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蘊懿(中)導演的《一些風景》獲得2019年最佳劇情短片獎。
外國導演Robert Valley分享《齊馬藍》創作經歷。
去年舉辦的世界青年影人短片實踐活動。
2019HiShorts!廈門短片周開幕現場。
去年,當代藝術家徐冰用「地書」方式為廈門短片周進行閉幕謝詞。
文/本報記者 陳 冬
圖/廈門短片周組委會 提供
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系列活動剛在廈門落幕,12月14日至22日,廈門又將迎來一場屬於電影創作者的聚會——2020HiShorts!廈門短片周(以下簡稱「廈門短片周」)。
HiShorts!廈門短片周是去年落戶廈門的短片節,通過影展、論壇等系列活動,讓影迷感受到最先鋒、最具有活力的青年影像作品,也希望挖掘出具有潛力的新人導演,為他們搭建與各界緊密聯繫的橋梁。
在品類繁多的電影地圖裡,最自由、最純粹、最具藝術價值、最具創新潛力的類型,當屬短片。短片作為電影形式的一種,以更短的時間篇幅加劇與深化了電影情節上的矛盾、對立、衝突。因此,一部優秀的短片電影,一樣可以散發出長篇電影那樣的味道,戳中人心,讓人過目不忘。
堅持國際化年輕化中國美
聚焦海內外華人華僑生存狀態
短片節的設立,是為了電影市場更加繁榮。作為許多電影導演的「搖籃」,短片節創辦的意義不言而喻。
Hishorts!廈門短片周組委會的前身,是華時代全球短片節組委會。該短片節以「國際化,年輕化,中國美」為特色,始於2017年,2019年乘著金雞電影節的東風落戶廈門,到今年已是第四個年頭,策展人王小曼也伴隨短片節走過了四年。
「對於很多人來說,廈門短片周可能是眾多電影節、短片節、青年導演節中不太起眼的一個,但卻是大家拼命堅持了四年的事。這四年中,每一個參與幫助過這個項目的人,都注入了他們的心血和熱情。」回顧廈門短片周走過的歷程,王小曼很是感慨。
延續華時代全球短片節的宗旨,廈門短片周把鏡頭聚集在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生存狀態,多視角展示中外文化的碰撞與融合,體現全球環境下的人性與思辨。因此,無論是在中國本土的廣大觀眾,還是生活在異國他鄉的華人華僑和外國友人,都能夠通過一系列的短片影像了解更多有關中國人在當下時代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發現廣大華人創作者與眾不同的藝術表達。
秉持公平規範評審機制
吸引優秀作品報名參賽
「多樣性」豐富地鋪陳了短片在當代多媒介手段快速發展下的機遇,但聲音多元,在很大程度上反而會削弱短片本身的話語訴求。作為策展人,王小曼需要在「多樣性」中對「樣本性」進行提煉。因此,真實、質樸、純粹,就成為廈門短片周選片和選評委的標準。
組委會秉持公平公正規範的評審機制,開展初審、覆審和終審評選工作。嚴謹的評選流程,端正的藝術理念,包容的評選態度,以及寧缺毋濫的嚴肅精神,確保了短片周的影片質量。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徵片啟動,著實讓組委會糾結了一番。「我們不知道有多少人投片,但前方的路到底如何,只有繼續往前走才知道。」
令人欣喜的是,從9月啟動到11月截止,兩個多月的時間,組委會累計徵集到來自68個國家和地區的作品2420部,其中劇情單元976部、紀錄單元504部、動畫單元296部、實驗單元324部、商業單元189部、音樂單元131部,不乏一批已獲得坎城電影節、柏林電影節等各大電影節獎項的短片,而短片總數更是創下四年歷史新高。
作為面向全球的廈門短片周,今年的國際投片率達到了45%,38位往屆參賽者今年又持續有新作繼續投遞。在一連串的數字中,組委會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非專業類院校即綜合類大學的投片比例正在逐年增加。這說明,短片已成為「非專業電影人」得心應手的影像表達媒介。
打造青年才俊交換能量平臺
探索全球電影發展新趨勢
經過初審評委兩周多的緊張看片、激烈討論,初審入圍名單結果於近日正式揭曉。劇情單元共入圍40部短片,紀錄單元、動畫單元、實驗單元每個單元入圍25部短片;商業單元、音樂單元各入圍20部短片。
覆審會議將於14日至15日舉行,屆時,每個單元的覆審評委,將分單元現場看片,最終選出提名影片。16至17日將舉辦終審會議,終審評委共同觀看六個單元的全部提名影片,討論角逐出每個單元的最佳短片。
今年的廈門短片周,將舉辦主題論壇、主題沙龍、創投大會、電影大師班等,涵蓋2020年電影產業最關注的話題及其意義所在,成為融合音樂、設計、藝術、文學等綜合文化領域、有才華的青年人「交換能量」的平臺,助力中國電影的發展和青年影像人才的培育,共同探索全球電影發展的新趨勢。
廈門短片周對當地影迷而言,是繼金雞獎活動之後的又一場觀影盛宴。本屆短片周舉辦期間,初審入圍短片將在廈門當地影院和放映場所進行集中展映,同時還有「知名導演短片聯展」「評審長片展映交流」等環節。
延伸閱讀
短片,世界電影搖籃
1895年12月28日,法國巴黎一個叫「印度沙龍」的大咖啡館,盧米埃爾兄弟公開放映了幾部他們拍攝的影像:《工廠大門》《裡昂碼頭下船》《水澆園丁》等。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將電影投影在幕布上公開放映,《工廠大門》成了世界歷史上第一部公開放映的投影電影。這一天,也被公認為電影的誕生日。正是因為那些時長1分多鐘的短片,成為電影誕生重要的開端。在隨後100多年的發展中,電影以短片的「雛形」,從技術、形式等方方面面有著飛快地進步與轉變。
如今我們再提到短片,它不再以簡單的影片時長來作為判定標準,而是逐漸演變成另一種時代的新興產物,是能為年輕人發聲、蘊藏更多作者思想的影像作品。
一直以來,短片從誕生之初作為實驗的基地,孕育出不同形式樣貌的電影。1954年,德國奧伯豪森國際短片節正式成立,這是當今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短片電影節。短片是一個導演小試牛刀的開始,於是越來越多的國家舉辦短片節,供有才華的年輕人大展身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