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小農菌認真學習了十九大報告,不禁感嘆:厲害了,我的國家!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但是,你知道嗎?僅2000億總產值的中國花卉產業只佔到全球的9%,完全不符合第二經濟體的地位。我國人均花卉消費額只有2.6元/年,瑞士人均已經高達570元,是中國的220倍,隔壁的韓國人均花卉消費額都有97元,是我們的37倍!
不過,從淘寶大數據來看,通過淘寶平臺搜索花卉的用戶每年有近40%的增長。花卉產業的市場隨著人們精神追求的提高逐漸拓展,園林工程中的園林造景和水體綠化對花卉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所以花卉產業有一定的市場前景。
當前我國花卉產業的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已從大中型城市擴散至全國範圍。越來越多的人提倡消費逐漸科學化,注重精神和文化消費,人們的消費層次在不斷地提高。花卉作為美化環境、愉悅心情的產品也逐漸成為人們的日常消費品。
既然要從事這個行業,那麼對於自己的消費群體必須是要有了解的。花卉產業將要面對的消費群體是怎麼樣的一群人,他們有著什麼樣共性的特徵,購買力及購買習性如何,這一群體是正在增加還是減少?
曾經有一份報告對花卉產業的市場消費行為從購買時間、購買目的、購買品種、購買途徑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先從購買時間上來看:購買者在平時買花佔了17%,這是因為送花對象多為自己,因此在購花時間的分布中平時買花的比較多,而生日、春節、教師節、情人節分別佔有15%、13%、9%、6%。
從購買用途上來分析:購買者送花給自己佔了很大比重,家居鮮花佔鮮花用途的最大比重。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生活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買花給自己或為了滿足自己對鮮花的愛好,或用來裝飾家庭以及辦公環境,以愉悅心情,提高生活質量。
從購買品種來看:百合、康乃馨、滿天星、月季是最主要的消費品種,可以發現這些品種是日常家居消費的主要品種。
從購買途徑來看:花店購買仍然是最主要的途徑。花店能夠提供的樣式選擇比較豐富,可直接滿足消費者的用途。但是,當下流行的網上訂花模式,越來越受年輕消費群體的喜愛,特別是上班一族。
從影響鮮花購買的因素來分析:新鮮度和造型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才是價格。
接下來,小農菌收集了兩個靠種植花卉致富的案例,供大家參考。看完後,農友們需自己思考:為何都是做農業,人家憑啥就能年賺百萬。不要不服氣,虛心學習討教才是上上策!
1、天津市孫德鴻靠著種植水生花卉年賺上百萬
一說到養花賺了大錢的人,天津城很多人都知道是孫德鴻。孫德鴻從創業開始,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輕鬆養養花年賺上百萬。這說明選對了行業,瞄準了商機,就極有可能一下子就做大了。
一走進孫德鴻的種植園內,就看到大片奼紫嫣紅的荷花、千姿百態的千屈菜,還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水生花卉品種。孫德鴻說,他最初是因為特別喜歡荷花才開始種植水生花卉的,平時自己也喜歡研究種植技術,培育新品種,這裡既是他的種植園也是他的實驗室。
業餘也搞點科研,有的東西快瀕臨滅絕了,像大蘆、澤蘭等等好多呢,十幾個品種,我都把他們保護起來,這樣有一百四十多個品種,有銷量的有市場需求的是40多個品種吧。
經過幾年種植經驗的積累,孫德鴻已經成了水生花卉種植的專家,周邊市場也都認可了他種植的花卉,今年市區幾個公園就在他這裡定了400多萬元的水生花卉。雖然市場拓寬了,但是僅靠自己種植根本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因此,孫德鴻又成立了一個水生花卉種植的專業合作社,帶著周邊村裡的村民共同種植水生花卉。
2、湖北小夥放棄打工回鄉種植高端花卉
26歲的湖北85後小夥李細文一直想帶著老婆回鄉自主創業,但苦於一直沒找到什麼好的致富路子,回鄉的念頭他只是想想而已,也不敢「輕舉妄動」。
李名付與李細文是同一個灣子的人,他們兒時更是一對要好的夥伴。這些年,李名付一直在大冶的花卉市場搞鮮花批發生意——按季節不同,從雲南昆明、北京等地空運回來一些銷量好的花卉,再賣給大冶的一些花店老闆,賺點兒中間差價。
「以前6塊錢買來的花,我倒一手最多賺2塊。現在只要種個幾毛錢的苗子,等長成型了再賣能淨賺5元。何樂而不為?」今年春節,李名付打電話給李細文,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李細文回憶道,今年3月份,他投資了40多萬元來打造他的花卉基地。他選擇了一片荒蕪多年的、20多畝的田地,按一年400元/畝的價格從村民手裡流轉過來,接著還搭建了45個鋼架大棚。5月份開始,陸續種植了非洲菊、百合、黃英、玫瑰等4種高端花卉、幾十個品種。
雖說李細文從小喜愛養花種草,但對於種植花卉大棚來說,他還是個「門外漢」。「當時什麼都不懂,也不知道大棚該咋蓋。」李細文說,就這麼學著把大棚建起來了,可農戶們的大棚是用來種菜的,種花還待考究。於是,他的大棚不但沒保本,還倒貼了好幾萬元。
除了大棚蓋得有些偏差,在選購花苗及後期養護上,也讓李細文頭痛不已。「香水百合市場價格貴,但也是最不好養的。當初,由於對它的生活習性不了解,我一個大棚裡的百合根系開始腐爛,最後只得將腐爛的花苗全部扔掉。」李細文說,有了那次沉痛教訓後,他對那些花卉的種植知識進行了一次系統的「惡補」,他從整地、施肥、移栽開始學起,了解到各種花卉的生長不同特性,掌握了給花施肥、打藥、噴水等技術。現在談起他的養花經,他已是一個行家了。
「今年9月份開始,我種植的花卉已陸續上市了。」李細文說,他種植的那四種花卉,現在不但銷往大冶、黃石的花卉市場,其中像西伯利亞、索邦兩個品種的百合目前是市場上最主要的,銷路最好的品種,已經銷到武漢花卉市場去了。
「九、十月的銷售額在7萬元以上,11月份由於百合的上市,其銷售額達到了10萬元。初步估算,只要管理得好,年收入幾十萬元沒問題。」
其實,關於養花致富的新聞比比皆是。所以賺錢的行業不難找,其實成熟行業也有發展的空間。還是那句話:願意幹,就會有機會。關鍵是要掌握花卉品種與種植的核心技術。
那麼,要從哪裡去學習呢?
小農菌為大家推薦一個相關的花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