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蘭田代表:萬有引力常數最新成果應寫入課本

2020-12-03 中國日報網

原標題:何蘭田代表:萬有引力常數最新成果應寫入課本

「目前中學物理教材中存在諸多關於萬有引力常數G不完善、不準確的表述,並且缺少最前沿的以及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的結果的描述。」全國人大代表、黃岡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何蘭田建議,修訂中學(初中、高中)物理教材中關於萬有引力常數章節的內容,增強其科學性、準確性和規範性。同時增加我國科學家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成果,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對此,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教授楊山清表示認同。他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萬有引力常數G值的精確測量是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典型代表,在中學課本中增加相關內容的介紹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何蘭田說,萬有引力常數G是人類認識的第一個基本物理學常數。這個常數除了通過實驗測量外,無法通過理論計算等方法給出。目前的高中物理教材中通常只提及到卡文迪許測得第一個G值,但對其實驗方法的介紹基本是一片空白。

我國萬有引力常數的測量研究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自1983年以來,以羅俊為學術帶頭人的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研究團隊,一直在華中科技大學山洞實驗室中從事與引力相關的基礎物理科學前沿和精密重力測量應用研究,經過三十餘年的努力,建起了我國目前著名的引力實驗研究基地,並在國際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

該團隊於2018年得到國際最高精度結果,論文發表於《自然》雜誌,被國際同行評價為「精密測量領域卓越工藝的典範」。該成果入選2018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018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及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受到廣泛關注。

關於萬有引力常數G,何蘭田指出,現有課本中引用數據過於陳舊,不能反映科學的發展與進步,易引起老師和學生的誤解。他認為,教材的編制應與時俱進,同時,建議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增加關於萬有引力常數G值測量的實驗原理和相關介紹,特別是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在該方面的成就。

「在中學課本中對G值測量原理和研究過程進行介紹,不僅能發揮學生的探索精神,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我國科學家甘坐冷板凳的不懈堅持和人類永無止境的科學追求。」何蘭田說。

楊山清指出,任何高新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對基礎科學的長期探索、研究。由於萬有引力極其微弱,科學家需要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以及克服眾多困難才能提高G值的測量精度。因此,在測G值過程中探索出了一些精密測量技術、方法,並自主研發出了一批精密測量儀器設備,部分技術方法、儀器設備已在地球重力場的測量、地球物理勘探、空間基礎物理科學實驗等多方面、多領域服務於國家戰略需求。

「在中學課本中增加一些精密測量方法及其應用的描述,可增加孩子們對基礎物理實驗的好奇心和興趣。」楊山清說。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華科羅俊團隊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物理教材
    高中物理教材截圖「這是我第一次在全國教材上看到我國科學家研究萬有引力的成果!」9月10日,武鋼三中物理年級組長索春難掩心中的自豪。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山洞實驗室安培是電流的單位,伏特是電壓的單位,瓦特是功率的單位……物理學中這些表示物理量的單位,都是以外國科學家命名的。
  •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
    這一新成果由華中科技大學羅俊團隊在山洞中歷經30多年艱辛測得,2018年在Nature雜誌發表,今年兩會期間被人大代表建議編入中學教材。  提議代表之一、黃岡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何蘭田得知教材的變化,非常高興。「我們中學教材中近代以來科學概念定義常數全是西方的,中國以前存在基礎研究的短板,但基礎研究需要時間積澱,現在這個短板在慢慢補齊,也有了一些成果。
  • 華中科技大學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編入中學課本,激發學生熱愛科學
    最近,有高中生反應,2019年最新版的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冊的課本裡,出現了這樣一句話:「我國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在引力常量的測量中作出了突出貢獻,於2018年得到了當時最精確的引力常量G的值。」這讓很多學生非常興奮,因為高中物理課本中的內容,基本上都是西方國家的研究發現,如今中國人也在物理上做出突出貢獻,對於中國學生來說是一種鼓舞。之所以有這個發現,那是因為這是由全國人大代表、黃岡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何蘭田為代表的兩會代表們的4156號建議,該建議提出,將我國科學家測數國際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的成功編入中學物理教材。
  •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
    年普通高中教科書物理必修第二冊的課本,出現了一個新變化: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被收入其中。「我們中學教材中近代以來科學概念定義常數全是西方的,中國以前存在基礎研究的短板,但基礎研究需要時間積澱,現在這個短板在慢慢補齊,也有了一些成果。引力常數的成果是一件鼓舞信心的事情。這一成果寫入教材,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原來科學領域離他們也不那麼遠,有的同學也許從此就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
  • 華科大引力中心團隊研究成果編入高中教科書
    」而這個「發現」則源自於2019年3月,以全國人大代表、黃岡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何蘭田為代表的兩會代表們的4156號建議。該建議提出將我國科學家測出國際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的成果編入中學物理教材。對於為何要提出這樣的建議,何蘭田談道:「我們中學教材中近代以來科學概念定義常數全是西方的,中國以前存在基礎研究的短板,但基礎研究需要時間積澱,現在這個短板在慢慢補齊,也有了一些成果。引力常數的成果是一件鼓舞信心的事情。這一成果寫入教材,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原來科學領域離他們也不那麼遠,有的同學也許從此就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
  • 華科引力中心團隊研究成果編入高中教科書
    而這個「發現」則源自於2019年3月,以全國人大代表、黃岡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何蘭田為代表的兩會代表們的4156號建議。該建議提出,將我國科學家冊數國際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的成果編入中學物理教材。對於為何要提出這樣的建議,何蘭田談道:「我們中學教材中近代以來科學概念定義常數全是西方的,中國以前存在基礎研究的短板,但基礎研究需要時間積澱,現在這個短板在慢慢補齊,也有了一些成果。引力常數的成果是一件鼓舞信心的事情。這一成果寫入教材,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原來科學領域離他們也不那麼遠,有的同學也許從此就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
  • 萬有引力常數G新成果編入高中物理教材
    《答覆》稱,2018年1月教育部頒布了新修訂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必修2中要求學生「通過史實,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過程。知道萬有引力定律。認識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義」。普通高中物理教科書依據《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編寫,並參考當前科學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統籌安排相關學習內容。
  • 教育部:萬有引力常數G新成果編入教材建議,轉編寫出版單位
    《答覆》稱,2018年1月教育部頒布了新修訂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必修2中要求學生「通過史實,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過程。知道萬有引力定律。認識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義」。普通高中物理教科書依據《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編寫,並參考當前科學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統籌安排相關學習內容。
  • 隱秘的萬有引力常數
    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經典物理的核心觀點也是最具變革性的觀點。萬有引力告訴人們天上的星星與地面的石頭遵守著相同的規律。萬有引力的一個預言就是:已知地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半徑,如果在直到萬有引力常數的話就可以求出地球的質量。想像就是一個偉大的結論,當我們談到地球是只能用大,很大,重,非常重這些詞來形容,有了萬有引力定律人們居然可以憑藉智慧獲得人類家園的一些基本的參數,終於對地球有個基本認識。
  • 科普|最新研究證明萬有引力常數不變
    宇宙研究中長期存在的一個疑問是,萬有引力常數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空間的數值相同嗎?天文學家的最新研究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 萬有引力常數的精確測量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在萬有引力定律中,描述引力作用強度的萬有引力常數G是一個普適常數,不受物體的大小、形狀、組成成分等因素的影響,是一個與天體物理、地球物理和理論物理等密切相關的物理學基本常數。
  • 中國科學家測出國際最精確的萬有引力常數
    團隊成員薛超及同事在研磨球體 華中科技大學供圖  1687年,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有人說這個發現得益於一顆砸到牛頓腦袋上的蘋果,也有人說這種說法純屬虛構,但無論如何,牛頓成功地讓世界各地的中學課本裡多了一個描述萬有引力的公式:F=G(m1m2)/r2,其中G是萬有引力常數。
  • 萬有引力常數真值 想方設法靠近你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已經過去300多年了,但與之相關的萬有引力常數G始終沒有一個準確真值,科學家們幾百年來也在一直設計各種實驗,試圖在G值測量中達成一致。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家羅俊加入了研究引力常數的隊伍。在華中科技大學喻家山的山洞裡,他們團隊幾乎每十年會更新一次引力常數的測量精度。
  • 時空變換 萬有引力常數不變
    原標題:時空變換 萬有引力常數不變   對遙遠星系——脈衝星PSR J1713+0747和白矮星長達21年的研究幫助天文學家們釐清了萬有引力在整個宇宙中的共同原理。   科技日報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聶翠蓉)宇宙研究中長期存在的一個疑問是,萬有引力常數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空間的數值相同嗎?天文學家的最新研究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一項長達21年的研究證明,萬有引力常數不只在地球中而是在整個宇宙中都保持不變。相關研究論文即將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公開發表。
  • 中國科學家測出國際最精確的萬有引力常數—新聞—科學網
    團隊成員薛超及同事在研磨球體
  • 追尋萬有引力常數G
    萬有引力定律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物理學定律了。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兩個物體間的吸引力F與二者的質量M1和M2的乘積成正比,而與它們之間的距離R的平方成反比。這個定律之所以被稱之為「萬有」,是因為牛頓認為宇宙中所有物體,大到太陽系中的星體,小到我們身邊的兩顆塵埃,都符合萬有引力定律。
  • 牛頓未解之謎 中國科學家測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
    有人說這個發現得益於一顆砸到牛頓腦袋上的蘋果,也有人說這種說法純屬虛構,但無論如何,牛頓成功地讓世界各地的中學課本裡多了一個描述萬有引力的公式:F=G(m₁m₂)/r²,其中G是萬有引力常數。萬有引力定律認為,大到宇宙天體,小到看不見的粒子,任何物體之間都像蘋果和地球之間一樣,具有相互吸引力,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例,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我科學家測出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
    北京時間8月30日凌晨,《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最新測G結果,該團隊歷經30年艱辛測出了截至目前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指出了使蘋果落地的力和維繫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的力本質一致,而這種力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小到看不見的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體,這就是萬有引力。要計算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則需知道引力常數G的大小,但令人遺憾的是,截至目前,我們並不知道G的精確值是多少。對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不僅具有計量學上的意義,其對於檢驗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及深入研究引力相互作用規律都具有重要意義。
  • NSR綜述: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