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
"
「老婆」這個稱謂,最初的含義是指老年婦人。後來王晉卿詩句有云:「老婆心急頻相勸。「這一「老婆」是指主持家務的妻子。因此,後來稱呼自己的妻子叫「老婆」。
太太
"
漢哀帝時,「太太」原為尊稱老一輩的王室夫人。到後來,漢室又稱皇太后為皇太太后。太太的稱謂,漢代在貴族婦女中逐漸推廣起來。
明代時稱太太要具備這樣的條件:「凡士大夫妻,年來三十即呼太太」,即司眷屬,中丞以上的官職才配稱太太。清朝的人,則喜歡叫家庭主婦為太太,不過都以婢僕呼女主人的居多。
北洋政府和民國時期,太太的稱呼開始泛濫,從大帥到芝麻綠豆官,其眷屬都可相稱太太,官太太、經理太太、校長教授太太,到處都是,不過無形中多少還有些限制, 至少是在有知識階層之上。
對外開放以來,隨著港澳臺和外籍華裔、僑胞的歸鄉入裡,「太太」的稱謂同小姐、先生一樣又時髦起來,成為人們對朋友間已婚女子的敬稱,而且從廣泛性來說似乎已更少含有什麼官職的味道,變得更平民化了。
妻子
"
「妻」最早見於《易·繫辭》:「人於其官,不見其妻。」但妻在古代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稱。《禮記·曲禮下》載:「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看來那時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是沒有身份的。後來,「妻」才漸漸成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稱。
「妻」的別稱很多。古代無論官職大小通稱妻為「孺人」。卿大夫的嫡妻稱為「內子」,泛指妻妾為「內人」。妻還被稱為「內助」,意為幫助丈夫處理家庭內部 事務的人。「賢內助」成為好妻子的美稱。舊時對別人謙稱自己妻子為「拙內」、「賤內」。
而在官職較高的階層中對妻子的稱呼卻反映出等級制度來。如諸侯之妻 稱「小君」,漢代以後王公大臣之妻稱夫人,唐、宋、明、清各朝還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稱誥命夫人。
丈夫
"
何謂丈夫?《穀梁傳·文公十二年》說:「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管子·地數》:「凡食鹽之數,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婦人三升少半,嬰兒二升少半。」唐無名氏《補江總白猿傳》:「少選,有美髯丈夫長六尺餘,白衣曳杖,擁諸婦人而出。」清魯一同《關忠節公家傳》:「已而嘆曰:『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終不為妻子計。』」由此可見,男嬰也指丈夫,並非丈夫就是女子的配偶。
丈夫稱呼其他說法
"
遠古時期,我國許多部落都有搶婚的習俗。因此,女子選擇夫婿,主要看該男子身材是否有高度,是否偉岸,一般以身高一丈為標準。當時,一丈約等於七尺,所謂七尺男兒即由此而來。據說,只有達到這個身高的男子,才有可能抵禦他人搶婚。所以,當時的已婚女子都習慣地稱自己的男人為「丈夫」。
此外,在西安出土的距今六千至七千年的原始社會遺址——半坡遺址,反映了我國母系氏族社會時期村落裡人們的婚俗。當時,男子到了婚配期,要嫁到女方的村子(最早的倒插門現象),與女方一起住在事先安排好的「洞房」裡。
為防止搶婚,需將他們關在一起磨合一段時間,以培養夫妻感情。在此期間,男子要承擔女子要幹的家務及該女子在村子裡應盡的義務。同時,村落裡還規定,已婚男子無論手頭在做什麼,都必須與妻子保持最多不能超過「一丈」遠的距離,以便隨時保護妻子,不致被他人搶走。
這是「丈夫」一詞的另一說法。
編輯:冰溪洋(鐵血冷眼觀天下微信公眾號小編,央視網、人民網、鳳凰網、新華網、天涯社區、新浪網、博客中國等網站資深博主。曾在農民日報、河南日報、信陽日報、信陽宣傳、中州建設、美麗鄉村、人民網、大河網、映象網、央廣網等眾多網絡媒體和紙媒發表上百篇新聞信息宣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