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龍蜥 雌性 (繆本福 圖)
四川在線消息(蒲香琳 記者 王成棟)近日,記者從影像機構「西南山地」獲悉,四川發現一蜥蜴新物種——山地龍蜥。
新物種2017年於攀枝花市鹽邊縣被發現,當地海拔2800-4400米,屬高溫、低溼的乾熱河谷。經過兩年的觀察、研究及學界論證,新種認定論文發表於英文期刊Zoological Research (中文名《動物學探究》),並命名為「山地龍蜥」。
一切從2017年10月說起。當時, 自然愛好者繆本福在攀枝花市鹽邊縣發現了一種蜥蜴。由於認為這種蜥蜴長得跟攀枝花市區常見的裸耳龍蜥不太一樣,有點「稀奇」,便聯繫了專門從事爬行動物研究、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讀博士的王剴。經過後續多次觀察,王剴發現,與攀西地區常見的裸耳龍蜥相比,該種蜥蜴在形態上有三大差異:口腔為黃色,與常見裸耳龍蜥的藍色迥異;耳膜相對較小;頭頸部的刺相對較長。
山地龍蜥 (王剴 圖)
隨即,王剴開始啟動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該種「稀奇」的蜥蜴與裸耳龍蜥的DNA分子差異超過10%。一般來講,對蜥蜴而言,存在3%到4%的差異,就可被認定為另一物種。
於是,今年9月,依據調查和研究結果,王剴在《動物學研究》發表論文,正式明確了新種蜥蜴的身份。為紀念西南山地在自然科學影像領域的貢獻,新發現的蜥蜴被以西南山地的英文名「Swild」命名為Diploderma swild,中文名即「山地龍蜥」。
山地龍蜥(王剴 圖)
初步調查顯示,山地龍蜥的分布區包括攀枝花市鹽邊縣、涼山州西昌市。在評定山地龍蜥的保護等級之前,還有不少準備工作要做。下一步,相關研究將繼續針對山地龍蜥開展監測調查,摸清該物種在區內的分布狀況、具體的種群數量。
連結:
為何2017年發現的物種,花了兩年才命名完成?
王剴介紹,目前國際上有通用的動物命名法規,新物種發現者需描述物種形態與特點,提經相關委員會進行審議、認證後,才可正式發表研究。而新物種在這之後,才能正式獲得「身份證」。「審議主要是需仔細排查之前是否已有相似的物種描述。」王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