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電源可以說是已經成為了居家旅行必備物品之一,畢竟智慧型手機的耗電擺在那,出門帶一個移動電源才能安心的玩耍~
但是,很人多都有這樣的困惑,買了一個10000毫安的移動電源,然後給手機充電,但手機電池容量才2500毫安,為毛充不滿三次,移動電源就沒有電了!看了一眼移動電源的標識,發現看不明白,此時怒意爆發,然後就是去說:「明明買的是10000mAh,怎麼才只有6000mAh多,騙紙,大家不要買,吧啦吧啦」……
這樣的事情大家應該都看見過,或許還有遇到更加誇張的情況,分分鐘會犯尷尬症。前面胡說了一頓,下面進入正題。究竟是虛標容量還是假冒偽劣,或是其他原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首先認識一下移動電源產品上的標識代表什麼。
目前市面上符合規範的移動電源採用新標識參數包括:
產品型號(Model):產品上市的統一型號;
電芯容量(Cell Capacity):產品使用電芯的容量,單位為mAh;
額定能量(Rated energy):產品使用電芯的電能有多少,單位為Wh;
額定容量(Rated Capacity):此款移動電源最少能放出的電量,或者對應不同參數所能放出的最少電量值,單位為mAh;
輸入(Input):給移動電源的充電參數,單位為V/A;
輸出(Output):移動電源輸出的參數,單位為V/A。
產品型號、輸入、輸出、電芯容量相信就不需要解釋了,額定能量和額定容量則是新的參數,這裡需要詳細解釋。
電池能量/額定能量(Rated energy),計算方法為「電芯容量*電芯電壓=額定能量」,拿採用10000mAh,18650電芯的移動電源舉例,10000mAh*3.7v(18650電芯電壓)=37000mWh=37Wh。
額定容量(Rated Capacity),這個是實際放電所得出來的實際放電電量值。通過移動電源的輸出參數,例如5V/2A,進行多次充放電測試,其得出一個最少的放電電量,就是額定容量。是移動電源測試出最低的放電電量,實際使用通常會高出這個值。
簡單的說,10000mAh的移動電源的實際功率為3.7V×10000mAh=37000mWh=37Wh,而手機充電的電壓為5V,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在移動電源將輸出電流升壓為5V的狀態下,該移動電源的電容為37000mWh÷5V=7400mAh。
當然,初中的物理書中已經說過,能量守恆定律是在理想狀態下的,現實情況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裡的7400mAh並非手機所得的最終能量,在移動電源為手機充電的過程中,電路板升壓及安全晶片的運行等情況都會損耗一部分電量,假如移動電源的轉化率按照84%計算,該移動電源的實際輸出最大電量為7400mAh×84%≈6200mAh。這就是經過升壓到5V狀態下,輸出到手機的最低電量。
但移動電源傳輸過來的電量還會在手機自身進行一次降壓處理,也會損失掉一部分電量,這就是為何很多手機在充電的時候會發熱的原因。除了降壓外,充電過程中手機的狀態也會影響移動電源的實際充電次數。
空氣溼度和溫度等環境的影響,而且數據線本身在傳輸能量的過程中也會損失掉一部分電量,但是這是屬於正常情況,所以並不存在虛標,移動電源的工作原理就是這樣。
總結:
10000mAh移動電源實際輸出到手機的容量有6000mAh多是正常的,由於背後計算方式的不同,看上去同樣單位的數據,其實含義的不一樣的,一個是電芯3.7V下計算,一個是手機5V下計算。
而且正規的移動電源產品上的標識都十分完善,認準購買就不會吃虧,有品質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