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將永遠和新冠共存?!世衛警告:我們回不去了…

2020-11-23 騰訊網

「我們回不去過去的樣子了。」

這句話出現在愛情小說之中固然令人傷感,但給人帶來的震撼,卻遠遠不如出現在現實中,出現在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的口中。

昨天,英國各大媒體,都將同一條新聞放在了醒目的位置:

「新冠病毒將永遠與我們共存,永遠。」

還記得1月30日的時候,張文宏醫生曾經站出來,分析過三個抗疫的結果。

疫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的結局可能有三個。

▷第一個結局,是「完全勝利」。

即2-3個月內,所有的病人都得到良好治療,全國疫情得到控制。

▷第二個結局,是「長期膠著」。

即所有疫情得到控制、病例數溫和增長,但在可控中。整個過程非常長,拖到半年甚至一年,就像當年的非典一樣。

▷第三個結局,是「完全失敗」。

2009年墨西哥豬流感蔓延全球,美國幾百萬人感染,如果對新的病原體不加控制,就會如此。

現在再回看1月份的視頻,恍如隔世。

那個時候,即使是最頂級的專業醫生,也沒有想到過這個病毒會進入第四種結局……

整個世界,因為這一場疫情,被完全撕裂。

中國抗疫基本完全成功,在3個月內將病例牢牢地壓下,即使偶爾再出現一兩例,也是立刻發現、處置、並在短期內控制住。

歐洲抗疫進入長期膠著,疫情仍在蔓延,但政府將病例數控制在了醫院能夠應對的溫和增長中,沒有影響到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

而美國……我們原本認為醫療資源最發達的國家,卻是「完全失敗」,幾百萬人感染,將病毒推向了新的高度。

對於全世界的人類來說,毫無疑問,我們抗疫失敗了。

我們並不驚訝,因為全人類在這半年中,都一點點、一點點地看著它發展過來,看著它從一萬,變成十萬,變成百萬,變成千萬,走向這個結果。

但當世界衛生組織,和眾多科學家一起承認這個事實的時候,我們依然會感覺到一些難言的傷感。

我們會長期保持現狀。

口罩會成為人類的好朋友,成為公共場合的必備物品。

我們會一直測量體溫,記錄行程數據,隨時關注可能出現的疫情病例。

電影院、劇場的隔空坐還會繼續持續,運動賽、演唱會等大型活動也會少得多。

高校的封閉式管理可能還要持續,食堂澡堂的時段都要預約,甚至還會繼續網課。

遠程辦公會更加普及,人和人的接觸會變少,社交距離會持續。

這樣的日子,會慢慢變好,但還會持續很久、很久……

在之前,我們一直盼望著的是——等疫苗研製出來,我們就無須再小心翼翼。

但昨天,世界衛生組織表示:

「疫苗將是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重要工具,但它不能自行結束新冠大流行,也不能保證科學家會找到疫苗。」

「有疫苗不一定行,沒有疫苗萬萬不行。」

即使現在人類的醫學技術已經高度發達,但仍然無法保證科學家一定能夠在短期內找到有效疫苗。

而且,就算疫苗出現,世界也無法立刻結束新冠大流行。

如果想要疫苗實現全方位保護,需要一個地區內95%的人都接種疫苗。

但你要知道,這一點,或許中國能做到,或許北歐能做到……但其他地區呢?

麻疹疫苗在1963年就已經推廣普及,但一直到去年4月,美國還有大面積爆發的麻疹病毒——因為反疫苗人士太多,接種率不夠。

而另一方面,就算沒有反疫苗人士的存在,也有一些地區會因為條件不足無法覆蓋到所有人群。

連食物和飲用水都無法保證的貧困地區,那些戰火紛飛、連醫院都已經炸沒了的戰亂地區……

新冠疫苗一推出就讓全世界立刻接種,實現的可能性,和新冠明天早上突然就奇蹟消失差不多。

而另一方面,就算真的推出疫苗,因為新冠的特殊性,也不一定能夠完全防控。

人類的確曾經有過勝利案例:我們死死地壓住了天花,讓它成為歷史。

但新冠與天花不同,天花是十分穩定的雙鏈DNA病毒,幾乎不可能變異;而新冠是RNA病毒,變異就像呼吸一樣正常。

新冠病毒也許會更像流感——這麼多年,依然不停有新型流感出現。流感每年冬春都會出現,每年都會變異,每年都在傳播,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或者說,流感,就是人類一場已經失敗的、與病毒的戰爭。

我們與流感共存,並將一直共存下去……

就像,我們以後,也要和新冠一起共存下去一樣。

從二戰結束以來,人類沒有再出現世界範圍的天災人禍,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在努力發展、互相合作,科技在進步,生活在越來越好……

這是一個太過難得的時期,甚至讓我們這一代人已經習慣了,覺得「世界當然會一直進步」。

但新冠病毒的出現,蔓延,共存,讓我們突然意識到……原來不是這樣的。

世界銀行行長戴維·馬爾帕斯日前警告說,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1億人重新陷入極端貧困。

即,每日生活費不足1.25美元,一個月生活費不足240元人民幣。

聯合國警告說,新冠疫情或導致饑荒,全球飢餓人口數量加倍。

新冠成為糧食危機的催化劑,那些本來就在饑荒邊緣的人口,陷入了更嚴重的危機。

「如果聯合國糧食署不伸出援手,每天都會餓死30萬人。」

這並不是因為全球糧食供應總量的大幅度下降——而是因為糧食分配不均衡。

疫情對全球糧食系統造成影響,國家之間的進出口不再保持之前的穩定……不止糧食,還有更多。

人類已經持續了百餘年的全球化,我們對世界另一邊的依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得多。

可這一切就像是巴別塔的傳說——我們沒能真正實現全球化,就有了分崩離析的契機。

和其他危機一樣,疫情不是根本原因,卻是一切的催化劑。

全球化是雙刃劍,帶來福利也滋生痛苦,反全球化者一直存在,只是這一次疫情讓他們的聲音被更多人聽到。

新冠是反全球化的,無論是物質上的溝通,還是思想文化上的交流,都因為新冠病毒的存在,而變得磕磕絆絆。

專家認為,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雖然可能因疫情遭遇挫折,但不會停止前進。

對於歷史長河來講,這或許只是一點漣漪。

但對於微小的個人來說,這也許就是幾十年的人生。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

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在去年春節,《流浪地球》打破紀錄,開創中國科幻電影的新篇章時,人們口口相傳的熱門臺詞並不是這句話。

我們在討論韓朵朵想要去地面看看是不是任性,感動於飽和式救援的偉大,震撼於點燃木星的悲壯,感慨於人類勇氣的讚歌。

但當生活真正天翻地覆後,這句話才漸漸進入了人們的視線,被人們品出了味道。

即使有了疫苗,我們依然要保持常態化的防疫態勢,保持現在的生活。

「我們再也回不去過去的樣子了。」

「我們將與新冠病毒共存,永遠。」

可以說,這一刻的我們,就是站在歷史風口的人。

就像是——

在流浪地球中,經歷人類第一次點燃行星發動機,離開原有的軌道,開始漫長流浪計劃的人。

我們看著這個世界起航,走向不一樣的未來。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大幅變異,口罩洗手擋不住!世衛發出嚴重警告!
    然而,狡猾的病毒並沒有因此憐憫人類,反而再次給了人類當頭一棒——《華盛頓郵報》等多家媒體報導,科學家們近日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正持續發生新的變異!變異的新冠病毒毒株,首先襲擊了較富裕和年長的個人,然後在第二波疫情中向年輕人和低收入社區傳播。
  • 世衛警告抗瘧疾無進步 病亡人數或因新冠攀升
    世衛警告抗瘧疾無進步 病亡人數或因新冠攀升沈敏世界衛生組織11月30日警告,從2016年到2019年全球患瘧疾和因瘧疾死亡的人數未能顯著減少,今年瘧疾致死病例數可能因新冠疫情佔用醫療服務資源而攀升。在非洲貧困地區,增加的瘧疾死亡病例甚至可能多於當地新冠病亡人數。世衛組織當天發布的《2020全球瘧疾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報告2.29億例瘧疾病例,自2016年以來基本保持同一水平;病亡人數一度迅速下降,而去年估算逾40.9萬人死於瘧疾,與2018年的41.1萬相比無顯著變化,大多數是非洲最貧窮地區的嬰幼兒,而新冠疫情「幾乎必然」推高今年的數字。
  • 世衛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 駁斥印度記者病毒中國製造言論
    當地時間9月25日,世衛組織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一位印度記者就近日中國港大前僱員閆麗夢在美國炒作「病毒是中國人為製造的」一事挑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對此回應稱,世衛堅信科學與證據,目前所有科學證據都表明新冠病毒源於自然,而非人為製造。
  • 新冠只是個煙霧彈?世衛提出一則大膽設想,原來這才是最可怕的
    然而,世衛組織卻在最近發布了新的警告,世衛組織認為,新冠還可能僅僅只是一個煙霧彈,未來有可能出現比新冠更加可怕的傳染病。世界各國應當通過這次疫情做好更方面的準備工作,以防止未來再次出現全球範圍內的大流行病。
  • 英國出現新冠變異病毒,世衛介入
    科學家表示,現在人們需要對變異的病毒保持冷靜,斷言影響還為時尚早,但變異可能涉及到病毒的刺突蛋白,而新冠疫苗就是圍繞此設計的。英國廣播公司(BBC)12月14日報導稱,衛生大臣漢考克當天向下議院報告新冠疫情時確認,英國已出現一種新冠病毒的變異,至少60個地方政府確認了這種變異,總報告病例數超1000例,英國的科學家正對此展開研究,並已報告給世衛組織(WHO)。
  • 世衛組織警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瘧疾致死人數或超過新冠
    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導據路透社倫敦11月30日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當地時間周一警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因服務中斷而死於瘧疾的人數將遠遠超過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世衛組織在其最新全球瘧疾報告中稱,2019年全球有超過40.9萬人——其中大多數是非洲最貧困地區的嬰兒——死於瘧疾,而新冠肺炎幾乎肯定會使2020年的瘧疾致死人數更多。
  • 世衛組織:勿將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政治化
    世衛組織—— 勿將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政治化 人民日報布魯塞爾12月1日電 (記者張朋輝)日內瓦消息:當地時間1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應避免將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政治化
  • 聯合國官員警告:2021年將有兩大災難!世衛組織警告:更可怕的病毒將現身
    最後該官員表示:人類一定能熬過2021年,但是誰都不願意「苦熬」:第一,首當其衝的就是疫情問題,迄今為止已經有6500萬人受到感染,這帶來大量的經濟問題。據聯合國消息稱:2021年將有十幾個國家的人面臨饑荒,同時迎接7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人道主義危機。
  • 世衛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
    當地時間9月25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針對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的言論,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再次重申,世衛組織相信科學和證據,目前所有論文均顯示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根據以往研究經驗,確定其動物源和中間宿主需要一定時間,需要進行非常詳盡的調查。如果不知道其源頭和中間宿主,就有可能再次傳播給人類。(@央視網快看)
  • 全球新冠肺炎累計死亡超100萬例,世衛稱新冠真實病亡數據被低估
    他強調世衛組織在《國際疾病分類》中發布了非常詳細的準則來協助各國統計與新冠相關的死亡情況。延伸閱讀:駁斥印度記者,世衛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當地時間9月25日,世衛組織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一位印度記者就近日中國港大前僱員閆麗夢在美國炒作「病毒是中國人為製造的」一事挑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對此回應稱,世衛堅信科學與證據,目前所有科學證據都表明新冠病毒源於自然,而非人為製造。
  • 世衛組織:勿將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政治化
    本報布魯塞爾12月1日電 (記者張朋輝)日內瓦消息:當地時間1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應避免將新冠病毒譚德塞表示,對新冠病毒進行溯源可以幫助我們防止新的疫情發生,世衛組織將盡一切努力進行病毒溯源,這是一個技術問題。然而,當前一些人將此問題政治化。應以科學為基礎開展病毒溯源工作,世衛組織正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以及多國科學家就此展開合作。
  • 世衛組織——勿將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政治化
    本報布魯塞爾12月1日電(記者張朋輝)日內瓦消息:當地時間1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應避免將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政治化譚德塞表示,對新冠病毒進行溯源可以幫助我們防止新的疫情發生,世衛組織將盡一切努力進行病毒溯源,這是一個技術問題。然而,當前一些人將此問題政治化。應以科學為基礎開展病毒溯源工作,世衛組織正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以及多國科學家就此展開合作。
  • 世衛:將從武漢開始調查新冠病毒的源頭
    當地時間12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強調,會竭盡所能找出新冠病毒的源頭「我們須知道病毒的來源,因為這有助於預防未來流行病的暴發。」他說,調查病毒的來源本就是一個科學問題,但有人卻試圖將其政治化,這樣做只會妨礙調查的進展。他說:「我們將先從中國武漢的調查開始……接著再基於調查結果,開展必要的研究。」譚德塞上周五說,國際專家調查團將會進入武漢調查病毒起源。
  • 世衛通報新冠病毒四種變體情況
    自詡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我們是不是應當讓這個世界充滿愛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
  • 【世衛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當地時間9月25日,世衛組織...
    【世衛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當地時間9月25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針對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的言論,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再次重申,世衛組織相信科學和證據,目前所有論文均顯示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
  • 新的危險來臨!新冠病毒變異動物傳染人,世衛:6個國家出現跡象
    目前所發現水貂與人類之間相互傳播的病毒,發生突變的毒株還不多。但是,科學家們正擔心一場新的疫情開始,並且可能有在動物和人類之間循環往復傳播的恐怖現象。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技術負責人瑪麗亞-克霍弗說:「病毒在動物和人之間的傳播令人擔憂,我們一直在跟蹤這些病毒的變化。丹麥正在採取的措施是阻止病毒找到動物宿主。」在事情曝光後,弗雷德裡克森透露世界上不止丹麥發生了水貂感染病毒的情況。
  • 世衛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 新冠肺炎簡稱 NCP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宣布,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此英文縮寫象徵著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疾病。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選擇這一名稱,是為了避免將此病毒與地域、動物或個人所關聯,消除歧視。
  • 世衛組織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
    當地時間9月25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針對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的言論,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再次重申,世衛組織相信科學和證據,目前所有論文均顯示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瑪麗亞·范·科霍夫央視新聞 圖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根據以往關於從動物傳染到人的病原體的研究經驗,確定其動物源和中間宿主需要一定時間,需要進行非常詳盡的調查。
  • 世衛公布新冠病毒溯源專家組名單!無華人科學家進入
    據英國媒體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10名世衛組織科學家將追蹤新冠病毒的起源,包括英國、美國、澳大利亞、丹麥、荷蘭、日本、卡達、德國、越南和俄羅斯的流行病學專家、公共衛生專家和動物衛生專家將共同追蹤新冠病毒的起源。
  • 世衛組織:水貂攜帶的新冠病毒出現變異,但仍是同一種病毒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變異後的影響還未確定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 麥可·瑞安當地時間11月6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不同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也有可能再傳回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