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降溫預報,維州將迎20多年來最冷4月天,甚至出現降雪

2021-01-11 土澳的生活

據《先驅太陽報》消息,維州將迎來20多年來最冷的4月天,該州將迎來強降雨甚至降雪。氣象局高級氣象學家Keris Arndt說,周四和周五墨爾本的溫度預計為13度,這是自1996年以來4月份頭一次。

(圖片來源:《先驅太陽報》)

今天,墨爾本範圍內溫度最低的地區為Coldstream,早上7點剛過,氣溫就降到了0.5度。

而這一消息發出之前,氣象局曾透露,2020年前4個月,維州的降雨量幾乎超過了過去前年,該局也預測,4月的最後幾天可能會有更多的強降雨。

Arndt說:「前4個月的降雨量只比2019年的總降雨量少0.6毫米,4月的最後一天還將迎來降雨。」

Arndt說,周三將開始出現強降雨天氣,這可能導致雷暴和山洪暴發,尤其是在該州東北部,預計該地的總雨量可能達到120毫米。

(圖片來源:WA Today)

他說,之後該州將迎來冷空氣,預計周四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區將出現降雪。

墨爾本受此次降雨的影響較小,該州中部地區將迎來15到30毫米的降水。

「維州大部分地區都將迎來降雨天氣,而東北部將迎來強降雨,Upper Yarra等地的河道可能出現洪水。」Arndt說。

此外,Port Phillip Bay附近還有可能出現風暴潮和大潮,以及該州西南沿海的大浪。

(圖片來源:網絡)

昨天,在知曉了天氣預報之後,維州州長Daniel Andrews表示很開心,他說,周末的令人不愉快的天氣將迫使人們留在家中,遵守社交疏離規定。

相關焦點

  • 強降溫!澳洲南部迎60年最冷4月天
    澳洲南部多個州近期將迎來強降溫。(9號臺圖片)澳洲南部各州和領地預計將迎來低溫,而且是60年來最冷的4月天。預計降雨、大風、降雨以及雷暴將橫掃澳洲東南地區,雨勢在周四晚間將加劇,周五的天氣將更為寒冷。新州和首都領地周四晚些時候,強冷鋒將抵達新州西部,然後穿過新州中部和東部地區,並伴隨著強風和廣泛降雨。
  • 魔鬼天氣又要來了?!維州局部降雪,墨爾本氣溫跌破個位數!風雨襲來,20年來最冷4月天就要來了...
    「墨爾本馬上迎來自1996年以來最冷的4月!」這個溫度,比墨爾本4月平均溫度整整低了7度!說好的草長鶯飛人間四月天呢!維州的Mt.Buller更是直接開始了連著幾天零下幾度的下雪天👇州長表示看完天氣預報後自己很開心因為天氣不好的話,維州人就不得不呆在家中,遵守社交規定了
  • 澳洲將迎來史上最冷冬天,甚至遭遇「冰川時代」
    澳洲多家主流媒體爭相報導:有史以來最冷的冬天即將來臨!一些氣象專家紛紛預測,今年冬天澳洲的溫度會令所有人震驚!East Coast Weather的著名氣象預測專家——David Taylor就公開表示,今年澳洲會出現大範圍的降雪,降雪量堪稱恐怖。
  • 澳洲將迎來史上最冷冬天,甚至遭遇「冰川時代」,今年冬天不好過!
    (圖片來源:ABC)甚至有人閒情逸緻的開始做起了畫...不知道的小編還以為自己直接穿越到了澳洲最冷的六月...(Mirror:澳大利亞將迎來「史上最冷寒冬」以及史無前例的下雪預報)(Daily Mail:每個澳大利亞人都應該看到的地圖:這個國家將在最冷的冬天顫抖,氣溫會降到你的附近有多低?)
  • 北京將迎「斷崖式」降溫,最低溫5℃!今冬將是60年最冷?
    14日雲量增多天空轉陰白天最高氣溫跌落到14℃左右夜間最低氣溫5℃左右「斷崖式」降溫將來臨13日白天:晴轉多雲;偏北風3、4級;平原地區最高氣溫19℃,山區最高氣溫17~20℃;最小相對溼度 20%。 13日夜間:多雲間晴;偏北風2、3間4級;平原地區最低氣溫7℃,山區最低氣溫 2~4℃。
  • 近百年來最冷五月天,寒潮席捲澳洲,大雨降溫侵襲雪梨
    雪梨人又將迎來一個冷到發抖的周末。據天氣預報,雪梨今天氣溫最低12℃,最高16℃。但從明天開始,大雨又要來了...從下周一開始,一直到周五,雪梨都將被斷斷續續的降溫降雨天氣所籠罩,而明天周一,早上出門時大家千萬要記得帶好傘,明天一整天都是大雨!!氣象局還針對通勤狀況發布了道路天氣警報,警告暴雨可能會導致能見度下降。
  • 降溫、大風「組團」來!鄭州迎27年來最冷一天,溫度低過北極圈城市
    從未經歷過這麼冷的天啊!這是今天朋友圈裡最多的一句話!看看鄭州今天的溫度最高-2°C,最低-12°C現在出去約玩的,都是真愛!不只有降溫,還有大風啊!鄭州市氣象臺2021年1月7日9時55分繼續發布大風藍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24小時內,鄭州市區及所轄六縣(市)將出現4-5級西北風,陣風6-7級。請注意防範。
  • 大降溫至4℃,病毒最愛的溼冷天氣明天登陸墨爾本!維州恐陷疫情反撲...
    不過,為什麼墨爾本的這些地區會出現這麼多新病例呢? 維州州長安德魯斯表示,自4月以來,維州新增病例中有一半來自家人之間的傳播。 維州最近出現的新增病例的其他主要來源包括墨爾本CBD的Stamford Plaza酒店以及Carlton區的Rydges on Swanston酒店。 這兩處酒店至少有出現了30例感染,很多酒店工作者居住在墨爾本郊區。
  • 狂風暴雨席捲維州,寒冷天氣將持續一周
    據澳媒報導,春天的熱浪一天內席捲維州,部分地區氣溫將近40攝氏度。然而,這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因為維州又出現降雪了!本周一,冷鋒穿過維州,使得東北部的Mt Hotham和Falls Creek都下起了雪,地面上鋪上了一層雪白的毯子。
  • 罕見「寒流」提前襲擊澳洲,多市氣溫驟降,還伴有風雪大雨
    據澳洲九號臺新聞4月26日報導稱,一股「不同尋常」的冷鋒將於下周襲擊澳大利亞東南部,帶來極低的氣溫、降雪和降雨,澳大利亞人被告知提前拿出冬衣。這股被Weatherzone稱為「一年中最強」的冷鋒預計將為維州、新州的阿爾卑斯山地區和塔州Highlands帶來10—30釐米的降雪。
  • 權威丨拉尼娜來了?「今年將迎60年來最冷冬天」?氣象專家有話說……
    全國多地降雪,一秒入冬! 所以 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社交網絡上都出現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 #2008年以來的最冷一年#等話題內容 "
  • 波士頓周五迎近兩年最冷天氣 下周可能會有暴風雨
    最新的天氣預報顯示,大幅度降溫即將來臨,下周可能會有暴風雨。 圖片來源:WBZ4 今冬波士頓最冷天氣出現在上周末,(周六30到17華氏度、周日31到16華氏度),但這也僅比同期平均溫度低4度左右而在此之前,12月中旬也曾出現降溫,當月最冷的一天是12月16日(30到16度)。 過往數據顯示,去年冬天波士頓的最冷的一天是2月15日,最低溫僅12度,但從16日開始氣溫上升到40多度,一個多星期後甚至達到了破紀錄的到64度。
  • 北京最新天氣預報:今夜到明天北京將再迎降雪,周末氣溫最低-5℃
    別著急,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北京大部分地區將迎來一次明顯降雪過程。大家又有機會欣賞冬日裡特有的美景了。不過,雪花也帶來了進一步降溫,北京地區的氣溫將再次走低。在欣賞雪花飄落的同時,大家切記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具體預報為:北京地區今天白天晴轉多雲,北轉南風二三級,最高氣溫8℃;夜間多雲轉陰,大部分地區有小雪,南轉北風一二級,最低氣溫零下1℃。
  • 煙臺將迎大風降雪天 蔬菜大棚需保溫增溫
    原標題:煙臺將迎大風降雪天 蔬菜大棚需保溫增溫煙臺齊魯網12月1日訊(記者 於雅琪)1日,記者從煙臺市農業局獲悉,煙臺市農業局下發關於做好大風降雪天氣防範工作的緊急通知,保證大棚等農業設施安全。
  •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最強降雪?氣象專家闢謠
    「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最嚴重降雪」「2008年以來的最冷一年」「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最近多個小視頻和帖子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廣為流傳,而且言之鑿鑿。10月11日,氣象專家指出,這些不過是精心剪輯的謠言。由於國慶假期降溫劇烈,這些謠言又帶有極大的迷惑性,讓很多人信以為真。
  • 氣溫驟降,雪梨迎最冷早晨,部分地區低至零下!周末熱浪又將來襲
    打開手機一看,原來今天雪梨迎來了兩年來最寒冷的早晨。雪梨迎最冷早晨據澳媒報導,雪梨迎來了兩年來最冷的一個早晨部分地區的氣溫更是驟降至零下1度。今天(周三)早上,雪梨市中心的溫度只有6度,人們不得不多穿件衣服抵禦寒冷。
  • 降溫+小雨!冷空氣來襲~明天昆明最低氣溫只有5℃!今冬降雪概率增加
    降溫+降雨+降雪 統統安排上! 從天氣預報來看 本周全省晴暖和陰冷交替而行 12月2日夜間至4日 冷空氣要來了!
  • 60年以來最冷冬天已成定局?拉尼娜將達到巔峰,南方或迎來降雪!
    全球變暖已成定局,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2020年全球各地都出現高溫,沒想到下半年拉尼娜到來後,整個地球氣候再次發生變化,讓所有都在懷疑今年究竟是冷還是熱,從9月份開始氣象學家開始密切關注拉尼娜的變化,甚至還有傳言稱今年可能是60年以來最冷冬天,隨後專家們頻繁出面闢謠,沒想到近段時間我國各地再次出現寒潮,讓所有人凍慘了,今年60年以來冬天或許會成真!
  • 澳洲的夏天和中國的冬天,終於無縫對接了
    如果說真的有神明託管人間天氣,墨爾本轄區的神估計有精神分裂。昨天晚上,維州氣象局就發現:勃朗峰已經飄起了雪花,狂風已經吹遍了維多利亞墨爾本的氣溫就像玩起了跳水,咕咚一聲,就掉到了20°以下。面對這種神仙都受不了的天氣,各大媒體開始了狂嘯模式:強冷空氣橫掃維州,帶來狂風暴雨,而高山區今夜甚至會降雪。
  • 入冬首波寒潮侵襲 臺灣或迎47年來最冷跨年夜
    入冬首波寒潮侵襲 臺灣或迎47年來最冷跨年夜 2020-12-30 17:00: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蘇亦瑜 責任編輯:蘇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