中海將消失: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 
紅海將擴大: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運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7、海洋環境、陸地環境的判斷:

如果在某地發現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說明這裡曾經是海洋。

如果在某地發現了大量的陸地生物化石,說明這裡曾經是陸地。

8、識記七大板塊圖太平洋板塊以海洋為主



第四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 天氣

1、天氣符號:會識別:颱風;沙塵暴;晴天;雨;雪;多雲、陰天風力風向


2、衛星雲圖: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雨區,越白表示雲層越厚,下雨的可能性越大。

3、空氣汙染指數[1-50—優(一級);51-100—良(二級);101-200—輕度汙染(三級)…]


第二節 氣溫的變化和分布

1、氣溫:大氣的冷熱程度;用「」表示,讀作攝氏度

2、一天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3、氣溫的測定:一日4次(8時、14時、20時、2時);日均溫(除以4),年均溫的計算。

4、氣溫日較差= 一天中最高氣溫— 一天中最低氣溫

氣溫年較差=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 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氣溫

5、等溫線密集,說明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說明氣溫差別小。

6、氣溫的分布特點及主要影響因素:

經緯因素
①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兩極逐漸降低。
海陸因素
②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③同緯度,海拔高、氣溫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度。
人為因素④全球氣溫有變暖的趨勢。

7、南半球等溫線平直——海洋面積廣闊。

8、北半球陸地7月氣溫最高1月份氣溫最低,海洋8月氣溫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反之。

9、、最熱的地方是非洲大陸;最冷的地方是南極洲


第三節 降水 的變化和分布

1、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對流雨、鋒面雨、颱風雨、地形雨)

2、降水量的測定: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計總和)

3、降水的分布規律:(四多四少)

緯度因素
①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海陸因素

②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中低緯度地區,沿海降水多,內陸距海洋遠,降水少

地形因素④山地的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雨極和幹極:乞拉朋齊(迎風坡);阿塔卡馬沙漠(背風坡)


第四節 世界氣候

1、氣候的組成要素:氣溫和降水

2、世界主要幾種重要氣候類型(左圖右文: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世界氣候分布圖。)


氣候類型名稱
分布
氣候特點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及其附近地區
終年炎熱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的南北兩側
終年炎熱,降水分幹、溼兩季。
熱帶沙漠氣候大致在回歸線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終年炎熱乾燥
熱帶季風氣候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亞洲的東南部和南部
全年炎熱,降水分旱、雨兩季
亞熱帶季風氣候亞洲大陸東部,我國秦嶺——淮河以南最典型
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溼潤
地中海氣候
地中海沿岸地區最廣,主要位於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溫帶海洋氣候
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歐洲西部最廣全年溫和溼潤
溫帶季風氣候
亞洲東部的中緯度地區
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大陸性氣候
中緯度內陸地區,如果歐亞和北美大陸內陸地區冬冷夏熱,降水稀少

 3、氣候資料的統計方法

(1)表示方法:坐標表示時間左側縱坐標表示氣溫右側縱坐標表示降水量

(2)繪製過程:先描點,畫光滑的氣溫曲線,再畫逐月降水量柱狀圖

(3)分析方法:先看最高溫最低溫出現的月份——確定南北半球;第二,看最高溫最低溫的差值(年較差)——確定所處溫度帶;第三,看降水的季節分配情況——確定氣候類型。

4、氣候類型的識別

  (1)、根據最冷月月均溫度確定溫度帶

      ①最冷月均溫>150為熱帶氣候類型 

      ②最冷月均溫在00-150  為亞熱帶季風、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氣候   

      ③最冷月均溫<00為溫帶季風、溫帶大陸氣候、寒帶氣候類型

  (2)、根據降水量確定氣候類型

      ①全年多雨型:熱帶雨林、溫帶海洋氣候 

      ②全年少雨型: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氣候、寒帶氣候

      ③夏雨型:熱帶草原、三種季風

      ④冬雨型地中海氣候

5、影響的因素: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因素、人類活動.

6、全球變暖的人為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增多的原因一是燃燒煤,石油,天然氣。二是砍伐森林

7、緯度位置影響: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海陸位置影響:新疆塔裡木盆地氣候乾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比較溼潤。地形影響:青藏高原比同緯度氣溫低,因為海拔高。


第五章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

1.世界人口的增長

(1)增長的特點是: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工業革命以後,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人口迅速增長。(數量大  增長快)

(2)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長率來表示,人口自然增長率越高,人口的增長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長率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決定,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從地區分布看,歐洲、北美等地區,人口自然增長速度較低,個別國家出現負增長;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分布特點:不平衡(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通常用「人/千米」表示。

(2)分布狀況:

四個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和南部(原因: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歷史上養育了眾多的人口)、歐洲和北美東部(原因: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所以人口稠密)

四個人口稀疏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溼熱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3.人口問題:一個地區保持合理的人口數量和人口增長速度,可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個地區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會成為人口問題。

(1)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上學困難、就業困難、飢餓貧困、資源短缺、犯罪率升高(一般考試時列舉出3—4條即可)

(2)增長過慢甚至停止增長或不斷減少帶來的問題(主要在發達國家):社會撫養老年人負擔過重、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3)解決人口問題的措施: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有的人口增長過快的國家,實行生育控制政策;有的人口停止增長或者人口不斷減少的國家,採取措施鼓勵生育。

4.不同的人種:

(1)根據體質方面的特徵,人類可以分為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

(2)同一人種在世界上既有大範圍的集中分布區,又有小範圍的零星分布。


人種
主要分布區域
白種人
歐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北美洲中部、大洋洲東南部、南美洲東南部黃種人
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黑種人非洲中部、南部、大西洋西北部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1.世界的語言:

(1)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是世界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範圍最廣泛的語言。

(2)六種語言的分布結合課本:①漢語:中國和東南亞等②英語: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南部③俄語:俄羅斯等國家④法語:法國、非洲的中西部⑤西班牙語: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⑥阿拉伯語: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2.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1)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主要分布歐洲、美洲、大洋洲

(2)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世界第二大宗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和清真教。

(3)佛教:世界第三宗教,創始於古印度,主要分布亞洲東部和東南部。

(4)目前,世界上有一半人以上的人是不信教或是無神論者。

(5)宗教建築及建築物:基督教—教堂—十字架;伊斯蘭教—清真教—新月;佛教—佛塔(或寺廟)—法輪。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1.人們的集中居住地——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

(1)鄉村聚落:一般規模較小,分為農村、牧村、漁村。人們分別從事耕作、放牧、捕魚等生產活動。

(2)城市聚落:一般規模較大,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3)由於勞動生產方式的差異,不同類型的聚落所呈現的景觀有較大差異。

2.聚落與環境:聚落大都選擇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點。

(1)有利於聚落形成與發展的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暖溼潤、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等。

(2)在一些河流中下遊平原地區或河口、沿海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聚落在平原地區聚集呈團塊狀,有的聚落沿著河流、谷地等呈條帶狀。

(3)聚落與民居建築:①西亞的房屋(厚牆隔熱、窗小防風)③北極地區印紐特人的冰屋(低矮無窗,保溫效果好)②東南亞的木樓、竹樓,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上層通風好、既涼爽又防潮)

3.聚落的發展與保護

(1)傳統聚落從不同角度記錄當時的歷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們了解當時人們生活情況的一部活的「百科全書」。

(2)聚落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一些特色鮮明的鄉村聚落正在逐步消失:在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裡,有文化特色的傳統民居越來越少。

4.世界遺產:

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的有:法國「巴黎塞納河岸」、義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國山西省平遙古城、雲南省的麗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曲阜「三孔」等。

網絡搜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煩請告知,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七年級上冊地理:各單元精華知識+思維導圖,列印,每次95分+
    七年級上冊地理:各單元精華知識+思維導圖,列印,每次95分+地理是升入初一後新增的一門課程,在初中階段只學習兩年,在八年級下冊就會進行結業考試,儘管它不參加中考,但結業考試的成績依然要計入總分。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同學認為地理並不重要,對這門學科也不重要,甚至不少同學甚至在上地理課的時候直接複習其他的科目,這樣一來怎麼可能學好這門科目呢?其實,學習初中地理同學們千萬要擺正心態,尤其是在初一階段,重點以學科興趣的培養為主。而且這門學科也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像平日出行所遇到的山川平原、江湖大海等,還有很多當地的人文風情,如果學好了地理,那麼接觸這些的時候豈不是更輕鬆了呢。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期末總複習(含例題解析)!建議提前練熟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期末總複習(含例題解析)!建議提前練熟初一是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因為脫離了小學之後,不僅所學科目有了增多,每門科目的知識點難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非常考驗同學們的鞏固複習能力,不然在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肯定是會吃大虧的。
  •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測試卷(pdf版)
    下面是《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測試卷(pdf版)》,供大家參考。     請下載附件: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測試卷(pdf版)     (本地下載在線閱讀)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複習!所有複習提綱一文知曉!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複習!所有複習提綱一文知曉!
  • 七年級上冊地理重要嗎?怎麼學地理?
    七年級正式接觸地理學科,不同於小學階段的科學內容,講述部分的地理知識,七年級開始系統地學習地理。對於一部分新生而言,他們既陌生又好奇,帶著一份忐忑,一份期許。那麼,七年級上冊的地理重要嗎?肯定重要的,因為上冊的內容都是基礎性的知識,掌握了,理解了才能在之後的大洲、中國等內容學習時靈活應用。上冊哪一部分的內容更重要呢?
  •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地理選擇題易錯題專練100道|消化透,拿滿分!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的學習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去記憶那些基礎需要積累的地理知識,同時也要學會一些靈活多變的答題技巧。在臨近期末,很多同學擔憂自己的地理考試如何過關,其實地理的學習除了我們去反覆背課本和做期末測試題之外,我們還可以進行一種方式進行複習,就是做易錯題.
  • 七年級上冊地理考點總結,新初一學生,務必備一份,開學能考98!
    七年級上冊地理考點總結,新初一學生,務必備一份,開學能考98!進入新初一階段,同學們會從三門學科的學習直接編成七門學科的學習,一時間很多同學都難以適應,導致進入初中階段成績普遍不理想。所以今天老師這裡便為同學們整理了一份七年級地理上冊的知識考點提綱,地理是同學們進入新初一階段需要接觸學習的科目之一,也是需要大量記憶背誦的科目,難度不大,同學們提早預習也能適應,內容緊貼教材,建議新初一的同學們一定要列印收藏一份,利用假期時間認真背熟,開學以後,地理考試能夠考98分,一定不能錯過。文末有word版完整資料的獲取方式!
  • 歷史學霸總結的八年級上冊歷史複習筆記
    2017-11-15 10:28:24 來源: 教育資源 舉報   前幾天,老師聯繫了位地理學霸
  • 七年級數學|期末備考上冊總複習人教版知識點匯總+經典題型解析
    七年級數學|期末備考上冊總複習人教版知識點匯總+經典題型解析,期末提升必備。期末將近,大家都在緊張的備考七年級的複習,不知道從何開始的,那麼可以先從這些知識點入手,唐老師總結了各個章節重要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並配備了一些經典的例題解析。
  • 班主任:七年級上冊數學+語文期末測試卷,提前練習,期末拿高分
    班主任:七年級上冊數學+語文期末測試卷,提前練習,期末拿高分七年級是初中基礎階段。現在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很多同學都在抓緊的複習,最近有很多同學在給我反映,說在複習各科知識點的時候,總是經常出錯,不知道如何下手。
  •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匯總,北師大版期中試卷,家長收藏!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匯總,北師大版期中試卷,家長收藏!本學期小學三年級很快就要進行期中考試了,大家都開始考慮進行期中複習了。由於蘇教版和北師大版的資料和試卷資源比較少,今天我們特意找了一份北師大版和蘇教版的資料,大家可以可以根據資料的內容,對比一下這兩個版本和人教版的內容有什麼區別,哪個更難?我們先來看看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所學的知識點有哪些。第一單元是學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
  • 2019九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複習
    2019九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複習 1、北極附近是海洋(北冰洋);南極附近是陸地(南極洲) 北冰洋被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包圍著。 南極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圍著。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極洲 全部在東半球的大洲是:非洲 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南美洲 赤道穿過的大陸有:非洲大陸、南美大陸 赤道穿過的大洲有:非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 跨東南西北四個半球的大洲是:亞洲、大洋洲 3、七大洲: 口訣: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按面積從大到小)
  • 七年級上冊地理如何學?只需吃透這份知識大全,最差也前110
    七年級上冊地理如何學?只需吃透這份知識大全,最差也前110數學是必考科目之一,故從初一開始就要認真地學習數學。那麼,怎樣才能學好數學呢?現介紹幾種方法以供參考: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複習。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複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慶儘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
  •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來源:無錫奧數網整理 2012-06-07 17:58:35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英語電子課本(PDF下載版)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熱門推薦>正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英語電子課本(PDF下載版) 2020-03-04 10:08 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
  •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期末檢測試卷
    期末了要通過複習鞏固知識,訓練技能,提升能力。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內容包括: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公頃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等。其中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書的重點教學內容。
  • 2019中考地理教學過程複習指導方法
    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中國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長江」一節時,我是這樣引入新課的,用電腦、大屏幕播放光碟,先讓學生欣賞歌曲《長江之歌》,要求會唱的同學跟著一起唱,師生共同用優美的歌詞唱出對祖國的愛,對長江的愛,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又達到了愛國主義教育融於教學的目的。
  • 七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複習專題課件|數學老師:學霸愛學這份ppt
    很多學生在考前的時候都會認真複習,但是如何才能抓住期末前的考點,很多同學選擇看課本或者死學,其實很多老師都會準備一份七年級上冊期末複習專題的PPT,我們年級的教學主任數學老師整理這份PPT把課本當中核心精簡的要點總結出來,並把經典的例題整理。
  • 【期末複習】二年級上冊期末詞語專項訓練(可下載)
    ◀二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複習資料整合◀到底要不要檢查孩子的回家作業?!◀和小豬佩奇學寫留言條◀二年級語文上冊多音字彙總(可下載)◀二年級語文上冊按課文內容填空(可列印)◀二年級語文上冊多音字彙總(可下載)◀看圖寫話範文精選◀統編二年級語文上全冊單元習作◀統編二年級語文上冊生字卡片(帶拼音、組詞、造句等)◀二年級常見關聯詞+造句總結歸納(附練習)
  • 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上冊U6 同步導學
    又到了我們的高效同步導學的時間了,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是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上冊的第六單元的知識點,下面就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之旅。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上冊板塊1:高頻短語本單元共有30個高頻短語,這都是考試必備內容,希望同學們都能認認真真牢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