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
趁著溫度逐漸升高、天氣轉暖
大家都喜歡到戶外休閒娛樂,但這時
街坊們不要忘了
在戶外,各種蚊蟲也正在蠢蠢欲動
不得不防著點
相信螞蟻,大家應該都見過
它們長這樣
▼
來源丨CFP
別看螞蟻之類的小蟲子體積小
沒殺傷力的樣子
咬你一口,小命分分鐘「凍過水」
16日晚,廣東東莞厚街有一位釣魚發燒友
晚上去釣魚時
不小心被螞蟻咬了
導致呼吸困難
出現「過敏性休克」,被緊急送醫救治
▼
「大象被螞蟻咬了,大象倒了,螞蟻跑了。呵呵……」17日中午,廖先生與電話那頭關心自己的朋友輕鬆調侃地說道。
「那群螞蟻很普通,比芝麻粒還小。」所以一起釣魚的朋友,後來還打電話詢問,都覺得不可思議:「被幾隻小小的螞蟻咬了,還要進ICU搶救?」
17日中午,廖先生的雙腳仍有十幾處紅斑點。雙手雙腳和臉部略微浮腫。「今天(指17日)好多了,昨晚簡直不忍直視。」
回想起那驚魂一幕幕
廖先生至今仍心有餘悸
16日晚,廖先生跟幾個朋友飯後相約一起去釣魚,走到草叢中時,肩上的漁兜被樹枝勾住,廖先生停下腳步解開,幾秒後忽然感覺雙腳奇癢無比便立刻返回水泥路,脫下鞋看腳情況。
借著路燈看到,雙腳爬了數十隻螞蟻,他把螞蟻抖落後,繼續扛著裝備,走回草叢,往水庫釣魚走去。
「好熱啊!」還沒走幾步路,廖先生忽然間感覺自己全身冒汗,大約三分鐘後,廖先生開始感覺到眼皮很重,雙手開始浮腫,又過了幾分鐘,開始呼吸困難,廖先生終於察覺自己攤上大事了。
手腳依然紅腫
廖先生說,看到自己的情況,他忽然間想起了自己親妹妹十年前曾經被一隻螞蟻咬傷中毒,幾分鐘後暈厥搶救,於是趕緊拉著朋友返回公路。
「我有點不舒服,你趕緊送我去附近最近的醫院。我被螞蟻咬了,等會可能會很嚴重。」廖先生說著坐上副駕駛,自己拿出手機導航搜索發現了厚街醫院。「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導航顯示14分鐘到醫院。」廖先生說,自己大學是學體育專業,有基本的急救常識,所以看到自己的情況,懂得怎麼急救。「我當時心裡就想等120救護車,可能會來不及。」
據廖先生回憶,當時朋友看到自己被螞蟻咬了還要去醫院的舉動,有點覺得不可思議,雖然有點半信半疑,但朋友看廖先生相當認真,還是驅車送廖先生去醫院。
「我現在眼睛有點睜不開了……前面的那輛車的車尾燈,也開始看不清了……我已經聽不見你說話了……」上車後的廖先生不停跟朋友說自己現在的情況,讓朋友開始覺得事態有些嚴重。
「導航顯示4分鐘,你開快點,我嘴不受控制,說不了話了……」廖先生回憶,他記得在車上,這是他跟朋友說的最後一句話,隨後便昏迷,沒有了知覺。
據廖先生朋友回憶,咬傷廖先生的螞蟻體積很小,身體黑裡透紅,看起來很普通。
「螞蟻咬傷後全身皮疹伴胸悶、氣促半小時」入院後,廖先生的主治醫生厚街醫院腎內科羅忠明醫生說,廖先生被診斷為過敏性休克、急性尋麻疹、螞蟻咬傷,在經過急診科醫生給予吸氧、抗過敏、補液等一系列搶救,大約1小時後,病情穩定後收入病房繼續治療。
羅忠明介紹,被螞蟻或者是昆蟲咬傷後入院治療的患者非常普遍,被螞蟻咬傷至休克的病人也不少,「被螞蟻咬傷引起過敏性休克的患者,病情是非常嚴重的,如果晚些時候送去可能很危險,容易引起呼吸、心臟驟停。」
羅忠明說,像廖先生這種病情是非常兇險的,但搶救及時,好起來也很快。
萬一不小心
被螞蟻叮咬之後怎麼辦?
醫生提醒市民外出活動
首先要預防蚊蟲叮咬,尤其是大螞蟻
如紅火蟻、黑螞蟻等
人被叮咬後容易引起過敏甚至休克
來源:CFP
你可以這麼做:
◆ 先用冰塊或涼水對被叮咬的部位進行冷敷。◆ 再用洗手液或肥皂水清洗患部。◆ 可使用含類固醇的藥膏如皮康霜等外敷。也可在醫生診斷指導下使用口服抗組織胺藥劑,以緩解瘙癢腫脹。◆ 注意保持傷口清潔。不要抓撓,避免將膿皰弄破,發生二次性感染。◆ 患有過敏病史或叮咬後反應較劇烈,務必迅速到醫院就醫。
留意這些小蟲
別被他們咬了!
廣州地處亞熱帶,到了夏天,溼熱的氣候環境特別適合各種蟲的生長繁殖。在我們身邊,除了蚊子和蒼蠅等顯而易見、早被人熟知的害蟲之外,還「潛伏」著一些我們肉眼不易辨清或是不太認識的傳病或致病性害蟲。
1:白紋伊蚊:傳播登革熱
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對人有很強的攻擊力,一方面嚴重騷擾人群的正常生活,同時,還可以傳播登革熱等傳染病,對公共衛生安全的威脅較大。出沒地:孳生在各類容器水體中,如各類缸、罐、壇、盆、瓶、輪胎等,特別是雨後積水中。
2:跳蚤
善於跳躍,吸血可引起局部劇癢、風團、水皰等,常伴有抓痕,血痂和繼發感染,還可傳播多種病原體,如鼠疫、地方性斑疹傷寒、野兔熱、兔粘液瘤等。出沒地:無特定之宿主,在人、鼠、貓、狗甚至有毛的物品(如地毯)上都可寄生。
3:臭蟲
吸血寄生蟲,能分泌特殊臭味。人被叮咬後,輕則皮膚發癢,重則皮膚紅腫發炎、癢痛難忍,出現丘疹性蕁麻疹。出沒地:衛生環境差的室內床架、牆壁、天花板、桌、椅、書架、被子褥、草墊、床蓆等的縫隙和糊牆紙的後面。
4:隱翅蟲
來源:CFP
以食腐為生,常見於腐爛動植物周圍。雖不會蜇人,但是體內有毒液,被人打死後毒液流出可引起人體局部急性皮炎,痊癒後傷口可留下色素疤痕。出沒地:白天居水溝、池塘等潮溼地或是雜草叢中,夜間出來活動,有趨光性,喜歡繞日光燈等光源飛行;飛進室內後好呆在天花板、家具、衣物表面,會落到人體上四處爬行。
5:蜱蟲
來源:CFP
每年4到10月都是蜱蟲的活躍期,在樹林中晨練、戶外遊玩時都要加以注意。蜱蟲身上攜帶的病原容易引起疾病。它會將自己的頭埋在人體的皮膚內吸血,同時分泌有害物質。一但發現身上有蜱蟲,千萬不要硬拽,因為蜱蟲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體內。可以用酒精塗抹蜱蟲,然後用鑷子取出,千萬不要用手觸摸,如發生高燒等症狀,應該儘快就醫。蜱蟲咬傷後,可能會有一到兩周的潛伏期,所以在這段時間裡仍需進一步觀察治療。
6:螞蟥
來源:CFP
螞蟥又稱水蛭,一般棲於淺水中,但在亞熱帶的叢林地帶,還有旱螞蟥成群棲於樹枝和草上。螞蟥致傷是以吸盤吸附於暴露在外的人體皮膚上,並逐漸深入皮內吸血。被叮咬部位常發生水腫性丘疹,不痛。
不要小看了這些小蟲
被咬後
如有任何不適請及時就醫!
來源:贛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