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尾子學名紅尾鯝,又叫紅尾鰺,喜歡吃腐敗的植物、有機碎屑等,因為經常需要在泥裡尋找食物,上嘴巴比下嘴巴長,看起來像「天包地」,四川地區的釣友為期取名為泥凡子。因為經常吃腐敗的植物,紅尾鰺肉質不好,有釣友認為紅尾還沒白條好吃。不過紅尾子因為中鉤後勁力比較大,深受釣魚愛好者喜愛。
紅尾子,圖據網絡
今天,鹽亭蓮花湖的接待小何,給我們發來釣友在蓮花湖釣獲的漁獲,幾斤紅尾子。據小何介紹,上周在蓮花湖釣紅尾子效果較好,釣魚高手一晚上能釣10多斤紅尾子,大多在3、4兩一天,個別大的有6、7兩一條。至於怎麼釣紅尾子?小何說很簡單,用4米5、5米4手竿,腥味重的拉餌,小鉤細線即可。
蓮花湖釣獲紅尾子
說起紅尾子,小編在一篇介紹紅尾子的文章中,看到有釣友這樣留言道,「紅尾子吃腐敗植物?明明要吃蝦子。」細細探究,大多是把紅尾子和紅梢子兩種魚搞混。紅尾子上面小編已詳細描述,就不過多介紹。
說說紅梢子,梢子學名蒙古紅鮊,也叫紅梢子、尖頭紅梢、紅尾巴,體型比較長,與翹嘴鮊同類,上嘴略比下嘴短,俗稱看「地包天」。生活習性也和翹殼差不多,體型稍小的喜歡吃素餌,長到半斤以上則開始喜歡吃葷餌,像小魚、小蝦等,具備很強攻擊性。紅梢子川內的嘉陵江、升鍾、三臺、鹽亭縣的水庫分布比較多。肉質比較細嫩、鮮而不腥。
紅梢子,圖據網絡
至於兩者區別?最簡單的方法是看嘴巴。雖然不少釣友表示紅尾子肉質不好,不過上周釣友「鏟屎官」在三岔湖釣獲條接近1斤重的紅尾子,蒸來吃後分享了口感體驗:「沒有傳說中那麼大的腥味,不過肉不是很嫩。」
「鏟屎官」釣獲的紅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