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是一類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由於其不同尋常的外表特徵、相對較高的智力水平,在近些年的網絡中逐漸「紅」起來,有人將其形容為海洋中的「靈長類動物」,還有些人甚至視它們非地球本土生物,是最接近外星人的動物。那麼,章魚的智商到底有多高呢?
章魚從生物學分類上看,隸屬於頭足綱八腕目蛸科(章魚科),是該科名下200多種生物的統稱,它們擁有著一些與其它動物明顯不同的特徵,比如頭部卵圓且與腕足直接相連;有著8條可以自由伸縮的腕足,腕足上長有兩排肉質吸盤,在捕食、遊動、固定身體和逃避危險時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頭部中央的下側,與腕足相連的區域長有口器,其中分布著比較堅硬和銳利的角質顎以及鋸齒狀的齒舌,可以將腕足抓到的甲殼類動物的外殼鑽破,從而順利吃到裡面的肉。
章魚之所以被人們認為智商很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腕足上分布有獨立的神經系統,可以脫離大腦的控制直接進行自主的運動,8條腕足相互之間的配合也非常有序和緊密,在腕足的支配下,可以做一些高難度的行走、遊動動作,也可以擰松瓶蓋,或者做一些利用工具的動作。
二是它可以根據外部環境的空間大小,隨意地變換自身的身體形態,由於身體的組成非常柔軟,「可塑性」很強,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身體進行收縮,鑽到狹小的空間內,甚至能在狹小的「迷宮」內自由穿梭。
三是具有很強的偽裝技能。章魚可以根據外部環境的特徵,將自己的身體變換成另外一種生物,或者模擬周圍環境中的其它物體,使自身的形狀、顏色、斑紋等與周圍環境保持高度的一致,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不易被天敵發現。另外,章魚在遇到危險時,還會噴出黑色的「墨水」,產生黑色的「水幕」,趁機掩護自己逃離。
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章魚體內的基因組高達3萬多個,甚至比人類的還要多出不少。同時,章魚全身分布著5億個神經元結構,其中有3億個分布在8個腕足之中,而神經元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物種的智慧水平,因此,章魚依靠數量非常多的基因和神經元,其智力輕鬆碾壓其它無脊椎動物,甚至一些體型較小的脊椎動物都不能與之媲美,比如老鼠、青蛙等,甚至與家貓神經元數量幾乎旗鼓相當。
章魚擁有著3個心臟和8個「大腦」,其中主導思考的正腦位於頭部,連接1條神經系統;另外8個附腦分別分布在8條腕足上,主要負責行為記憶,正是因為8條腕足分別擁有著附腦、並且連接在另外一條神經系統上,所以章魚的自主活動能力非常強,在正腦發出一個抽象性的指令以後,8條腕足可以獨立進行思考、決策和行動,相當於電腦「8個線程」同時工作,根本不需要頭部大腦的具體性指令,這一點與人類等大多數動物的神經活動方式完全不同。
但是,評價一個物種的智力水平高低,從生理結構上看,還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個是腦容量,另一個是大腦重量佔體得的比值。章魚雖然大腦數量眾多,但是腦容量非常小,其重量與體重的比值,也遠遠沒有老鼠、家貓這樣的脊椎動物高,在這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章魚整體的智力水平,只是它的智商與海洋中其它無脊椎動物橫向相比顯得比較突出而已。
另外,章魚的壽命比較短,基本上不到5年的時間,而且從幼體到成年還需要至少半年,在交配以後,雄性章魚就會失去生殖器官逐漸衰老死去,雌性章魚在幼卵孵化期內不吃不喝往往也會餓死,所以幼體章魚無法從「父母」那裡學到哪怕一丁點知識,產生了智力的「斷層」,只能在遺傳基因的基礎上,靠後天一點點的積累、適應和學習去掌握,智力水平發展到這樣已經難能可貴了,同時再加上它們的獨居性,缺乏必要的群體交流,根本無法構建形成複雜的社會化體系,想統治世界完全不可能,僅僅是我們賦予它們的「理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