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來講,2.4GHz是工作在ISM頻段的一個頻段。ISM頻段是工業,科學和醫用頻段。一般來說世界各國均保留了一些無線頻段,以用於工業,科學研究,和微波醫療方面的應用。應用這些頻段無需許可證,只需要遵守一定的發射功率(一般低於1W),並且不要對其它頻段造成幹擾即可。
●ISM頻段在各國的規定並不統一。而2.4GHz為各國共同的ISM頻段。因此無線區域網(IEEE 802.11b/IEEE 802.11g),藍牙,ZigBee等無線網絡,均可工作在2.4GHz頻段上。
●大家所謂的2.4G無線技術,其頻段處於2.405GHz-2.485GHz(科學、醫藥、農業)之間。所以簡稱為2.4G無線技術。
●2.4G免費頻段是什麼意思?
免費頻段,是指各個國家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並考慮儘可能與世界其他國家規定的一致性,而劃分出來的一個頻段,專門用於工業,醫療以及科學研究使用(ISM頻段),不需申請而可以免費使用的頻段。我們國家的2.4G頻段,就是這樣一個頻段。然而,為了保證大家都可以合理使用,國家對該頻段內的無線收發設備,在不同環境下的使用功率做了相應的限制。例如在城市環境下,發射功率不能超過100mW。
●2 .4G數字無繩電話方案採用NSC的2.4G無線方案,運行在2.4GHz(2400-2483.5GHz)開放頻段上,採用時分雙工(TDD),調製方式為BT=0.5的GFSK,調製指數為0.28-0.35,採用跳頻方案以確保鏈路穩定。
●「2.4Ghz 非聯網解決方案」也就是我們俗稱的2.4G無線網絡技術。它的優點是解決了27Mhz功率大、傳輸距離短、同類產品容易出現互相干擾等缺點而提出的。2.4G無線技術之所以是「2.4G」而不是「2.5G」是因為該技術使用的頻率是2.4-2.485GHz ISM無線頻段,該頻段在全球大多數國家均屬於免授權免費使用,這為產品的普及掃清了最大障礙。
●藍牙技術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是一種可實現多種設備之間無線連接的協議,是一種簡便穩定的無線連接手段,憑藉其在使用距離、抗幹擾能力、易用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領先,同時藍牙設備的成本也不斷的下降,使藍牙技術逐漸成為無線外設的主流技術。
●所有藍牙設備都必須具備的藍牙標誌,正因為藍牙技術由2.4-2.485GHz ISM(工業、科學、醫學)頻段增加特定協議而來,因此它能夠使任何藍牙設備在一定範圍內互相配對並連接、傳輸數據。這個技術的好處不但使減低了甚至杜絕了無線設備互相干擾的現象,甚至使藍牙設備適應性更廣,成本更低廉。此外,藍牙技術傳輸速率最高為每秒1Mbps,雖然和2.4Ghz非聯網解決方案的2Mbps還有一定差距,但還是要高於27MHz無線技術。
●為了實現個人PC自動化控制,將人類從有線的環境中解放出來,以取代線纜為目標,鍵鼠無線技術廣受大家歡迎,不過傳統的27 MHz RF無線頻率帶技術,在這個頻率帶中有四個全球範圍的頻道:其中兩個用於無線鍵盤,另外兩個用於無線鼠。輸出速率為4.8MB/S,不但容易受到幹擾,而且傳輸距離僅為6英尺(182.88cm)。
●要討論無線鍵鼠的遊戲性能,需要先從目前無線電技術最新進化形式的2.4GHz技術談起。無線滑鼠誕生之初是採用的是「27MHz RF無線技術」,這項技術是由羅技在1991年率先提出的,但是「27MHz RF無線技術」缺點十分明顯:無線技術保密性不強、不支持全雙工工作、容易受幹擾和串頻影響、傳輸帶寬窄、穩定性比較差等特性一直限制著無線滑鼠的發展。雖然羅技之後採用了雙頻道技術以求儘可能避免幹擾,但隨著時間的流逝「27MHz RF無線技術」最終還是完全被「2.4G無線網絡技術」所取代。
●2.4GHz頻率屬於ISM(工業、科學及醫療設備)頻率,無需經過當局許可便可使用。
2.4G無線滑鼠它的工作方式是全雙工模式傳輸,在抗幹擾性能上要比27MHz有著絕對的優勢。這個優勢決
定了它的超強抗幹擾性以及最大可達10米的傳輸距離,雙向傳輸技術,速度至少是 400 倍以上,理論上
2M的數據傳輸速率,比藍牙的1M理論傳輸速率提高了一倍因此也更省電。此外,2.4GHz無線鼠同時搭載
的多條信息通道加上智能跳頻技術實現優良的穩定性和抗幹擾性。作為目前效率最高的無線連接方式,
它無疑是無線滑鼠,尤其是針對遊戲領域的專門滑鼠最為理想的技術選擇。
●簡單來說,從無線發射技術上主要分為三大類:一類是採用紅外無線技術,這類產品基本上屬於淘汰產品,無線操控的距離短,而且有方向性上的要求;第二類就是比較主流的2.4GHz無線鍵盤滑鼠,這個技術相對於紅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首先其使用距離大大提升,理論上最大可以達到10米。
●如今市場上存在的無線耳機技術包括五種,即紅外、27MHz無線射頻、藍牙、調頻和2.4GHz數字高速射頻技術。
由此可見,在綜合能力的評定上,2.4G無線技術具備最為成熟的市場條件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