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文化在很多地方都彰顯了其不同之處,例如對待龍的看法,在亞洲,龍不僅是無所不能之物的化身,甚至很多皇帝、統治者皆以「龍之子」自稱,而在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龍卻是邪惡的反派角色。再比如數字「4」,在東方諧音不大好聽,然而在西方卻讓人毫無反應,反倒是在東方沒有任何含義的「13」,卻因宗教教義中的部分內容,從而使得整個民族對於該數字避之不及。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東西方差別,其中有一處非常有趣,即對於「百獸之王」的理解。在迪士尼巨著《獅子王》中,我們看到了獅子王木法沙作為整個非洲草原的統領,其雄姿英發,智慧過人,然而在東方,我們卻以老虎作為「百獸之王」的象徵,例如成語「龍爭虎鬥」中,將老虎與龍排到了同一水平,而在中國歷史上,關於虎的成語也均顯霸氣威猛之勢。如果說西方人尊崇獅子,是因其飄動的長髯、魁梧的外形,以及草原一霸的位置,那麼東方人崇拜虎也有其自己的道理。
從外形來說,老虎身上的花紋為其本身增添了幾分兇狠和霸氣,人的紋身在某些程度上也學習了虎的花紋,甚至在印第安等部落文化中,也有虎紋這一傳統,再者,老虎雖不如獅子骨架大,但其比例和動作都十分迅猛,虎嘯也是振聾發聵。這也導致了中國很多藝術家酷愛將「虎」作為描繪對象,其中伏虎堂的馮大中,作為「天下第一虎」,其一生都與老虎息息相關,其筆下的虎不僅栩栩如生,而且自成一派,頗具個性。
師承王西林的畫師張利,其擅長工筆畫,如果說馮大中的虎重氣勢、重寫意,那麼張利的畫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頗有張力,且在整幅畫中我們欣賞全部細節,見畫如同見真物一品,不僅僅是毛髮、紋路、體態,甚至是老虎的眼神和習性都被一五一十,如實的繪畫出來。然而,在眾多畫師中,大家皆以老虎的威猛為重點進行繪畫,而有一位畫師,卻另闢蹊徑,從另一個角度進行原創,那就是現代漫畫家,不二馬大叔。
不二馬大叔,一聽就是以網名亦或是筆名進行作品公布的作者,他是一位網絡漫畫家,如今網際網路的公開性與匿名性,也給予了他分享作品的空間。然而他的作品卻與以往很多畫家的角度不同,同樣是畫虎,他筆下的老虎不僅憨態可掬,呆萌呆萌的,而且都有著同樣的特徵,胖乎乎的,看著一點也不像是百獸之王,反而像家裡過冬養膘的「橘貓」,不過是多了幾條花紋罷了。
他的創意或許是出自於之前一則新聞中,北京某動物園的老虎,因網友拍攝角度問題,顯得圓圓滾滾的樣子,從而在網絡上引起了一陣關注,是否如此我們並不知道,但是不二馬的作品裡的老虎確實體態渾圓,且其行為完全不像是一位兇猛無比的猛獸,而是一個乖巧的家貓,不僅給自家孩子舔毛,還會玩雪球、捉尾巴,也會逗弄自己家的幼崽。這不僅拉近了人們與老虎之間的距離,更是為其圈了一波粉,連一向高冷、主意正的寧靜,都忍不住轉發。
中國人有一句成語:「虎不食子」,即使如同老虎般殘酷又冷血的動物,也不會吃掉自己的孩子,這一方面也彰顯出老虎自己的溫情,不二馬大叔就是抓住了這一人與動物的共性,從而畫出了能夠打動人心,讓人發自內心接受和喜愛的「呆萌虎」,如今,「呆萌虎」已然有了新的形態,在不二馬的筆下,他也開始出現在一些世界名畫裡,只不過裡面的主角,都被老虎所替代,讓人不得不感嘆不二馬大叔的腦洞。
一幅花花綠綠的「怪」畫,價值8位數,畫家本人:我也看不懂
7張巧合下拍攝的照片,一般人都會看錯,你還相信自己的眼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