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以「弱」勝強的例子還是很多的,只要戰術得當,體型差距懸殊的較為弱小的一方,也可以戰勝體型比較大的一方,甚至是以壓倒性優勢。
「狼群戰術」,是大自然生存搏殺場中一個典型的戰術,運用得當就可以以弱勝強。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體型較小的豺狗組成群體後,通過協同配合,往往用圍攻的方式獵殺豹子。4~6隻豺狗就可以戰勝一隻豹子。甚至連「草原之王」獅子也對它們望而卻步。
巨齒鯊,這是一種恐怖的史前海中怪獸,特點是牙齒特別大,被稱之為「海魔」,滅絕於150萬年前。它們的身軀平均長達14米,體重超過40噸。40噸,比現在很多中型主戰坦克的重量都要重了。海洋生物科學家推測,理論上可能存在過的最大體型的巨齒鯊,體長可以超過到20米,體重達到70噸以上。

70噸的體重是什麼一個概念呢?都知道恐龍是一類體型龐大的史前動物,而有史以來最大的恐龍是什麼呢?依據現存的恐龍化石,阿根廷龍是迄今為止生物學家所確認的體型最大的恐龍。雖然有雙腔易碎龍作為「最大」的候選,但是發掘出來的雙腔易碎龍化石不怎麼完整,只有幾小節脊椎骨和大半個頭蓋骨,所以學術界不承認它是體型最大的恐龍。故此,阿根廷龍依然穩坐頭號交椅。
而迄今為止我們確認的最大的恐龍——阿根廷龍,它的成年個體中的佼佼者,體重大約為86噸。而最大的巨齒鯊,體重為70噸,只比阿根廷龍稍遜。

考慮到阿根廷龍是植食性動物,它的戰鬥力肯定比不上巨齒鯊。巨齒鯊是肉食性動物,以捕獵其他海洋動物為生,所以它極具攻擊性。巨齒鯊在數億年裡都佔據著海洋食物鏈的頂端,它是沒有天敵的。
但是,它也未必打遍海洋無敵手。單個的虎鯊肯定不是巨齒鯊的對手,畢竟虎鯊的體長不過4~6米,差距明顯。但如果是一群虎鯨的話,就可以給巨齒鯊造成威脅。虎鯨在水中的遊弋速度比巨齒鯊快20~30%,這是一個優勢。虎鯊是成群結隊的出現,而巨齒鯊為「獨行俠」。虎鯊群去圍攻「海魔」巨齒鯊,就類似於體型較小的馬普龍圍攻阿根廷龍。
馬普龍只有幾噸重,但是它們敢於圍攻比自己體型龐大10~20倍的阿根廷龍。BBC做了一個模擬動畫,馬普龍的牙齒如同鋼刃一般的鋒利,動如閃電,身手敏捷。當它們發現行動遲緩的阿根廷龍時,以70千米時速衝過去,在阿根廷龍還在行走的時候,就迅疾撕下其身上的一塊肉,然後再閃電般跳躍逃開。阿根廷龍雖然個頭大,但是由此也過於笨重,導致面對馬普龍群的騷擾束手無策。趕又趕不走,不斷的流血負傷,積累小傷為重傷,最終因為體力不支而轟然倒地,淪落為馬普龍們的大餐。

假設虎鯊群圍攻巨齒鯊,也是這樣的情景。虎鯊不僅有速度優勢,而且它們的智商極高,性情兇悍狡猾。我們可以想像出,一群兇惡的虎鯊以閃電的速度圍咬巨齒鯊的後軀幹,當巨齒鯊掉頭反抗的時候,它們就逃之夭夭,拉開距離。隨後,又繼續上前騷擾,對巨齒鯊進行撕咬。

巨齒鯊儘管體型龐大,但是動作不夠靈活,只能不斷的丟血。在虎鯊的狼群戰術下,巨齒鯊最終會由於體力消耗殆盡和失血過多而敗下陣來。正是,「不怕大塊頭武藝高強,就怕遇上一群流氓。」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張啟發院士被宵小……
作者:懷疑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