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國恥—黑暗中的毒蛇:九一八事變

2020-12-06 陽光與海岸

一九三一年,註定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刻骨銘心年份。

中山陵

這一年,中華民國進入了第二十個年頭。新年到來的時候,蔣介石率國民政府要員拜謁了國父孫中山的陵墓。此時的中山陵剛建成兩年,陵墓四周栽下的樹木還沒有成萌。

蔣介石祭拜中山陵

之後,在南京機場舉行定都南京後的第一次閱兵。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邀請各國使節前來觀看的用意很明顯:贏得上一年中原大戰的勝利後,中國南北統一的大業已經完成。南京市區的街道上立起了五彩牌坊,普通人家的大門上也貼上了春聯。

民國二十年閱兵

這一年,中國共產黨蘇區的紅軍戰士用上了新的識字課本,上面寫著:「工農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天不怕,的不怕。」剛剛識字的紅軍士兵打敗了國民黨軍隊對蘇區的第一次「圍剿」。

反圍剿作戰

毛澤東在寫《興國調查》時顯然心情不錯,他認為蘇區的百姓已在享受革命的成果:分了田,分了山,分了地主的穀子,大家都吃上了價格便宜的米,年輕人不用非得有錢才能討老婆了,因為蘇區主張婚姻自由且嚴格禁止買賣婚姻。

打土豪分田地

這一年的上海,人口已經超過三百萬,成為繼倫敦、紐約、巴黎和柏林之後世界第五大城市,全球最時髦的商品都可以在這座扼守著長江入海口的大都市裡找到。

民國時期的上海高樓林立

只是,入夏以來,全國性的洪災給這個國家的歡樂蒙上了陰影,長江中下遊和淮河流域洪水泛濫,四十多萬人死亡,超過五千萬人無家可歸,連被外國人稱為「東方芝加哥」的武漢也在洪水裡浸泡了一百多天。

民國時期的武漢

這一年,在中國的北方,城市規模位列全國第四的瀋陽人口約為七十萬,其中日本人多達二十萬,他們不叫「僑民」而叫「移民」。在關東軍的保護下,這些「移民」儼然把瀋陽視為了一座日本城市,瀋陽商埠區的地名一律以「町」命名,日本兵、俄國人、朝鮮人、從關內來的內地人以及這些日本「移民」使這座城市混亂而熱鬧。關內的時髦之風已經吹了過來,滿城都可以聽見南方味道的流行歌曲。

民國時期瀋陽平安廣場(民主廣場)商業

一九三一年,沒有多少中國人意識到國家已經大難臨頭。這一年,軍國主義在日本已經形成強大勢力,主張佔領中國東北地區的叫囂已經完全公開化。來自關東軍的聲音是:「要建設大日本超級大國,很顯然,必須取得相應的領土或具有同等價值的東西……這就需要把滿洲置於我國絕對權力的統治之下。在主張武力擴張的日本軍人中,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徵四郎大佐和作戰主任石原莞爾中佐最為激烈而強硬,他們提出了以「佔領滿蒙」來「轉變日本國運」的侵華建議。

石原莞爾認為:以日本為中心的「東洋文明」和以美國為中心的「西洋文明」必然開戰,而下一次世界大戰將是「人類最後的大戰」。為了備戰,同時也為解決日本國內危機,必須入侵中國——「武力解決滿洲問題已成為陸軍省部主要課長等幕僚的堅定信念。因此,關東軍的首要任務是佔領滿蒙地區。

九一八事變主謀

板垣徵四郎強調:「在對俄作戰上,滿蒙是主要戰場;在對美作戰上,滿蒙是補給的源泉。從而,實際上,滿蒙在對美、俄、中的作戰上都有最重要的關係。建議本不新鮮,但在日本深陷經濟危機而不能自拔的時刻,這一建議立即受到日本政界的熱烈追捧。——日本軍界和政界在以武力擴張擺脫國內危機的策略上達成了高度一致。

板垣徵四郎

四月,日本將由北方士兵組成的第二師團,與駐紮在中國東北地區的第十六師團調防,以適應中國東北地區的嚴寒作戰。七月,日本軍事參議官會議決定,再調一個陸軍師進入中國東北地區;同時密令駐紮在中國東北的守備隊向蘇家屯、瀋陽一帶集中;之後又向朝鮮增派了一個師團的兵力,準備於必要時渡江參戰。八月,日軍進行了異常的人事調整,任命本庄繁中將為關東軍司令、土肥原賢二上校為瀋陽特務機關長。之所以「異常」,是因為這兩人都是有名的「中國通」:本庄繁曾當過張作霖的顧問和駐華武官,土肥原賢二則是長期在中國活動的特務頭子。八月三日,日本陸軍在東京召集關東軍、朝鮮軍、臺灣軍司令官和師長會議,傳達滿洲作戰計劃。天皇分別接見了各位司令官。將領們都明白,這就意味著天皇知道並批准了「最近和將來要發生的事」。

本庄繁中(關東軍司令)

而在皇宮外面的大街上,日本右翼分子在演講結束時高喊:「我們站起來的時候終於來到了!」「最近和將來要發生的事」是什麼事?「我們站起來的時候終於來到了」是什麼意思?緊接著,中國發生了「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萬寶山位於長春以北三十公裡處,一九三一年時,那裡既不是日本南滿洲鐵道會社的管轄地,也不屬於一九〇九年籤訂的《中日圖們江界約》所劃屬的區域,那裡是中國政府所轄之地。七月,租種土地的朝鮮人與中國農民發生了糾紛,正在尋找挑釁藉口的日本關東軍立即介入,大肆煽動,導致朝鮮國內發生了殺害華僑的流血慘案。

萬寶山事件

幾乎與此同時,日軍參謀本部派出的特務中村震太郎,在中國東北進行秘密軍事偵察時被中國軍隊俘獲,審訊後即被處死。日本方面立即表示,這是中國蔑視日本權益的表現,陸軍省聲言必須對中國東北地區進行「保護性佔領」。關東軍作戰主任參謀石原莞爾興奮地認為,這是「向附屬地以外的地方出兵之天賜良機」,強烈主張「應利用中村事件這個機會訴諸武力,一舉解決各項懸案,確保我之各項權益」。

處死中村導致了九一八事變

日本國內的軍人們走上街頭,狂呼「武力徵服滿蒙」的口號,飛行員駕機升空向日本各大城市撒下傳單,傳單上畫著插有日本國旗的中國東三省的地圖,寫著:「啊!我國的特殊權益!至今仍有一部分中國人在日本人慣用的伎倆面前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是佔領了中國的領土,侵犯了中國的權益,怎麼日本人總是叫喊他們是無辜的受害者?

一九〇五年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從俄國人那裡獲得了在中國東北地區的特殊權益。經過二十多年的大量移民和殖民統治,日本舉國都已經認為中國的東北地區就是日本的國土。但是,即使是無賴,強佔別人財產時,也需表白這份財產為何歸他所有,因為無賴知道這本不是理所當然的。於是,自近代以來,日本的政客和軍人總是在「適當」時機蓄意製造一個事件,然後歇斯底裡地聲稱野蠻的中國人侮辱了日本,忍無可忍的日本除了對中國進行「懲罰」之外別無選擇。話音未落,日本軍隊大規模的武裝入侵便開始了。——而在這個時刻,中國人往往仍被日本人製造的那個「事件」或「事變」弄得一頭霧水。如同面對一個狂呼亂喊的神經錯亂者一樣,正常的人如果並不熟諳這類境況往往會不知所措。

百年前的哈爾濱

一九三一年九月,在中國東北肥沃的黑土地上,高粱紅到了天邊。十八日那天晚上,關東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第三中隊隊副河本末守中尉帶領六名士兵來到瀋陽北大營西南八百米處的柳條湖,他們將四十二包黃色炸藥放置在南滿鐵路的鐵軌上。

二十二時三十分,這些炸藥被引爆,一段一米多長的鐵軌在炸裂的巨響中被炸彎。二十分鐘後,一列從長春開來的列車,居然安然無事地通過爆炸點駛向了瀋陽——爆炸似乎沒有達到效果,但對於關東軍來講,這樣的效果已經足夠了——爆炸過後不久,埋伏在四公裡外的第二大隊第三中隊隊長川島正大尉下達了對北大營中國東北邊防軍第七旅的攻擊命令。

九一八事變

二十三點四十六分,駐紮瀋陽的日本特務機關輔助官花谷正,以土肥原賢二的名義給駐紮旅順的關東軍司令部發出第一份電報,聲稱中國軍隊破壞了北大營附近的鐵路,襲擊了日本守備隊,日中兩軍正在衝突中。半個多小時後,花谷正發出第二份電報,聲稱中國軍隊與日本守備隊已經陷入激戰。

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參謀長三宅光治、作戰主任參謀石原莞爾等當即決定:按照預定計劃,迅速向瀋陽集結,先「懲罰」中國軍隊,然後佔領東三省。

日本特務之王 土肥原賢二

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猝然爆發。日本關東軍偷襲北大營的時候,中國東北的軍政大員們正安閒自在: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張學良長期駐留北平,那天晚上他正在前門外中和戲院觀看梅蘭芳表演的京劇《宇宙鋒》;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榮臻正忙著給他父親做壽;黑龍江省主席兼東北邊防軍副司令長官萬福麟也在北平,他將黑龍江的軍政大權交給了他的兒子;吉林省主席兼東北邊防軍副司令長官張作相為其父奔喪回了錦州,軍政大權由他的參謀長熙洽代理。——瀋陽城內的東北地區以及遼寧省的軍政要員們大半不在崗位上,就連東北軍重要的北大營軍營駐軍、東北軍第七旅旅長王以哲也不在軍營裡。

東北軍少帥張學良

關東軍開始攻擊後,第七旅參謀長趙鎮藩命令部隊進入陣地,同時用電話向王旅長和榮參謀長報告。榮臻給趙鎮藩下達的命令是:「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在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這種軍事命令,恐怕前所未有。凌晨時分,本庄繁命令關東軍所能調動的部隊全部向瀋陽開進。四時,駐紮鐵嶺的部隊抵達,配合獨立守備大隊佔領北大營;五時三十分,趙鎮藩帶領退出北大營的第七旅到達瀋陽東山嘴子;六時三十分,駐紮海城和遼陽等的日軍趕到,佔領瀋陽內城後,聯合向東大營發起攻擊,東北軍和講武堂官兵不戰而退;八時,東北邊防軍長官公署、省政府、兵工廠、機場以及所有的軍政機關和金融機構均被日軍佔領,軍警全部被日軍繳械。日軍猶如進入無人之境,僅在瀋陽兵工廠就繳獲步槍十五萬支,手槍六萬支,重炮和野戰炮二百五十門,各種子彈三百餘萬發,炮彈十萬發。張學良多年購買的三百餘架飛機也全部落入日軍之手。

「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標誌性事件。這一事件中的兩個事實甚為重要:一是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自一九三一年事變時起,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中日兩國處於戰爭狀態長達十四年之久。二是關東軍發動事變時,雙方的兵力異常懸殊:關東軍正規部隊和非正規部隊各一萬人,滿鐵沿線的警察約三千人,總計約兩萬三千四百人;而中國東北邊防軍總兵力約三十萬人,除因軍閥之戰十一萬人被調入關內,留在東北地區的部隊尚有二十萬人。特別是,事變爆發時,攻擊北大營的日軍僅有六百五十人,而駐守北大營的東北軍有一萬兩千多人,但是這座堅固的軍營很快就被日軍佔領了。「九一八」事變後,僅僅一周之內,兩萬多日軍在中國東北的廣闊地域上幾乎兵不血刃地相繼佔領了遼寧和吉林的三十多座城市。

九一八日軍攻擊瀋陽

在此後相當長的時期內,眾多相關歷史陳述都言是國民政府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都是錯誤的、甚至小學中學的老課本裡都寫的是蔣介石下令不許抵抗,實在是冤枉了蔣委員長。

關於這一點,一九九〇年,耄耋之年的張學良對採訪他的記者說:「我要鄭重的聲明,就是關於不抵抗的事情……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說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絕對不是的。」「當時,因為奉天與日本的關係很緊張,發生了中村事件等好幾個事情。那麼我就有了關於日本方面的情報,說日本要來挑釁,想借著挑釁來擴大雙方的矛盾……我下的所謂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和他衝突,他來挑畔,你離開他,躲開他……」「政府給的回答不外乎是兩句話,就是你妥善辦理,相應處置。」

九一八事變

按照張學良的說法,那時候日本關東軍經常尋隙挑釁,走在街上看見東北軍官兵的刺刀,上來就在刺刀上劃火柴,如果碰上脾氣大的東北軍很可能一刀捅過去,因此張學良曾下令「絕對不許抵抗」,

他的初衷是「老子就是不讓你有藉口」。事實上,這是一種令人困惑的選擇:如果說擁有飛機大炮的數十萬中國軍隊駐紮在東北地區的目的不是對付日本人,那麼,用百姓的血汗供養的中國軍隊存在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老子就是不讓你有藉口」之說,將那一段的中國歷史弄得荒誕不經。

張學良後來以主張抗戰而聞名史冊。但是,「九一八」事變發生的時候,他給東北邊防軍下達的第一個命令確實是「不抵抗」。東三省「易幟」後,張作霖家族不再是獨立於國民政府之外的地方軍閥,東三省已經有了名副其實的「中央」。因此,關於「不抵抗」問題,作為國民政府首腦的蔣介石難脫干係。

「九一八」事變前,日本關東軍圖謀製造事端的跡象愈加明顯,蔣介石曾在給張學良的電報中稱:

「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為此,張學良電令他的參謀長榮臻:「查現在日方外交漸趨吃緊,應付一切,亟宜力求穩慎,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須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屬切實注意為要。」

論是蔣介石還是張學良,日後逐漸成為著名的抗日統帥和將領。只是,至少在一九三一年的時候,面對日本關東軍發動的侵略,他們的抉擇是忍讓。

蔣介石 張學良

蔣介石和張學良都認為,日本過於強大,中國過於貧弱,中國尚沒有力量與日本全面開戰,一旦全面戰爭爆發,中國將在極短的時間內全部淪陷。近代以來,中國曾有過「天朝上國」的自豪,但自十九世紀中葉以後,這種自豪在列強的不斷入侵中逐漸消失乃至消失,最終形成了「中國無力有效的抵抗外來入侵」的集體性共識。這一民族心理上的無奈,令中國的仁人志士在憂患時肝腸寸斷,令中國的軍人們在抵抗入侵時顏面盡失,也令中國的政客們在外交上如履薄冰。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甚至想到,如果與日本全面開戰,不出三天,日軍將佔領中國的長江流域,切斷整個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命脈:「以中國國防力薄弱之故,暴日乃得於二十四小時內侵佔之範圍及於遼吉兩省,若再予絕交宣戰之口實,則以我國海陸空軍備之不能咄咄充實,必至沿海各地及長江流域,在三日內悉為敵人所蹂躪,全國政治、軍事、交通、金融之脈絡悉斷,雖欲不屈服而不可得?再者,那時的國民政府始終對「國際調停」抱有幻想。

「九一八」事變的第五天,張學良派他的副司令長官萬福麟面見蔣介石,蔣介石在他當天的日記中寫道:「告以外交形勢,尚有公理,東省版圖,必須完整,切勿單獨交涉,而妄籤喪土辱國之約。倭人狡橫,速了非易,不如委諸國聯(國際聯合會)仲裁,尚或有根本收回之望。否則,亦不惜與倭寇一戰,雖敗猶榮也。

蔣介石 張學良

無論是「九一八」事變前的中國歷史,還是戰爭全面爆發後的中國歷史,都證明了一個真理: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絕不能將捍衛主權與領土的希望寄託於「國際道義」。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各地相繼爆發大規模的抗日遊行,民眾要求政府停止內戰,收復東北,對日宣戰。事變發生十天後,南京中央大學學生赴外交部請願,學生們衝入部長室,打傷了王正廷部長。接著,全國各地的請願學生湧入南京,總數達到七萬之多。

南京中央大學學生赴外交部請願

蔣介石發表了一番講話:「關於抗日情事,假如本人想要全國國民擁戴我,是最容易做到的。只要對日本宣戰,全國國民一定稱讚我。我為什麼不這樣做,反給一般人疑我不抵抗呢?不是我怕死,而是我不能把國家的命脈斷送,不能使民族的生命危殆,我要為國家的前途打算,要為民族的前途著想,不能為個人名譽而使中國滅亡!縱令不致永久滅亡,或者滅亡不過是幾十年或幾百年,還是可以復興的話;但是如果我們現在有辦法可以使中國不亡,使中國不致受幾十年或百年亡國痛苦,我們為什麼不採用?為什麼反而願意冒幾十年或幾百年的痛苦?

隱忍,還是隱忍,蔣介石在用空間換時間,但是這個代價太大了,那是在用無數中國人的生命和鮮血換取時間,用這樣大的代價來贏得時間,這值得嗎?——蔣介石沒有解釋。

九一八 反日大遊行

之後,《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告全國學生書》發布:自日本帝國主義軍隊侵佔遼瀋以來,風聲所播,全國民氣如湯之沸。青年學生有盡質其衣履以賑災,隻身請求入伍者;有熱血奔湧,無可遏抑,自殺以殉國難者。此種捨身為國之精神,已足為國必不亡之徵象

宣戰問題,決不能以學生之罷課與否為衡者。可戰而不戰,以亡其國,政府之罪也;不可戰而戰,以亡其國,政府之罪也;備戰未畢,而輕於一戰,以亡其國,政府之罪也;備戰完妥,而不敢戰以亡國,政府之罪也。政府在此時期,負全國存亡之責,全民生死之計,所願以與國與民同生共死者,惟有以公忠之決心,受人民之信託,秉唯一之權能,以定唯一之大計耳。

老師在安撫學生情緒

在中國舉國民情激憤之時,日本也同樣舉國民情鼎沸。「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入侵中國的行為不但得到日本國民的廣泛支持,而且日本國民就此沉浸在了軍國主義的集體狂熱中。土肥原賢二在致東京參謀本部參謀次長的電報中說,事件的起因,是「暴戾之中國軍隊」破壞南滿鐵路,襲擊了日軍守備部隊。由此,日本官民共同認為,這無異於給了日本以「建立滿蒙獨立國家」的「最後機會」,聲稱必須「以此事件為契機求得滿蒙問題的解決」。

日本民眾歡呼慶祝九一八事變勝利

一九三一年秋天的日本,已經成為一個集體性狂熱尚武的國家,武士道精神和極端民族主義相結合,致使日本的少壯派軍人更加肆無忌憚。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五日,日本軍人衝入首相官邸,亂槍打死了首相犬養毅。十天之後,以海軍大將齋藤實為首的內閣成立。——日本政黨內閣終結的結果是:軍國主義者開始控制整個國家的政權運行。

日本皇宮禁軍

九一八事變,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國恥醒中華

相關焦點

  • 防空警報長鳴 警示人們勿忘國恥
    防空警報長鳴 警示人們勿忘國恥 2020-09-18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農學院】「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主題學習活動舉辦
    9月18日,青年馬克思主義研習社(南校)在農學院641會議室舉辦「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主題學習活動,邀請馬克思主義學院周岑銀老師現場指導並作主題報告,60餘名社員參加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現場 活動伊始,全體起立默哀三分鐘,以緬懷在「九一八事變」中犧牲的革命先烈們。
  • 918是什麼日子歷史事件回顧 2018年是九一八事變多少周年
    9月18日這一天很多城市試鳴防空防災警報,提醒人們勿忘國恥。在中國的許多城鎮,都將拉響防空警報,宣告著中國人民振興中華、抵禦外辱的決心。那麼918是什麼日子?918事件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要鳴警鐘呢?  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 九一八事變88周年怎麼回事?歷史上9月18號發生了什麼事回顧
    「九一八」,中國人民永不忘記。88年前的9月18日夜晚,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軍國主義自此開始了長達14年的侵華戰爭。野蠻戰火從松花江畔燒到五指山下,侵略者在中國大地上無惡不作,戰爭罪行罄竹難書。鐵證如山,歷史昭昭,軍國主義的暴行早已被牢牢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警示後人。「九一八」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
  • 9月18是什麼日子拉警報 九•一八事變的經過
    2019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88周年,當尖銳的防空警報再次響起,那是一種警示:勿忘國恥,奮發圖強。也是一種宣示:和平來之不易,悲劇不可重演!更是一種昭示: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 紅土航空開展「勿忘國恥 緬懷先烈」機上紀念活動
    圖:全艙旅客揮舞國旗,高唱國歌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2日消息:9月18日,紅土航空聯合雲南省導遊協會、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在昆明-無錫-長春航班上舉行「勿忘國恥「尊敬的旅客,今天是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爆發89周年。此時,我們腳下的中華大地正在舉國鳴響,以拉鳴防空警報的形式警醒著國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萬米高空,無聲勝有聲。此刻,我們與您一起銘記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向曾經浴血奮戰的先烈們,向英勇殺敵的抗戰老兵們致敬……」航班起飛後,紀念9.18活動在乘務長飽含深情地播報下拉開序幕。
  • 全國百餘城市拉響防空警報紀念9-18事變80周年
    新華社發勿忘那一刻 山河突變紀念「九一八」事變80周年 全國百餘城市拉響防空警報80年前的警報,是外敵入侵、國破家亡的悲愴;80年後的警報,是拒絕遺忘、發憤圖強的自省。穿越80年的警報,是對歷史的深沉回望,對未來的積極思考——一個民族如何從苦難歷史中汲取向上動力。
  • 九一八事變88周年、​阿里百萬美元年薪引進科學家、彩色4K版開國大典首現大銀幕丨蛋蛋科技日爆
    (來源:人民日報)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自此,中華民族開啟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大半個中國被踐踏,3500多萬同胞傷亡。一寸山河一寸血,不忘曾經烽煙起,心中長鳴警鐘聲。自強,自強!今天的新聞就到這裡啦是不是感覺意猶未盡?
  • 九一八是什麼紀念日918為什麼被稱為國恥日?9月18日防空警報具體...
    84年前的今天,隨著一聲巨響,東北瀋陽城外南滿鐵路柳條湖段被日軍炸毀,長達14年的中日戰爭拉開序幕,這就是震驚中外「九一八事變」。那麼,九一八事變是哪一年?9.18為什麼被稱為國恥日?下面請隨萬年曆小編一起了解下九一八這個不能遺忘的日子。》》》推薦閱讀:918是什麼日子九一八發生了什麼事?
  • 國內百座城市今日拉響防空警報紀念九一八
    上午8時30分,「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前的儀式現場已準備就緒。記者看到,現場有一口巨大的警世鐘,當地各界群眾已經入場就緒。上午9時16分,厚重的鐘聲迴蕩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前廣場,高大的殘歷碑永遠停留在「1931年9月18日」那一頁。14響鐘聲,歷時1分56秒。寓意「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東北淪陷14年。
  • 國家公祭日:不僅僅是一種儀式——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在這一天,舉行這一儀式,是讓每一位中國公民銘記歷史,緬懷英雄,不要忘記八十多年前的同胞在外寇侵略下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只能任人宰割的國恥!「勿忘國恥,圓夢中華」不只是一句口號,是那段痛徹心扉的歷史印跡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在中華兒女心中刻上了一道印痕。
  • 「九一八」,不能不知的8個歷史真相
    以此為藉口,日本關東軍向中國軍隊發起猛烈攻擊,炮轟瀋陽北大營和兵工廠,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事變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是日本侵佔中國野心的大暴露。在此前後的中國國內形勢,國民黨內部爭權奪利、四分五裂。國民黨把消滅共產黨作為首要任務,連續發動對江西中央蘇區和各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軍事「圍剿」。「九一八事變」爆發兩個月前,蔣介石在告全國同胞書中,說什麼「當此赤匪、軍閥、叛徒與帝國主義者聯合,生死存亡間不容髮之秋,自應作安內攘外之奮鬥」。
  • 拉響防空警報,國人勿忘國恥!
    九·一八事變是由日本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徵服中國的開端。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精心策劃了一出嫁禍他人的「好戲」: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藉口,命令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瀋陽,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以武力侵佔東北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 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
    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了「柳條湖事件」,對中國東北地區發動武裝進攻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早在1930年冬,關東軍作戰主任參謀石原莞爾就準備把柳條湖作為挑起武裝侵略的地點。在長期的密謀策劃之後,9月18日夜,日本獨立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河本末守中尉率領幾名部下按照事先的計劃,於10時20分用炸藥將鐵路一側的路軌炸斷。
  • 菖蒲中心學校舉行「紀念九一八」防空疏散演練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9月18日,菖蒲中心學校舉行紀念「九一八」防空應急疏散演練。同學們要銘記國恥,努力學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奮鬥!菖蒲輔導小學各中隊召開「牢記歷史 珍愛和平」主題班會,回顧舊中國在列強鐵蹄下飽受欺凌的苦難歲月,體會新中國不斷強大的偉大進程,教育同學們將來為祖國強大貢獻自己力量。
  • 2019年是918事變多少周年
    2019年是918事變多少周年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 「九一八」警鐘長鳴 關於防空警報,你要知道這些……
    1931年的今天,「九一八」事變爆發,這是日軍企圖用武力徵服中國的開端。為了緬懷戰士,銘記歷史,每年的「九一八」警鐘都會響起,這是為曾經的國恥家恨而鳴,是為今日軍人的職責擔當而鳴,也是為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而鳴。 那麼何為防空警報?
  • 那起「事變」,何以讓中國人如此錐心泣血
    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起,近代史大幕拉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間,國恥不斷,但沒有哪一個,像「九一八」這般,更讓中國人錐心泣血……  一  「不抵抗」——86年過去了,這三個字,仍然是中國人心頭一根無法拔除的刺,仍然是史書中一頁洇滿了屈辱的紙。
  • 勿忘國恥,銘記「五三慘案」!濟南試鳴防空警報
    勿忘國恥,居安思危,警鐘常鳴!通過門外掛著的牌匾,人們可以知道,這裡叫蔡公時紀念堂,也是 「五三慘案」 中蔡公時的殉難地。  5月1日下午2點多,記者走進這棟小樓,蔡公時紀念館位於2層。場館正中央, 肅立著一尊蔡公時的半身銅像,背景牆上方還寫有「外交史上第一人」 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