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塔人才
最近有求職者提問,助理教授和研究助理教授是個什麼崗位?助理教授雖然名為教授,但聽上去卻並不怎麼高級。聽慣了舊職稱體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的求職者們有此疑惑非常正常,助理教授作為新職稱體系中的崗位和國內高校正在推行的非升即走制度是緊密相連的。
01、國外助理教授,入職就是「老闆」
在主流發達國家,例如比如美國,就採用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AP)→副教授(AssociateProfessor)→教授(Full Professor)→講席教授(Chair Professor)的職稱體系。
國外的助理教授雖然聽起來不高級,但無論是水平還是待遇都非常高。一般來說,國外博士畢業做幾年博後就開始競爭助理教授一職,一旦入職就能翻身當「老闆」,即獨立PI,同時還是博導,可以僱傭博士後,走向人生巔峰。
不過助理教授並不是終身教職,一般6年後需要評副教授,就是我們說的非升即走,所以工作壓力很大的。評上了副教授,則成功晉身終身教職,這可是貨真價實的鐵飯碗。評上副教授的人還會繼續追求晉升,一般在45歲以上能夠晉升教授。
那麼國內各大高校給出的助理教授一職和國外的是一回事嗎?不一定。
02、被玩壞的助理教授
通過青塔人才網檢索助理教授一職,今年以來發布的崗位還不少,主要集中在國內頂尖高校和新興高校。
為了便於大家了解,我們以南科大生物系課題組最近一則招聘為例:
通過該招聘我們能發現,該助理教授為獨立PI,博導,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能夠招聘科研助理、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且擁有招生資格。這和我們在上面例舉的國外助理教授是基本相同的。研究助理教授一職求職者可能比較陌生,在該招聘中是這樣描述的:
研究助理教授雖然比助理教授多了兩個字,但是差別還是很大的,通過南科大崗位類型和對應職級,我們能直觀比較兩個崗位的差別:
在目前高校逐步推行非升即走制度的背景下,新興大學和國外名校接軌是較為容易的,但對於其他高校來說,還處在新舊制度同時使用或新制度使用標準混亂的過渡階段。
如廣東一高校的助理教授一崗是放在某課題組招聘的崗位內,年齡要求不超過35周歲;湖南一高校給予所有招聘的教授、副教授或助理教授正式編制;而上海一高校招聘中副教授屬於預聘,教授才是長聘。
我們發現目前「講師→副教授→教授」體制依然保留,但在逐步退出。頂級學校已經儘量不招講師了,普通學校還招;同時,新的PI制也在採用,且在擴大,目前主要面向海歸博士後。
03、助理教授值不值得入坑?
面對混亂的職稱體系,當你拿到助理教授崗的offer時,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首先是要明確拿到崗位的含金量,參考上面提到的是否為獨立PI、博導,能否招人等,含金量越高越好。如果硬要對標舊體系,根據含金量高低,助理教授既可以=講師,還可以=博士後,還可以=副研究員,還可以=特聘研究員。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是海外助理教授回國求職,則可以拿到如下崗位:
既然是非升即走,走的概率有多大?這也和崗位含金量緊密相關,含金量的高低看招聘要求中的上限是多少就能估量,如清北、上科、南科的助理教授基本都是青千,學術實力超過一般高校的教授。
如果是含金量相當低的崗位,則未來大概率要被割韭菜,建議謹慎不要入坑。如果是含金量打折的助理教授,但是薪酬高還給編,則要慎重考慮非升即走的淘汰率,考核的壓力大不說,標準可能一年一變。
一般來說新體制教師薪資往往大幅高於舊體制教師,所以可能會出現同一個學校裡,新體制下助理教授(博導)的薪水遠高於舊體制正教授(碩導)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