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古時候的人們每天抬頭都能夠看到高高掛著的太陽,在古人的認知裡,太陽是無法跟地球相比的,那只是地球的一部分。可是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科學的出現,讓人們開始意識到太陽遠沒有我們想得那麼簡單,尤其是一些古天文愛好者認為,太陽可能遠比地球要大,只不過那個時候沒有天文望遠鏡,自然也無法真實觀測到太陽有多麼大。
直到人類走進科技時代,發明了天文望遠鏡之後我們才能夠初步透出地球,看到地球之外的世界。那個時候我們明白了,原來太陽才是太陽系的中心,而地球只不過是圍繞著太陽轉的一個行星。後來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終於走出了地球,於是站在地球之外,我們才真正知道了太陽有多麼巨大。
太陽的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地球在太陽面前是渺小的存在。這是我們剛走出地球的認知,那個時候人類的視野還停留在太陽系,自然認為太陽是一個巨無霸,是太陽系的真正霸主。可是隨著人類觀測技術的不斷提升,我們看到了太陽系之外的世界,那個時候我們才明白,原來太陽也是渺小的存在。
那麼太陽有多麼渺小呢?當我們看完宇宙中的這些天體,你就明白了。太陽的本質是一顆恆星,而恆星是宇宙的明燈,是非常普遍重要的一類天體。它給黑暗寒冷的宇宙帶來了些許光明和溫暖,同時恆星也是生命星球誕生的關鍵,沒有恆星,就不會有宇宙生命的誕生。
銀河系的直徑達10多萬光年,在如此浩瀚的範圍內,存在著數千億顆恆星,而銀河系又是整個宇宙數不盡星系中的一員,所以宇宙中的恆星數量多到無法估計,雖然宇宙天體中,恆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但是恆星卻不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天體。
恆星家族中也並不是統一的大小,根據質量和體積的不同,恆星可分為大質量恆星,中等質量恆星和小質量恆星。不同質量的恆星其壽命也不同,質量越大的恆星壽命越短,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它的壽命可達百億年左右。而那些巨無霸的大質量恆星,它們的壽命可能只有數千萬年,生命是非常短暫的。
正是由於大質量的恆星壽命比較短,所以恆星家族中,中小型的恆星數量是最多的,大質量恆星比較少見。目前科學家觀測發現的最大恆星是盾牌座UY,它的直徑達23.76億公裡,是太陽體積的45億倍,能夠裝下2萬億億個地球。太陽在盾牌座UY面前,渺小如塵埃。
雖然盾牌座UY的體積是目前發現最大的,但是其質量卻不是最大的,它的質量只有太陽的10倍左右,之所以體積如此巨大,是因為盾牌座UY是一顆大質量恆星,它的生命快到走到盡頭,已經開始了快速的膨脹,所以它是一顆特超紅巨星。
目前觀測已知的最大質量恆星是R136a1,位於大麥哲倫星雲中,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65倍,是盾牌座uy恆星質量的30倍左右,但是它的體積只有太陽的3萬倍大小,遠不如盾牌座uy的體積更大。
當然,R136a1它是恆星中的老大,卻不是宇宙天體的老大。如果按照質量來判斷天體的強弱,宇宙中真正的霸主應該是黑洞。黑洞的質量大到我們無法想像,由於黑洞是宇宙中非常特殊神秘的天體,它連光也可以吞噬,所以我們無法真正觀測到黑洞的真面目。
我們能夠觀測到的黑洞都是它的事件視界,而我們判斷一個黑洞的大小,通常也是根據它的事件視界所涵蓋的範圍。事件視界範圍越大,說明這個黑洞的質量越大,能夠影響束縛光的範圍也越大。那麼宇宙中最大的黑洞是誰?
根據目前的觀測能力,科學家發現的最大黑洞是Ton618,它是一個類星體(外圍有吸積盤的黑洞),其質量高達太陽的660億倍,體積就更誇張了,它的視界體積直徑被認為高達3840億公裡,可以放下430萬個盾牌座uy,或者2億億個太陽。
雖然黑洞是宇宙的霸主,其質量和體積遠遠不是恆星可以相比的,但是黑洞的前身卻是恆星。根據目前的觀察研究,科學家認為大質量恆星在生命的盡頭,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外圍物質拋出,內部物質壓縮最終演化為一個黑洞。
所以黑洞如果從實體結構來說,它就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它的密度大到我們無法想像,這樣的超高密度物質,我們也稱之為奇點。所以,黑洞的中心有可能就是一個密度大到出奇的奇點,這個奇點在大質量恆星死亡後演化而來,它有著超高的轉速,有人認為這個轉速有可能超越了光速。
正是由於它無比巨大的質量,體積又小到不可思議,再加上超快的轉速。所以使這個奇點周圍的空間產生了一個漩渦,並同時扭曲了周圍的空間,形成了一種我們看不見的空間漩渦。只要有物質進入這個空間漩渦中,就會被吞噬,並形成吸積盤。
所以,吸積盤是黑洞最外圍的區域,越靠近黑洞,引力越強,同時空間扭曲也越厲害。科學家曾經在黑洞的附近觀測到一些粒子的超光速現象,這說明黑洞對於空間的扭曲非常厲害,正是這種扭曲才讓一些粒子打破了空間,實現了超光速的穿梭。
當然,對於黑洞的認知,我們目前極其少,由於科技的限制,我們還無法靠近甚至是走出一個黑洞探索,自然也只能得到一些非常表面的理解。甚至於我們現在對黑洞的認知,有可能本身就是錯誤的,它有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神秘。
宇宙浩瀚廣闊,有著無數的天體,由於人類現在的可觀測範圍有限,再加上宇宙的膨脹速度超越了光速。所以宇宙中大部分的區域我們仍然是觀測不到的,而在可觀測範圍之外,可能還存在著更加龐大,超出我們想像的天體。這些天體大部分都是宇宙中早期的天體,可惜我們現在無法看到這些。
只有等未來,人類掌握了超光速飛行技術,超光速觀測技術,或許才能夠追上光,超越宇宙膨脹的速度,從而觀測到更加遙遠的宇宙深處,甚至是宇宙的邊緣。那個時候,我們會發現更多龐大的天體,而太陽在這樣的天體面前,連一粒塵埃也算不上。越是對宇宙認知的不斷越快,我們越會感到自己的渺小。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見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