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天氣網提供的衛星雲圖上,颱風「利奇馬」畫出了一個「M」,挾帶著狂風暴雨,席捲中國東部的若干省份。
新京報此前報導,「利奇馬」不僅是2019年西北太平洋的最強颱風,也是2019年登陸中國的最強颱風,同時還是是1949年以來登陸華東地區的第三強颱風,與2016年的颱風「莫蘭蒂」並列,僅次於1956年的颱風「溫黛」、2006年的颱風「桑美」。
在面對「利奇馬」的日子裡,許多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浙江省台州市氣象局原副局長陳宏義給市民寫信,提示大家防臺;安徽省績溪縣荊州鄉紀委書記李夏,查看災情時因公殉職;安徽省寧國市公安局胡樂派出所民警楊文軍家中被淹,他回復妻子「人沒事就好,我回不來」;山東省青州市環華救援隊出外救援,截至7月11日下午7時許,幫助了200多人。
7月11日20時50分,「利奇馬」在山東青島二次登陸。
▲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未來72小時路徑概率預報圖。圖源:中央氣象臺
8月9日,登陸前:嚴陣以待
早在「利奇馬」登陸前十個多小時,8月9日15時25分,台州市氣象局原副局長、颱風專家陳宏義給台州人民寫了一封信。
陳宏義在信中表示,再過12小時,新中國成立以來登陸台州的最強颱風就將來襲,並對市民做出相應的安全提示。陳宏義在信中說:「我們所面臨的,可能是一輩子都難得遇見的強天災……現在我們所能做的,只有儘可能充分的應急準備。」
浙江氣象部門監測顯示,截至8月9日14時,三門縣梘頭村累計降水已達161.8毫米,平陽縣平嶼出現43.0m/s的14級大風。
8月9日1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颱風紅色預警:8月9日17時,「利奇馬」位於浙江省溫嶺市東南方大約145公裡的東海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5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3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300-380公裡,十級風圈半徑100公裡,十二級風圈半徑40公裡。預計,「利奇馬」將於8月9日半夜前後到8月10日早晨在浙江椒江到瑞安一帶沿海登陸(強颱風級或超強颱風級,14-16級,45-52米/秒)。
▲8月9日,浙江,颱風來臨之前,部分民眾已被轉移到了安置點。圖片來源 / 王剛(浙江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
浙江省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啟動了防颱風Ⅰ級應急響應。
浙江多地也發出預警信號。浙江省氣象局官網顯示,8月9日中午12時起,當地發布了106個預警信號:17時左右,仙居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發布內澇紅色預警;18時許,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紅色預警;平陽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平陽縣氣象局發布海浪紅色預警;20時許,舟山市定海區、岱山縣和嵊泗縣發布颱風紅色預警等等。
8月10日,浙南:風狂雨驟
8月10日凌晨1時45分左右,「利奇馬」在浙江省溫嶺市城南鎮登陸。
兩三個小時後,它就給永嘉縣的一個小山村帶來了災難。
新京報記者從永嘉縣應急管理局獲悉,8月10日凌晨,颱風登陸,永嘉縣巖坦鎮山早村一山體因特大暴雨,引發山體滑坡,滑坡後堵塞了河流,10分鐘內山洪最高水位漲到10米。該村約120人被洪水圍困。因溪水上漲太快,部分村民來不及撤離到安全位置,堰塞湖又突發決堤,造成人員傷亡和失聯。
當地村民告訴新京報記者,事件發生於8月10日凌晨四點多。據永嘉傳媒集團旗下微信公共帳號「中國永嘉」消息,截至8月11日下午16時,已有23人遇難、9人失聯,全村房屋共有244間,其中52間房屋坍塌(絕大部分為木製房,少數為磚瓦結構房)。
▲8月10日,浙江樂清大荊鎮,颱風過後,現場一片狼藉。圖片來源 / 九爺
永嘉縣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救援人員已於8月10日上午7時到達現場,部分通信已經恢復。
颱風登陸的溫嶺市,狂風驟雨給城市帶來了嚴重的內澇,也有鄉村道路中斷。
8月10日下午,溫嶺市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介紹,颱風過境後,溫嶺多地出現內澇情況;此外,溫嶺多地出現了大面積的停水停電,正加緊災後搶修工作。
溫嶺有些鄉村道路因山體發生泥石流而中斷。溫嶺市公路管理局城南公路管理站的工作人員林仙國說,好幾條路都堆了折斷的樹和泥土,車輛完全過不去。
和溫嶺市同屬台州市代管的臨海市,當地一座重要文物在颱風下遭了殃。當地市民告訴新京報記者,有千年歷史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台州府城牆城牆根被淹。臨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城門失守」,並提醒當地居民注意安全。
▲災後臨海城區。台州市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公眾號「台州發布」圖
8月10日,臨海:通過微博微信聯繫救援
登陸後,受地形影響,「利奇馬」有所減弱,8月10日9時已減弱為強熱帶風暴級強度。
從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旗下的中國天氣網公布的颱風路徑來看,「利奇馬」登陸後的軌跡就像一條長蛇,彎彎曲曲地朝著北方走。在浙江境內,它大致的方向是西北偏北。
除了古蹟被淹外,臨海市城區還出現內澇,多人被困。應急管理部官方微信公眾帳號信息顯示,目前臨海市內搶救疏散被困人員1063人。
藍天救援隊亦參與了救援,其官方微博信息顯示,10日起,9支藍天救援隊伍共78人在臨海市三峰路附近連夜展開受困群眾轉移。截至11日8時30分,藍天救援隊臨海水災救援現場成功轉移受困群眾204人。
8月10日,新京報記者從臨海市公安局了解到,臨海受災後,警方便出動衝鋒舟轉移被困市民。
多位臨海市民告訴新京報記者,8月10日下午救援電話一直處於忙線。「還好公安局在微博和微信上也開通了求助渠道。」其中一位市民說道。
對此,臨海市公安局回復新京報記者,當時報警的人太多。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臨海市許多受困居民在臨海市公安局,救援隊和本地媒體微博、微信公眾帳號下留下被困地址和聯繫方式求助。微信朋友圈內,許多當地市民看到求助後轉發,讓救援人員及時看到。
8月10日,李悠(化名)就在網上發布了住處的地址和電話,尋求救援人員的幫助。
李悠回憶,颱風登陸當日下午,洪水「莫名其妙」就漲起來了,當時她正在小姨家,和小姨、姨丈、小姨9歲的兒子等人在一起閒聊:「房子一樓是小姨開的鞋店,看到水位上漲趕緊下樓把店裡的鞋子搬上樓。不久之後水位越漲越高,沒多久,水就漲到到接近二樓的位置。」
李悠說,他們家在臨海市古城街道,房屋是老式結構的木房子,樓房偏矮,第一層距地面的距離在2米到3米之間。當日下午房裡斷了電,天黑之後李悠什麼都看不見。
李悠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當日下午5時許開始報警,同時用4部手機打,卻一直打不進去。他們還撥打了119和各種救援隊的電話,但電話都無人接聽或者打不通。
李悠拜託朋友給臨海市公安局微博發了私信,還在朋友圈、微博上發布了求助信息,很快救援隊便與他們取得聯繫,並於當日23時左右,將他們接到衝鋒舟上,轉移至集體安置點。
坐上救生艇後,李悠發現,一路上沿街樓房內有許多被困人員,等待著救援。
李悠對颱風見怪不怪,基本每年都要經歷兩三次,因此這次颱風前,他收到預警時並不在意:「印象中的颱風就是颳風下雨,可能水到腳踝這就差不多了,沒想到今年不知為什麼突然沒過了一樓頂,到二樓了。」
8月10日,臨海:市民自費購買衝鋒舟救災
8月10日,新京報記者從臨海市公安局了解到,為了救援城區被困人員,當地在官方微博、微信公眾帳號發布緊急徵用市民衝鋒舟的信息。
8月10日夜間,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多位台州市民在朋友圈轉發一條市民自費購買20艘衝鋒舟,招募衝鋒舟駕駛員的信息。
8月11日,新京報記者聯繫到衝鋒舟的購買者,他目前在臨海經營一家工廠。8月10日18點左右,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臨海市紫陽古街一帶洪水的視頻,同時看到當地政府官方微信發布徵用衝鋒舟的消息,以及水庫放水、靈江回潮的消息,覺得應該為本地做點事情。
於是,他聯繫110指揮中心確認救災現場需要衝鋒舟後,在網上跟賣家談好價格,將7萬元付給賣家,讓公司員工幫忙將衝鋒舟裝車運往救災現場。同時讓朋友幫忙發朋友圈尋找駕駛員。有20多位志願者趕到了救援現場,有些甚至是從40公裡或50公裡外趕來,連夜對臨海城區受困群眾進行轉移和安置,並未還沒有轉移的小巷居民送礦泉水、餅乾等食物。
▲8月11日下午,臨海部分路段仍有積水,一位市民在街上購買補給品後,趟水回家。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8月11日下午,天氣放晴,積水也漸漸散去。13時許,新京報記者在臨海古城望江門外看到,上百名官兵在城門口壘重約15斤的沙袋,累積有1米多高。
一名戰士手提沙袋匆匆走過,他介紹,上午已搬運了三四百個沙袋。
新京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8月10日晚間,距離城門幾百米的靈江水位上漲,漫上路面直入城內。一名官兵回憶,當日9時許就已到達城門外圍,但由於水勢太大,一度無法靠近。直至8月11日上午,他們才涉水來到城門外:「當時積水差不多到大腿位置。」
望江門被水流衝刷的痕跡仍清晰可見,紅色的鐵門靠支架和沙袋支撐著。上述指戰員介紹,此次加固沙袋,是防止因降雨、上遊分洪等因素漲水,水再灌入城內。
新京報記者通過城門,進入城內,街邊的商戶門窗已不見蹤影,地上散落著變形的鋁合金門窗、碎玻璃等。新京報記者在一家商戶實測,漲水留下的痕跡約為2米。
8月11日晚間,新京報記者在臨海城區看到,大部分路段積水已經退去,但仍有部分路段積水嚴重。
▲8月10日,颱風「利奇馬」影響上海,路人躲雨穿行。圖片來源 / 唐穎/視覺中國
8月11日,安徽:「人沒事就好,我回不來。」
8月10日20時,「利奇馬」在浙江省湖州市境內由強熱帶風暴級減弱為熱帶風暴級,並於不久後移出浙江。
雖然颱風沒有直接路經安徽,但它給安徽也帶來了狂風驟雨。狂風驟雨之中,也有人間真情。
8月11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獲悉,受颱風「利奇馬」影響,安徽省寧國、廣德、績溪部分地區房屋倒損、農作物被淹、道路橋梁衝毀、供電和通訊中斷。截至8月11日11時,安徽省受災人口5.22萬人,因災死亡1人;直接經濟損失5106.4萬元。目前,該省已啟動IV級救災應急響應。
8月11日6時,安徽省績溪縣荊州鄉紀委書記李夏的遺體被找到,並確認因公殉職,年僅33歲。新京報記者從績溪縣公安局金沙派出所證實,他於8月10日查看災情時,被「利奇馬」帶來的泥石流衝走。
績溪縣政府官網公示信息顯示,李夏,男,漢族,1986年7月出生,本科學歷。201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8年2月參加工作。2019年4月至今,在荊州鄉政府任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鄰近績溪縣的寧國市受颱風影響引發暴雨。
寧國市政府官網於8月10日晚發布了《緊急通知!危險地帶人員立即轉移!》,稱寧國市已經發布Ⅰ級洪水預警,河瀝溪水位站水位將達54.5m。根據安徽省防指、宣城市防指的要求,請城區範圍內皖贛鐵路線以東、S104以西、東城大道以南、青山路以西及汪溪街道石村片所有人員立即實施安全轉移,並妥善安置。
新京報記者從寧國警方獲得的當地受災視頻獲悉,颱風「利奇馬」過境後,寧國發生山洪,部分地區積水嚴重,洪水倒灌至村莊。
災害中,警察仍然堅守在抗臺一線。寧國市公安局胡樂派出所民警楊文軍家中被淹,他回復妻子:「人沒事就好,我回不來。」
8月11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寧國市公安局胡樂派出所了解到,8月10日晚,「利奇馬」給寧國市胡樂鎮帶來暴雨災害,正在搜救群眾的楊文軍,收到妻子發來的信息:「家裡被淹,一樓進水,損失嚴重。」楊文軍回覆:「人沒事就好,我回不來。」
新京報記者獲得的一段視頻顯示,楊文軍家中客廳已被渾濁的洪水淹沒,屋外洪水高度約為半米高。胡樂派出所一名工作人員說,在山洪發生後,全所民警都投入到搶險救援當中。目前,楊文軍仍堅守在一線崗位,參與救援。
▲8月11日,山東濱州,水已漫過公共自行車的一半。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8月11日,山東:環華救援隊幫助200多人
8月11日20時,「利奇馬」逼近山東沿海。
受「利奇馬」影響,壽光市及青州、昌樂、臨朐等上遊縣市普降特大暴雨。
壽光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介紹,8月10日9時至11日14時,壽光市平均降雨278毫米,最大降雨點在紀臺鎮,達到321.8毫米,此次過程降水量為自195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一次降水。相關負責人稱,由於本次強暴雨持續時間長、強度高,據初步統計,壽光市低洼易澇區1.8萬個大棚進水,農田受災面積13萬畝,沿河部分村莊9.3萬群眾撤離。
壽光市教體局相關工作人員稱,8月11日凌晨1時30分,教體局機關20餘名抗洪人員趕往紀臺鎮同興村,幫助村民做好緊急排澇工作。上午5時,教體局機關50餘人分赴紀臺鎮、營裡鎮,參與群眾安置工作。截至目前,壽光市已有25所學校作為群眾安置點,當地共出動86輛校車,1216名教師參與救援,安置撤離居民6000餘人。
與壽光市同屬濰坊市代管的青州市,環華救援隊出外救援,截至7月11日下午7時許,幫助了200多人。
環華救援隊隊員楊俊芃告訴新京報記者,2014年他回到家鄉青州,參加了當地的環華救援隊。8月10日,青州市下起雨,多處道路積水嚴重,楊俊芃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被困在路上。他拿上拖車繩子、應急電源和施救工具,就出了門:「我把手機號發在了微博上,有需要的人可以給我打電話。」
楊俊芃說,帖子發出去沒多久,他就接到了求助電話,一名司機的車子被淹。他和另外三名志願者結伴到路口,見到一輛白色轎車半個車身都被淹在水裡。楊俊芃和志願者下車,冒著雨用拖車繩綁好白色轎車,將車子慢慢往外拉到積水少些的地方
截至新京報記者發稿時,楊俊芃已經幫助28輛車脫離水域:「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把車子拉出水域後,會檢查進水情況,幫助司機聯繫最近的汽修廠。如果司機需要,再把他送回家。」
8月11日上午9時許,譚坊鎮的居民陳女士聯繫楊俊芃求助,她家中12歲男孩被狗咬傷,急需去城區醫院打狂犬疫苗並清理傷口。楊俊芃說,接到電話後,他和兩名志願者趕到陳女士家,接上孩子就往醫院趕,不到一個小時就把孩子送到了醫院。
陳女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孩子被咬後哭鬧不止,她打了一個多小時的車,都沒有司機應答。正著急的時候,她看到了楊俊芃的帖子,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給他打了電話:「沒想到志願者會這麼快趕過來,非常感謝他們。」
「我們很多志願者在十幾個小時裡只吃了一塊在超市買的麵包,實在是沒時間。」楊俊芃告訴新京報記者,環華救援隊現在已經有80名志願者。等雨小一點,志願者們會到積水點進行疏通,將被落葉等雜物堵塞的下水道進行清理。
楊俊芃曾在北京參加過多次救援行動,他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志願者,覺得有人需要幫助,我就盡力去幫他。」
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王洪春 張靜雅 李一凡 周世玲 鄧琦 常卓瑾 蔣鵬峰 王清以 倪兆中 王昆鵬 雷燕超 劉經宇 實習生 馮惠濡 陸寧玥 編輯 郭琛
值班編輯 潘佳錕 校對 範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