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青島將經歷「六十年最冷冬季」?官方回應來了!
入秋以來,
冷空氣頻頻光顧青島。
才剛到11月,
就已經有種過冬的感覺了。
網傳今年會是六十年來最冷冬天,
這種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來聽聽權威專家的解答
11月4日,青島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顧潤源與業務科技處處長薛允傳、政策法規處處長李孝軍及氣象臺臺長馬豔共同做客「行風在線」欄目,介紹了青島近期天氣情況、專業氣象服務、新媒體氣象科普宣傳等方面的工作。針對網傳今冬會是「六十年最冷冬季」的說法,青島市氣象臺給予解答。
網友提問:
網傳今年可能出現六十年來的最冷冬季,這種說法是否準確?溫度變化幅度能否提前監測到呢?
青島市氣象臺臺長馬豔介紹,關於最冷冬季的說法,確實有這樣的一個傾向。因為目前我們是處於一個受「拉尼娜」的影響期間,而且拉尼娜現象影響過程通常和較冷的冬季是密切相連的。也就是說,在它盛行期間,冷空氣的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強度也比較強。像我們國家的很多地方,尤其是中東部地區的氣溫都會較常年偏低。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在這樣一個特殊天氣現象影響期間,不代表每年都會出現氣溫偏低的現象,這是因為氣溫還要受到諸如北極海冰的融化、東亞地區的冬季風環流等因素的影響。
從目前來看,今冬出現偏冷的概率還是非常高的。馬豔表示,六十年來最冷冬季的說法為時尚早,相關溫度數據需要在今冬結束之後才能統計出來。
網友提問:
供熱企業是否與氣象部門有溝通的渠道,所謂的「看天供暖」能否有數據支持?
青島市氣象臺臺長顧潤源介紹,青島市氣象局和供暖部門已經合作了很多年,供暖企業會根據市氣象臺的天氣預報,特別是溫度的預報來進行研判,決定是否提前或者拖後供暖期。
同時,供暖企業也會根據氣溫預報數據,在生產過程中提高或者降低供暖的溫度。顧潤源表示,青島市氣象局和一些單位都有專門的溝通渠道,當遇到一些特殊天氣,特別是發布暴雨大風等紅色預警信號之後,青島市教育局等部門就可以根據預警信號的發布,制定相應預案,做出校車停運、學生停課的安排。
網友提問:
感覺今年青島的雨水比往年偏多?
青島市氣象局局長顧潤源介紹,市民的感覺是準確的,今年青島降水量較往年明顯偏多,特別是較去年明顯偏多。
截至11月3日,整個青島市平均降水量達到了900多毫米,較常年偏多了40%多,較去年偏多了150%。但是時空分布極不均勻,1月2月降水明顯偏少,3月4月降水偏多,從5月到8月降水又明顯偏多,從9月到現在降水又明顯偏少。同時,空間上分布也非常不均勻,到目前為止,下的最多是嶗山區,下了1100多毫米,而萊西只有700多毫米。
網友提問:
目前青島設置了多少個人工增雨點?人工增雨的是否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青島市氣象局業務科技處處長薛允傳介紹,青島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承擔了人工增雨的職能。目前青島市人工增雨的手段比較多,有34門高射炮、35部火箭發射架,15個在山區布設的碘化銀燃燒爐,在每年的3到5月和9月和10月,都會安排一架飛機在流亭機場隨時待命,只要天氣條件合適就會進行增雨作業。
薛允傳還表示,人工增雨作業不能「無中生有」,通常的手段是往雲層裡播撒碘化銀來吸收水汽,到達一個程度以後把雨降下來。由於銀離子屬於重金屬,氣象部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經過長年的科學監測,人工增雨後產生的水體中銀離子的濃度只有0.64微克/升,遠低於國家規定的是50微克的標準,因此市民無需擔心環境汙染問題。
天氣寒冷,
暖氣已經在加緊趕來的路上!
小夥伴們出行也要注意保暖,
戴上口罩,做好防護。
轉發提醒身邊的人~
來源:愛青島綜合整理自《行風在線》、青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