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一顆小天體在俄羅斯境內墜落,這一十分罕見的天文現象引起了全世界隕石收藏者的高度關注,嗅覺敏銳的商人們聞出了商機,在網上出售各種隕石產品,隕石收藏一時成為焦點。
俄羅斯人近水樓臺先得月,媒體報導稱,一名聖彼得堡市民在網上叫賣一塊男人手掌大小的車里雅賓斯克隕石碎片,稱這塊隕石是2月15日墜落的,售價1125美元(約合人民幣7060元)。
這股「隕石收藏熱」在中國也突然走紅。新華網記者在國內某大型購物網站搜索「隕石」,發現共有超過200家店鋪在出售相關產品,各種「隕石」超過一萬兩千件。這些隕石墨黑、青綠、銅黃各色不一,它們大多為小塊狀,並且有的被做成精美的配飾出售,商家大多打著「天然隕石原石」的招牌,有的還打出了「能量石」「吸輻射」「增強磁場」等廣告,稱所售的隕石具有解疲勞去憂鬱等功能,讓人感到眼花繚亂。
但同樣是隕石,它們的價格卻大相逕庭。許多打著「隕石」招牌的商品,均以「克」為計量單位,最便宜的只要1元,最貴的標價6000萬元,「石鐵隕石」售價3.8萬元、「170克天然隕石」售價8.5萬元等等。隨後,記者點開一個被稱為來自新疆的隕石,重量30.5克,售價為12萬元,平均每克價格在400元左右,與近日黃金飾品價格持平。
而在相對專業的收藏市場,隕石的價格也十分驚人,不僅論克賣,而且其價格最貴賣到一萬多元一克,超過黃金、鑽石。據報導,宜昌市隕石收藏愛好者曾照明曾拿自己最好的一塊石頭——月亮隕石,到山東參加隕石交流會,多位收藏者向他表達了收藏的意向,最低出價都在1萬元一克,但這個價格還是低於他的心理預期,最終他沒有出手。這些「天外來客」價值真的「賽黃金」嗎?
四五年前,隕石所帶來的經濟價值還不為人所熟知。「無人知曉、無人關心、無人過問、無人關注」,山東省著名隕石收藏愛好者徐淑濤,用這樣一句話向記者描述幾年前的隕石收藏市場。而在近三四年間,不僅隕石的價格飆升,國內隕石收藏市場也日漸成形。
據了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全球涉足隕石交易的人僅200人左右,而目前參與其中的已增至萬餘人。隕石收藏圈的日益擴大,加之其十分稀有,讓隕石在全球的價格,從原來的幾美元每磅,攀升到現在堪比鑽石的巨額數字。
隕石收藏圈共100多人
據楚天金報報導,現在國內隕石收藏已經形成了一個100多人的圈子,而且人數逐年增多。收藏者身份也各不相同,有資金雄厚的商人,有科研機構的研究員,還有從事古董奇石收藏的經營者。其中,湖北省有3到5人左右。
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一顆隕石的售價甚至高達每克上萬元,聽起來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就像文物一樣,本身的價值不大,但可以用來研究人類的文化歷史,隕石也是一樣。」中國地質大學教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徐偉彪告訴記者。而隕石也分不同種類,比如鐵隕石、石隕石等等,種類價值受其科研價值的影響。
另外,數量稀少及市場的炒作也是促成其收藏價格飆升的重要原因。國內一名資深隕石收藏家介紹,目前全球已知的隕石數量在4萬塊左右,總共一百來噸,而國內的隕石數量更是有限,月亮隕石就是比較稀有的一種。徐偉彪介紹,湖北省境內發現的隕石,歷史上有記載的總共只有6次。最大的一次是1986年掉落在隨州境內的隕石雨,總計收集到隕石260多公斤。
每克價格從20元至1萬元不等
「隕石按照不同大小、材質、結構、紋理等價格從每克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最便宜的隕石每克20元,最貴的則要1萬元以上,而且今年部分隕石價格還漲了30%左右。」一古玩街店鋪老闆介紹。
有媒體以買家身份詢問了多位網店賣家和論壇人士,他們均一口咬定自己出售的「星星」是正品。那麼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隕石究竟有多少真貨?它們的收藏和投資價值又如何呢?
有行家認為,目前全世界已知的隕石要數捷克隕石最出名,又名莫爾道隕石。它是來自1500萬年前,一顆巨大隕石撞擊地球表面產生大爆炸,高溫與高壓將石頭合成如玻璃狀物質。「目前最大的捷克隕石也不過200克左右,非常珍貴。」北京天文館的隕石專家張寶林介紹,捷克隕石在國外進貨的價格折合成人民幣為每克18元—56元。
不過,張寶林表示,捷克隕石嚴格來說並不是隕石,而是屬於隕石撞擊的二次產物。「但它比較漂亮,又和小行星撞擊有關係,所以也有較好的收藏價值,大家很熱衷。」目前市面上的捷克隕石大多非真品,一般人很難通過外形、顏色等分辨真假,但十幾塊錢的捷克隕石一定是假的。
此外,有報導稱,隕石在拍賣市場上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現身次數不多卻幾度遭遇流拍。
多數隕石並不昂貴
其實,對隕石稍有了解的愛好者都知道隕石價格不一,並沒有固定價格,多數隕石並不是很昂貴,價格遠低於黃金,低的幾塊錢一克,高一些的百十元不等。
目前隕石的價格秉承「物以稀為貴」的原則。眾多隕石中,最珍貴的是月亮隕石,其次是火星隕石,第三則為石鐵隕石。隕石的發現總重量也決定它們的價格,發現總重量越小,價格越高。另外,一些隕石若沒有經過研究或國際申報,則稱為「無名隕石」,據說其價格一般都在十多塊錢以內。
而比較珍貴的月亮隕石和火星隕石,價格高的時候甚至可以攀升至每克數千美元,遠高於黃金和鑽石。記者在一些專門售賣隕石的網站上看到,0.288克的月亮隕石標價為5000多元,一個21.8克的火星隕石標價則達到了12萬多。與之相比,一些普通的球粒隕石價格不過幾塊錢1克。
保健功能無中生有
之前被商家熱炒的隕石保健功能也被證實為無稽之談。湖北天文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科院測地所研究員高布錫介紹,隕石暴露在宇宙環境時,其放射性是非常微弱的,而且衰變速度非常快,即便是剛剛落地的隕石,所殘存的宇宙射線也微乎其微,很難對人體產生影響,因此網上吹噓的保健功能大都是無中生有。
作為藏品升值空間有限
相對於民間的熱情,天文學家並不看好隕石的投資和收藏價值。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認為,隕石最重要的是它的科研價值,在保證科學研究的前提下民間可以收藏,但作為藏品升值空間有限。
流通隕石99%以上是假的
隕石收藏屬於小眾收藏,全世界真正參與隕石收藏、交易的不過萬餘人,中國藏家就更少。這些收藏者家中大部分收藏的是假隕石,以普通的玄武巖、鐵礦石、赤鐵礦居多。2010年曾有官方網站發出公告「隕石樣品非常罕見!所謂的『隕石』樣品,絕大多數(超過99%)是地球巖石。」
中國隕石論壇管理員分析指出,隕石鑑定專業性很強,很難靠文字描述來界定。每一個隕石在國際上都有命名和編號,通常是要經過同位素分析、雷射探針質譜分析等,才能確定其身份。有些隕石結構比較複雜,有些又和普通的石頭非常相像,就連玩了幾十年的行家也辨認不清,因此在交易中極有可能遇到假貨,建議市民不要盲目收藏投資。
北京天文館的隕石專家張寶林介紹,以捷克隕石的鑑定為例,有時要靠高溫加熱,到700攝氏度就熔化的是玻璃製品,到1000度還沒熔化的才是捷克隕石。「除非是這方面的權威或者長年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否則一般人單憑看是看不出來的。」
尚無定價機制
「目前尚沒有一個權威機構能對隕石定價,線下交易雙方一般都會根據市場行情來定價。」天津市文物博物館學會常務副會長何志華認為,作為收藏,考慮的主要是其研究和文化價值,而不是價格。
隕石歸屬權存疑
2009年12月28日,湘潭著名的疑似隕石的「鐵牛」失蹤,一時間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5塊石頭被網絡炒得沸沸揚揚。而據湖南媒體的後續報導稱,湘潭市公安局宣布,這幾塊石頭是被湖南隕石收藏者唐金偉偷走的,唐金偉已被抓獲。但他的定罪卻成了一道難題。目前,我國在隕石歸屬權這方面的法律還是空白。
在國際上,一些國家的慣例是,掉落的隕石屬於土地所有人。如果按照這個慣例,中國的土地實行的是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那掉下來的隕石也應該屬於國家或集體。但是實際上的操作是,誰先發現,隕石就屬於誰。很多人撿到隕石之後,都不會公開,政府也沒有相應的機構對其進行管理。
「文物、古生物,這些具有科學價值的東西,都有明文規定,是屬於國家的,隕石也應該同樣管理。」徐偉彪稱。「在一些國家的法律規定中,隕石被列入嚴格保護的文化遺產。如果有相應完善的立法,市場就不會那麼混亂。」
2005年「兩會」期間,時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的嚴俊曾聯合30多名人大代表提交《隕石立法保護刻不容緩》議案,呼籲立法保護隕石,但並沒有得到響應。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也認為,隕石收藏應該在法律的框架內,國家應該出臺《隕石法》以規範相關活動。
如若國家開始立法,則民間的隕石收藏和交易將會面臨一定的風險。不僅是收藏者手中花重金購來的隕石,整個國內的隕石交易市場都將面臨法律的再規範。
目前國內的隕石市場十分混亂,各種功能價值被吹的天花亂墜,隕石交易也無統一的定價機制,隕石的歸屬權更是遭遇了法律的空白,質疑隕石價值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我們還是套用那句老話,隕石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