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雪的節氣,從氣象學上說,氣溫下降,但大地尚未很冷,雖有可能降雪也不會很大,故稱小雪。凡事需要未雨綢繆,為了安全過冬,一直以安全為己任的同學提議出去走走,為身體儲存點元氣。
人類文明源遠流長,仙居的巖畫聞名全國,至今已經發現多處巖畫群並已經被列為全國文保單位。巖畫反映的含義以及其斷代爭議雖然見仁見智有多方解讀,仙居本土的幾位巖畫專家也不能達成完全一致的意見,但我覺得類似弗洛伊德「力比多」式解讀很有意思。近日新聞上說仙居縣橫溪鎮溪頭村又有新發現的巖畫,同學聯繫了熟人說帶我們去看看,我們不懂巖畫,可外行看看熱鬧總是可以的,還順便爬山鍛鍊一下身體。
《仙居縣地名志》介紹,溪頭村南面是永安溪,東面是九郎溪。村處兩溪匯合的頂端,故名。
溪頭村沈姓始祖沈希古公(沈鑑)為朝廷命官,五代吳越時(945年)自永嘉招女婿到永安縣(仙居)上坂的唐朝國戚李家,並在現溪頭村建造房屋定居,繁衍至今已經超過千年,人口已2500多,成了仙居沈姓大村。
我們從縣城出發到溪頭村的路上,明明是小雪的節氣,老天卻臨時變卦下起了小雨。本來帶我們去山上看巖畫的村民老叔沈志明說,雨後去看巖畫的山路並不難走,但山道旁邊的雜草會弄溼褲子,我們都不是巖畫的狂熱愛好者,便聽從沈老叔的建議,看看溪頭千年古村,體驗一掬唐風宋韻,回味熊熊燃燒的抗日烽火。
我們停車的地方就是村委會辦公室,原來是溪頭電影院,規模不小。大家都以為是政府出資修建的官辦電影院,結果老沈叔說這是他們自己村辦的電影院,這裡當初比縣城還繁華熱鬧……
沈老叔現在居住的「翰林裡」古宅初建於明嘉靖年間(1531年),典型的江南三臺九門堂結構。門前掛著的是仙居縣傳統建築保護單位為(清)朝,不知道是不是現存建築為清朝重建的。
「翠挹南屏」大門宏偉氣派,氣勢不凡。「戶對」兩個彰顯富貴人家的社會地位。
兩個側門上也有戶對,一側有「行在東表」字樣,一側有「肆其西封」字樣。說實話,這八個字我只認出「在東表」三個字,其他的都是聽沈老叔的介紹或同行的老師指點。老師把這八字的基本釋義講解了一遍,我又忘記了,大概意思就是我的地盤我做主,我要坐東擴西吧。
我發誓,再有機會讓我讀書,我以後上課一定好好聽老師的話……
門前的堂地上有用小石子鋪成的大魚,表示連年有餘的意思;還有八卦圖,希望家人出入平安。這小石子,據說是用一蘿谷換一蘿石子換來的,石子的規格是要能通過鐮刀架(仙居土話又叫斫柴刀或勾刀)的孔才行,再由師傅精心鋪墊,沒有巨大的家產做後盾,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門前還留有旗杆座基石板一對,據說原來的旗杆夾石上有「恩貢」兩字。
進得裡面的「捷報廳」,兩側板壁上的官報「捷報」遺蹟明顯。
這個「地板磚」,可是原汁原味的,已經存在幾百年了。相傳當初工人用桐油加石灰、黃泥做成,至今毫髮無損,古人的智慧不服不行。
宅院後設有花庭,沈老叔說庭中一棵鐵樹與宅同齡。我問鐵樹開過花嗎?老叔說,毛主席他老人家走的1976年開過花……
「翰林裡」古宅現在正由政府出資在搶修中,相信不久會煥發出當初的英姿。
在另外一個同樣的四合院裡,一對用小石子鋪成的「雙獅戲球」栩栩如生,特別是獅子的一對眼睛,真是畫獅點睛的上上之作。
帶我們參觀的沈志明老叔和其他幾位熱心村民說,村裡曾經有一塊木雕百魚圖,傳說是一位宮裡流落到這裡的工匠製作而成,是不可多得的藝術魁寶,可惜已經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被人偷走了。看到我們失望的眼神,他們說那邊還有一塊,只是沒有這幅百魚圖好。
果然,在另一個宅院裡,一根橫梁朝下的一面上雕刻有十餘條的魚蝦之類小動物,正在奮勇爭先地朝著龍門躍去……
在帶我們來的王老師介紹下,大家拜訪了95歲的抗戰老兵沈在長,沈老獲得了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在大家的請求下,沈老小心翼翼地佩戴上上紀念章並與大家合影留念。
在沈老的居住的院子裡,發現有門當戶對中的「門當」一對。這地方,果然藏龍臥虎。
藏龍臥虎不是說說的,有實物例證。
在一個不起眼的建築物一角,龍蟠虎踞四個大字赫然在目。其中「龍、虎」兩字為陽刻,「蟠、踞」兩字為陰刻,還有貌似龍、虎圖騰居中。可惜靠「虎」的外側為村民的菜園子,那個「虎」字被籬笆擋住了半個字。
沈老叔他們幾個熱心村民繼續帶我們參觀。
來到一個百年大楓樹下,村民指著一座已經破舊的二層房屋說,這是我們村裡的革命老區了。當初這裡是溪頭村的一座尼姑庵,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雷波部隊的駐地所在。
進得裡面,果然當初的部隊痕跡還歷歷在目。有「精誠、親愛」「黨務公布處」、「圖書周刊處」、「隊務公布處」、「起居學術處」等。
這麼有教育意義的地方,必須合個影。
雷波部隊有所耳聞,但來龍去脈不甚清楚。查了一下,「雷波部隊」是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集團軍突擊總隊第一突擊隊的代號,部隊指揮官是胡旭籲將軍。總司令部設在浙江麗水縣的碧湖鎮,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敵後戰場上一支令日本鬼子聞風喪膽的部隊,相當於今天的特種部隊,他們神出鬼沒,到處伏擊日偽軍,鋤殺漢奸賣國賊,攪得敵人日夜不得安寧,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抗日鬥爭。大概在1943年前後抵達浙江前線,並在各地駐軍。
溪頭村自古佛教興盛,歷史上曾經有過十餘處佛教、道教、尼姑庵,由於各種原因,現多已毀。
連興寺原是玉皇殿,屬於道教範疇。介紹說始建於隋朝開皇年間,已經1400多年。幾經毀損,目前的連興寺建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磚石結構,至今也是百年古剎。
門口遇到的大姐說,現在的連興寺不再是道教一家,而是供奉了道教玉皇大帝,佛教釋迦牟尼、觀音,以及儒教祖庭孔子的聖像,三教合一,所以改名叫「連興寺」。
王老師說,連興寺凌霄寶殿的兩頭獅子很有意思,男獅抱繡球咧牙歪頭看著女獅,女獅手扶幼獅歪頭吐舌對著男獅拋媚眼,一家三口溫馨相處。兩情獅含情脈脈,兩頭獅子的肚皮也不像一般的石獅子臃腫,而是都顯現了塊塊腹肌,明顯處於激情時期……我就想問問王老師,你這樣赤裸裸細膩觀察一對青年夫婦的真情流露時刻,真的不會不好意思嗎?
我見寺院後側有一不同尋常的建築,就問老王叔那是什麼?他們說那是一個小祠堂,現在在幼兒園裡面,進去不方便。祠堂裡還存放著一塊明代留存下來的古碑,可惜今天我們沒有眼緣。
村東邊的土地廟裡還有很多古井等古物,今天也是沒去看。也好,留點念想,下次來看巖畫的時候,有機會再去觀賞。
老沈叔已經安排家人做了地道的仙居澆頭面,直接上圖了,看看是不是有人羨慕。反正先發的朋友圈,喜歡澆頭面的人遠遠超過喜歡我的人,一群饞貓。
回來的路上,大家不知道怎麼就聊到了老師和老師母的問題上。同行的美女說,我相信我的老師白天可能會陪別的女孩,但晚上肯定是陪老師母的。這話一聽貌似不對呀,我說你怎麼知道晚上一定就會陪老師母?再一想這話實在沒有毛病,我是吹毛求疵了。晚上只要陪老師的,都是老師母,實在沒毛病,沒毛病,令人嘆服!
中華文化實在精妙深奧,趕緊回家背三字經去。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