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多彩的自然世界中
有著許多有趣的生靈
它們跟人類一樣
都各有各的模樣
各有各的性格
各有各的生活方式
甚至還有一些讓人猜不透的
奇特行為
在動物世界裡
我們會認識一些智商超群的動物
也不免有一些呆萌可愛的夥伴
今天咱們來點好玩的
小編帶你們去認識一下
海陸空「三傻」
Alexander Cifuentes 攝
(哈士奇:「小編又在內涵我。」)
海中「哈士奇」——翻車魨
翻車魨又名翻車魚,為大型大洋性魚類,棲息於各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也見於溫帶或寒帶海洋。單獨或成對遊泳,有時十餘尾成群,小個體魚較活潑,常躍出水面,大個體魚行動遲緩,常側臥於水面,或背鰭露出水面,也能潛入百餘米深水中。攝食海藻、軟體動物、水母、浮遊甲殼類及小魚等。
愛曬太陽的它
網上流傳過許多關於翻車魚的死法,其中有一個是「喜歡曬太陽,曬著曬著就死了。」這一說法其實有待考究。翻車魚有時長時間在冷水中尋覓食物,需要曬曬太陽給自己的身體升溫,另外這樣做也可以吸引海鷗幫它清除一下身上的寄生蟲。所以如果這條翻車魚死掉了,不是因為曬太陽過於舒服而死,而是因為翻在水面上暴露了自己,吸引到了天敵才死掉的。
「啊!魚生為什麼要那麼忙碌呢?隨波逐流什麼的就好啦!」
海洋中最悲慘的魚類
讓我們先來看一張圖片
這是在2015年,攝影師拍攝到的「海獅啃大餅」的畫面,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翻車魨像個大餅一樣被海獅啃得面目全非,卻沒有絲毫逃跑或反抗的行動,只是挨啃等死,這是為什麼呢?
跑不了:翻車魨尾鰭退化了,取而代之的是背鰭和胸鰭末端融合成的「假尾」,對遊泳沒什麼幫助。其遊泳就全靠背鰭和臀鰭搖擺了,有人覺得它的泳姿很像是在跳曼波舞,因此把它們叫做曼波魚。翻車魨遊泳速度非常緩慢,只有0.4-0.7米/秒,比人走路還要慢。
無力反抗:翻車魨性情很溫順,只能吞食小魚、烏賊、甲殼動物、水母和海星等小動物。它的嘴特別小,牙齒退化成了一個喙,全身唯一的牙齒在咽部(咽齒)。這個小嘴別說傷到敵害了,連咬一口都做不到,因為它的嘴是無法完全閉合的。翻車魨渾身上下就找不到一個武器能傷到敵害分毫。
溫柔的巨人
「我要這龐大的身軀有何用?」
神奇的「海洋醫生」
翻車魨還有一個正經的身份就是「海洋醫生」,有研究證明翻車魨會分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有助於治療其他魚類的傷病,可是翻車魨的皮膚上卻長滿了寄生物多達50多種,甚至寄生物的身上還有寄生物,當它浮在海面曬太陽時,一些鳥類就會站在它的身上,替它啄食掉這些寄生物。
「來排隊!說!你今天哪兒不舒服?」
世界上產卵最多的魚
翻車魨能夠在及其嚴峻的環境下繁衍至今,有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能生。成年雌翻車魨一次可釋放3億顆卵細胞,是所有脊椎動物中最多的。儘管魚苗存活率極低,據說只有千萬分之一,但即使這樣,雌翻車魨每次產卵也能有30個後代長到成年。翻車魨的魚苗只有2.5毫米長,幾毫克重,成年後能長到其出生大小的6000萬倍以上,為所有脊椎動物中最極端的。而且這種魚生長很快,蒙特利灣水族館的一隻幼魚只用了15個月的時間就從26千克長到了400千克。
「這天下終究是我翻車魚的!哈哈哈哈哈!」
陸地「哈士奇」——狍子
狍子體長約1.2米,重約30千克,有著細長頸部及大眼睛,大耳朵,無獠牙。狍身草黃色,尾根下有白毛,狍愛成對活動,過冬雄狍與二、三隻雌狍及幼狍在一起。雄狍角冬天脫落,新角最遲3月開始生長,6、7月長成,此時進入發情期。狍通常是雙胞胎,食草動物,生活於中國東北、西北、華北和內蒙古等地的小山坡、稀疏的樹林中。是東北地區常見的野生動物之一。
炸毛白屁股
在平時還好,狍子們優雅的漫步在草地上,低頭吃草覓食,但是一旦它們受到驚嚇和威脅時,臀部白斑瞬間炸裂開來,就像加了煉乳後煮沸融合的白牛奶,濃稠綿密的白色毛髮根根豎起。白屁股的作用究竟有哪些,現在還不十分清楚,至少這能在信號傳遞上起到幾種功能:
1.警示和迷惑作用:一種解釋說這有利於迷惑敵人的視線,使其眼花繚亂不知道追誰好。狍子雖然很少集成大群,但也常以小群體為單位活動,因此白屁股可能會起到同樣的作用。
2.視覺引導作用:在森林環境中視野不佳,這樣的視覺信號就像一個信號燈一樣明顯。其實這種行為在更多的物種裡存在,大家還記得小兔子排隊跟著媽媽翹起的白尾巴走路的故事嗎?
「來來來!大家看準我的屁股,不要跟丟了!」
只要我看不見你,你也發現不了我
在早些年還允許獵狍的時候,獵人們會故意高調的登場,甚至製造一些大的響動來吸引狍子的注意。見獵人的狍子先會機敏的跑開,然後躲在樹叢後一動不動,少部分狍子會直接埋頭入雪,以掩耳盜鈴般自欺欺人的虛構心態來面對現實中的危機。當然,大部分狍子還沒傻到這種地步,所以會時常扭過頭來查看情況。
「發生了啥也不關我的事,我是佛系狍子,兩耳不聞窗外事。」
好奇害死狍
說到東北神獸傻狍子的另一個蠢萌行為,那就是好奇心太重了。假如說受到獵人的追趕,它跑掉了之後,它也會突然停下來,往獵人的方向看去。它們看呀看,最終心生好奇,發出諸如「咦?這棉滾滾的大胖球是個啥?它手上拿著的長棍棍挺好看嘛,我再靠近點看看……」之類的心心念念,隨即兩眼發出好奇之光,義無反顧折返至獵人身旁。
「咦?那啥東西看著還蠻有意思,我去看看,探個究竟呢!」
獵人心中暗喜:「好傢夥,自己送上門!」隨後扣動獵槍,狍子應聲倒地。而更令獵人們驚奇的是:這邊,一頭倒黴的狍剛被打翻在地,那邊,三三兩兩關心同伴的傻狍子們便淅淅索索踱著小碎步蜂擁而至。
「咦?那邊是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嗎?走走走,去看看!」
最後,就是獵人的大豐收。
「那邊剛剛有異響,人家超想去看der~」
(PS:2000年已明確規定,任何獵捕狍子的行為都是違法的,嚴禁獵捕、買賣、食用野生狍子。)
空中「哈士奇」——鯨頭鸛
鯨頭鸛是一種像鸛的鳥類,體型高大,平均有1.2米高,體重4000-7000克,翼展達到2.6米。大小似白鸛,頭尤其巨大,也是現存頭最大的鳥。長有一張非常有趣、可愛的面部。它那巨大、斑駁的喙部使其顯得更具魅力。主要生活在非洲東部熱帶地區蘇丹共和國和尚比亞的巨大沼澤地區。
「史前巨鳥」鯨頭鸛
鯨頭鸛,聽名字,看長相,都無愧於「史前巨鳥」的稱號。
「它是我近些年觀察到的最神奇的鳥類」——這是英國鳥類學家約翰·古爾德在1851年第一次發現鯨頭鸛時所發出的驚嘆。這張大嘴是鯨頭鸛成名的標誌,在19世紀鯨頭鸛被歐洲科學家命名並歸類前,一些當地人曾一直管它叫「father of the shoe」(鞋之父),鯨頭鸛最常用的英文名也是Shoebill(靴嘴鳥)。
不過,若以俯視的角度看,巨大的鳥頭和鳥喙所組成的輪廓和海洋巨無霸藍鯨的頭部極為相像,所以除了shoebill,這隻巨鳥還有另一個英文名字:Whale-headed Stork,直譯過來就是鯨頭鸛。
鯨頭鸛還有一個很正式的學名叫Balaeniceps rex,其中「balaeniceps」在拉丁文中是「鯨頭」意思,「rex」是種加詞,意為「君王」——一代雄主霸王龍的種加詞也是「rex」。
鯨頭鸛的網紅之路
鯨頭鸛真正火起來是因為在2009年偶然拍到的一組照片。美國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內一隻斑胸樹鴨無意中擋了急著要趕路的鯨頭鸛,樹鴨正瑟瑟發抖擔心小命不保時。鯨頭鸛小心翼翼地叼起樹鴨並放在了一旁。而鴨子原地傻愣半天后才反應過來自己還活著。
從那時起,鯨頭鸛當上了「網紅」,於是大家開始主動去了解它。鯨頭鸛也因很多「傻氣蠢萌」的事情大火。
「嗯?在說我嗎?」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在險象環生的沼澤地裡,這張大嘴是眾多水生動物的噩夢,身披盔甲的烏龜、體型碩大的肺魚、神出鬼沒的水蛇,乃至失去庇護的幼年鱷魚都是它獵殺的對象。
「顫抖吧!沼澤!」
鯨頭鸛擁有極好的耐心和靈活性,捕獵的時候,它可以像個雕塑一樣盯著一片水面,一動不動地保持好幾個小時。
靜若處子
一旦察覺到水面下有動靜,它會迅速校正方位,然後以雷霆之勢果斷出擊,把巨大的錐形頭顱像飛彈一樣扎進水中。
動若脫兔
在入水捕捉獵物的同時,為了避免眼睛進水,它會閉上眼睛,也就是說,在最後一刻它是閉著眼睛追擊獵物的,所以,也不免有一些看走眼的時候。
「哦豁!看花眼了!」
有禮貌的鯨頭鸛
在鴨子擋道事件過後,鯨頭鸛又做出了令人驚訝的行為——給人鞠躬。
「初次見面,你好你好~」
這一行為無疑又讓人們對鯨頭鸛的興趣加速上漲。對於這一行為,解釋大致分為兩種:
表示尊敬:鯨頭鸛的族群當中,有著比較嚴格的等級制度,而鯨頭鸛見到頭領都是要低頭的,有時也會通過微低頭部,並叩響喙部,發出咔噠咔噠的聲音,來相互打招呼。所以被圈養久了的鯨頭鸛會逐漸的把人類當做同類,做出此類的示好行為。
尋找食物:鯨頭鸛把人類當成了同類,當看到人類低頭時它的內心活動是:「誒?這隻同類低頭了,那一定是有食物,我看看在哪裡?」「哼!他騙我!根本沒有食物嘛!」「誒!他又低頭了!不如我再相信他一次?」「哼!就是看人家單純好騙!」
「冷冷的冰雨在我臉上胡亂地拍!」
寫在最後
隨著鯨頭鸛的名氣和受歡迎程度越來越高,盜獵者也接踵而至。這種大鳥對人類沒有足夠的戒備心,很容易被捕獲。早在2013年,鯨頭鸛就已登上了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級別是易危。慶幸的是當地出臺了很多溼地復興和保護野生動植物的保護舉措。希望這個神秘的身影可以一直在非洲的沼澤地裡潛行。
《看熊貓》雜誌郵政發行渠道正式開通,歡迎大家到郵局訂購~
(本文依據:百度百科、地球旅客等整理編輯 圖片來源見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