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過去了
2020年終於到來了,這標誌著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已經到來,注意,是第三個十年,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已經過去。如今,再提及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就是20年代了,而不是21世紀之初,因為前面的二十年通常一起稱呼,這也算是一個重大的變化。不然,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在朋友圈中紀念這個看起來比較特殊,但實際上在自然界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上一個十年交替的時候,2009年,怎麼沒有人發朋友圈……哦,那時候還沒有朋友圈。
有了一點年紀的朋友一定還記得2000年的1月1日,21世紀的第一天,比2020的第一天更有意義吧。但是回想過去,也平常得很。跟朋友一起慶祝這個新時代的到來?可日子還是照常過。不論是回首過往,還是眺望未來,都沒有當下的時間更有意義了。可是我們卻常常不覺,總是當這樣一個具有節點意義的時間到來,才想起去紀念些什麼,不過,這並不重要,過幾天就淡忘了。就像是跨年的演唱會、演講,僅過一天,在你的頭腦中只留下些殘存的片段罷了。
時間是個好東西
其實,所有的遺憾、痛苦、惋惜,都是因為我們活得不夠長。白素貞可以活上千年,於是千年等一回,來完成自己的心願。而我們,未了的心願很難如願,想做的事情總是沒有來得及做,就像是馮唐的那本書名《活著活著就老了》。
小時候,媽媽總說,童年就像是昨天。我總不理解,你都三四十歲了,這中間有多麼漫長的歲月。沒想到,現在輪到我回憶童年了,就像昨天?TMD,就像是上午。小孩子覺得時間漫長,而且看起來總是精力無限,是因為他們心中的事情少,且沒有擔負的責任,還有就是接觸的東西也少。而成年人有太多的事情要想、要做,時間實在是不夠用。
於是,大家都在想,要是能夠睡到自然醒多好,要是能夠每天悠閒地喝茶、洗澡多好。當然,這些都比不過要是能活的長一點多好。郭德綱說,誰能成為藝術家,就看誰能活的更長,別人都死了,活著的那個說啥是啥。這聽起來有點像「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意味,卻有著其合理性。就拿皇帝來說吧,乾隆實際上真是一個沒有什麼作為的皇帝,但是他活得長、幹得久,就有很多故事發生,還能夠把自己封為「十全老人」,他身後的那些清朝皇帝,想封自己都沒有機會。
傑克早早就離開了人世,露絲不還是生兒育女了嘛,她可能還有另一段也很不錯的愛情呢。活得久,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22世紀是多久以後
一個世紀是一百年,21世紀已經過去20年,那麼距離22世紀還有80年。回想80年前,194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沒建立呢,日本人還沒走呢,希特勒還活著呢,聯合國還沒有呢,沒有手機、網絡,甚至沒有電視,能和我們在直觀上建立聯繫的也許只有逐漸消亡的廣播和報紙吧,真是好久遠。
80年對於人來說,很長,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短短的一瞬。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人類幾萬年的歷史,談起來很宏大,可對於地質年代來說,也是短短的一瞬。地球就有40多億年,更無論太陽、銀河,乃至整個宇宙。
我們如今說起22世紀,就好像是二戰的時候說起千禧年一樣,有一點可笑,不過不同的是,20世紀是人類歷史發生最大變化的一個世紀,可以說是空前絕後。戰後人類的發展翻天覆地,才看起來如此漫長而不同;而21世紀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不大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也步入了緩慢期,所以,22世紀與現在的差距,不會如現在與20世紀那般巨大。
有多少人能夠活到22世紀?
第一批70後已進入老年,50歲了麼,最後一批90後也都是20歲以上的成年人了。至於80後,中年危機吧。
要活到22世紀,還有80年,屆時相比人類的壽命會延長很多,所以,從現在以後出生的孩子們,大多數都能夠見到22世紀的曙光吧,而其他人呢?
那要看人最長能活多長。目前人類壽命最高紀錄眾說紛紜,比較可靠的說法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女人是法國的詹妮·路易·卡門(Jeanne Louise Calment),生於1875年2月21日,死於1997年8月4日,享年122歲164天。世界上最長壽的男人:是日本人的泉重千代,生於1864年6月29日,死於1986年2月21日,享年120歲237天。
這是靠譜的說法,不靠譜的就多了,比如傳說中國古代有個叫彭祖的,活了800多歲;還有個傳得更廣的,一位老中醫,名叫李慶遠,據說他出生於1677年(康熙十六年),死於1933年,享年256歲,200多歲的時候還去大學講課。這種無稽之談還上了鳳凰網以及國內著名權威網站,簡直匪夷所思。
目前活著的人中,年齡最大的是日本的田中力子,在2020年1月3日過完了自己117歲生日。
如果按照這個年齡來參考的話,目前能活到22世紀的人最老不應該超過37歲,也就是1983年生人,這個年份以前的生人,基本上不可能了。
1983年之後出生的人也不要急著樂觀,這只是最好的預計了,如果按照人均壽命的話,中國人大約是76歲,也就是說,只有2024年之後出生的人,才能比較樂觀地預計到自己活到22世紀。
如果是日本人的話,2017年出生的小孩非常有可能活到22世紀,誰讓人家的人均壽命長呢,據統計,日本人均壽命達83歲,為全球之冠。
中國各省人均壽命
雖說中國整體上人均壽命不長,在世界上的排名在70位左右,與人均GDP排名差不多,但中國實在是太大,各地的人均壽命差距也不小。據2018年統計,中國各省的人均壽命排名最高的是上海,達到80.26歲,最低的是西藏,僅68.16歲。
這個排名不用仔細統計,就能發現,與經濟發展相符合。三個老牌直轄市排在前三,然後是浙江、江蘇、廣東、山東、遼寧,都是「富可敵國」的經濟大省。比較讓人意外的是吉林和黑龍江排在第十、第十一位,好像與其經濟發展的地位差距很遠,但要考慮到在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期間,東北經濟在全國那是響噹噹的,也就不難理解了,畢竟人均壽命是長期原因導致的。
再看看排名後五位甘肅、貴州、青海、雲南、西藏,一水水的西部地區。
所以,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人均壽命與經濟發展這個因素關係最大,至於是否有霧霾,是否「壓力山大」,是否有藍天白雲,與壽命關聯不大。雖然青山綠水真的令人生活質量提高,但要長期在落後地區生活,還是要想好啊。
這樣就無怪乎人們拼了命地要往北上廣跑,哪兒的房價那麼貴,也擋不住年輕人熱情的腳步。
固然人各有志,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活得好一點、長一點,能夠得到更多的機會,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些成績,總是要上進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
而至於能不能活到22世紀,據說人類醫療科技將在2035至2050年期間有個質的飛躍,屆時人類平均壽命有望達到120歲,也就是說80後普遍能夠看到22世紀的曙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