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蜘蛛是柑橘上重要的害蟲之一,具有發生量大、危害期長、抗藥性強等特點,相當之難纏。
其危害雖不似帶菌木蝨那般「見血封喉」,但卻如同「鈍刀割肉」,一次次迫害著柑橘,直至樹勢衰退、落葉果劣。
紅蜘蛛——柑橘蟲害界的「一哥」
我們都知道,紅蜘蛛可以成蟎、幼蟎、若蟎剌破柑橘葉片、嫩梢及果實的表皮,吸取汁液。
雖然紅蜘蛛在條件適宜時幾乎全年發生,但卻存在著兩個發生高峰,即春梢期與秋梢期。而對於柑橘來說,春梢是平衡樹勢、穩果的關鍵;秋梢則是翌年優良的結果母枝,還可為後續柑果品質的形成提供保障。
你品,你細品!你的關心卻成了紅蜘蛛的點心,這是有多操蛋~
當然,如果僅僅是危害時間上的吻合併不足以說明什麼,因為許多害蟲都具有趨嫩性,故在新梢期可大量發生,但紅蜘蛛的危害方式顯然更具針對性。
紅蜘蛛在刺破植物表皮吸取汁液的同時,還會損害葉綠素,且破壞性極大。我們常可看到,紅蜘蛛發生嚴重的樹,葉果敗色,幾近發白。
而敗色程度越深,樹體的光合作用能力也就越弱,有機營養生產受阻,如花期至幼果期,可造成落花落果加重,難以坐果穩果。而秋梢期有機養分累積不足,直接影響花芽分化與後期柑果上糖著色。
因此,不少果農朋友將紅蜘蛛當作柑橘第一害蟲,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金錢、精力用於防控。
紅蜘蛛為何越來越囂張了?
①氣候變暖:大多數蟎類在滯育期間都有一定的低溫要求,一般為0~12℃,但隨著氣候變暖,暖冬頻現,使得蟲口基數逐年上升。
②天敵數量減少:前期不注重生態栽培,濫用除草劑,果園的小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限制了天敵的繁衍和捕食。此外,殺蟲劑的欠科學使用也誤殺了不少天敵,造成了紅蜘蛛後端食物鏈的短缺,讓其更加猖獗。
③本身就難打:紅蜘蛛個體微小,行動隱蔽,發生量大時常是多個蟲態並存,單一藥劑難以奏效,加之抗藥性強,往往在生長季呈反覆發作之勢。
④防治方法上的欠缺:如打藥不徹底,藥效過後易反彈;噴藥防治時霧化水滴過大,而紅蜘蛛背毛有一定防水作用,而影響防效;藥劑選擇不當,難以同時殺滅各種蟲態紅蜘蛛等等。
關於紅蜘蛛的防控
①改善果園生態環境:如在園區實行生草栽培,保護園內藿香薊類雜草和其他有益草類,通過調節小氣候,創造利於捕食蟎等天敵的棲息繁衍的環境,以減輕紅蜘蛛的發生。
②保護利用天敵:除搞好果園生態建設外,還應合理使用農藥,以免誤傷友軍。也有投放捕食蟎的,引放時間可安排在4月、8月的中上旬,對紅蜘蛛的壓制效果較好。
③加強清園工作:冬季修剪時對徒長枝、病蟲枝、蔭蔽枝,集中燒毀,清園藥劑可用礦物油+炔蟎特+苯甲嘧菌酯+毒死蜱,有青苔的配乙蒜素。
磷鉀源庫,99.7%磷酸二氫鉀,促進花芽分化、保花保果、膨果上色、抗寒抗凍、防早衰等功效,零差評,值得信賴,承諾假一賠十!
④抓住關鍵期,合理用藥:早春花前,可用阿維·乙蟎唑,若因暖冬成蟲數量較多的,可復配乙唑蟎腈等殺成蟎的藥;花期至穩果期,可用聯肼·乙蟎唑;穩果後高溫來臨前可用氟啶胺,此時用殺蟎效果佳且無藥害風險,同時可延緩紅蜘蛛對常規殺蟎劑抗藥性的產生;夏梢期,用三唑錫、乙蟎唑,注意避開高溫天;秋梢期可用聯肼·螺蟎酯或螺蟎酯+阿維菌素等。噴藥防治時必須先噴樹冠的內部,後噴樹冠的外圍,葉背和果實的陰暗面也應噴到,若沒控制住,5天後再補打一次。
本文由農業助手團隊編寫整理,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農業助手,且勿修改文章內容,修改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