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月31日電(記者陳席元 王珏玢)31日上午,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超級藍血月全食」刷了屏。
晚上幾點觀月效果最好?超級月亮、藍月亮、月全食各是什麼意思?月亮怎麼會同時呈現藍色和紅色?記者對此採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科普學者。
定好鬧鐘,21時29分是月亮的「至暗之時」。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暘告訴記者,只要天公作美,今晚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用肉眼直接觀賞這一罕見天象,中東部可見月食全過程,西藏西部和新疆西部部分地區看不到半影食始和初虧現象,但可看到初虧後面的過程。
根據預測,月食的半影食階段將從北京時間18:51開始,月亮從左下方開始發灰;初虧則發生在19:48,屆時月亮左下方將出現缺口。
「最激動人心的全食階段將在20:51開始,月亮將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呈現出古銅色光芒,也就是大家通常理解的『紅月亮』。」張暘說,「食甚發生在21:29,此時月球進入地球本影的最深處,這也是月球表面最暗淡的時刻。」
全食階段將在22:07結束,月亮下方重新出現光亮,直至23:11復圓,恢復一輪滿月,整個月食到2月1日00:08才徹底結束。
↑1月31日在廣西南寧市拍攝的月亮。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天狗吃月亮」是民間對月全食的通俗解釋。當月全食發生時,月亮逐漸暗淡最終呈現暗紅色,月食結束後又恢復明亮,被稱為「紅月亮」。而此次天象之所以吸引網友廣泛關注,不僅因其難得一見,更因「藍血月」的名稱而更加罕見。
「月全食的原理是月球運行進入了地球的本影,地球擋住了原本照亮月球的太陽光。」張暘解釋道,由於地球大氣層對太陽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而其中波長最長的紅光落在月面上的最多,因此,月球會顯現出暗紅色,月全食也被成為「血月」。
而「藍月」並不是藍色的月亮,是指在同一個月份內出現第二次滿月。「一般而言,兩次滿月之間的相隔時間為29.5天左右,即天文學上的『朔望月』,而陽曆規定的每月天數一般在30或31天,這就出現了一個時間差。因此平均每過32個月,一個公曆月中就會出現兩次滿月,也就是『藍月亮』。」張暘告訴記者,今年1月就有兩次滿月,上次出現在1月2日。
此外,「超級月亮」是指月球運行到近地點時顯得更大、更明亮;相對的,「迷你月亮」就是月球運行到遠地點的時候,從視覺上看,「超級月亮」一般比「迷你月亮」大14%,亮度高30%。
「超級月亮」常有,但與月全食同時出現,還碰巧與上一次滿月出現在同一個月份,就稀奇了。「『藍月亮』其實和一般滿月沒有區別,所以今晚公眾看到的還是一個因全食產生的紅月亮。」張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