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奇蹟!爬滿螞蟻的斷掌再接成功!電鋸金屬片緣何成「兇器」
7月28日,55歲的患者張先生和家屬一道來到醫院,向幫助過他的醫護人員送錦旗表達感謝,今年5月12日晚,他在家中操作電鋸時,不慎切割到自己的手掌和手指,張先生一度已經把手指扔掉,認為無法救活,而今天,他已經可以用手掌握緊物體和開車了。
張炳欣夫婦向醫護人員表達了深深的謝意。55歲的患者張炳欣,他是安亭醫院質控科科長,他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
今年5月12日,患者張炳欣在家幹活時不慎被小型電鋸切割到手掌及手指,當場血流不止、傷勢嚴重,家人立即將其送往附近的海華醫院搶救,因為擔心路途遙遠、如果送到市區醫院,可能會失去最佳的救治時間。
醫生發現:張炳欣的左側手掌不完全離斷傷,左側食指完全離斷傷,左側中、無名指末節不完全離斷傷。起初,患者和家屬都認為能保住手掌就不錯了,甚至都已經把離斷的手指丟棄了。
妻子湯女士說:當時她在燒晚飯,他在下面使用這個電鋸,突然聽到他慘叫,湯女士下去一看全部都是血。草地上、場地上,都是血。
「就自己簡單包紮一下,到醫院裡面。醫院安院長一查,一個手指沒有了。我老公自己說,找不到了,肯定在草地裡被狗吃掉了,當時就這麼說的。」
來到醫院後,醫生提醒:你們不要放棄,你只要你能夠找到嗎,就保證接活。這麼一聽,我們就趕快,鄰居到草地裡去幫忙找,結果真的找到了,上面都是螞蟻。
在醫生的建議下,家屬趕緊在草叢裡翻找離斷的手指送到醫院,醫生立即展開斷掌斷指再植手術。手術難度不小,從術前準備到結束,總共耗費7個多小時。
醫生介紹:他不單純是斷掌,同時還加上斷指。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就是跟他的工具有關,他這個工具是鋸片,鋸片是有寬度的,它鋸的同時不像刀割的那麼整齊,它會把一些組織鋸掉,用我們的話說就是缺損。
在手術過程中,還有兩條血管是移植的,就像搭橋一樣,血管長度不夠,因為鋸片的齒輪把這個血管絞掉了,所以說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在40倍的顯微鏡下一針一線縫起來,包括所有的神經、血管、肌腱,再加上斷指也要重建起來。
幸運的是,張炳欣的左手恢復得很快。據他講,每天4、5個小時的鍛鍊,對他傷勢的恢復有很大幫助。現在他的左手基本上不疼了,2周前就可以開車了。
張炳欣:「已經存活了。超出了我的想像了。從醫學角度說,基本上達到我目前的要求了,等於是我的希望。但是神經和肌筋、血管的恢復要有一定過程,最起碼要6個月吧。現在每天要鍛鍊4、5個小時。在家裡、醫院裡,通過被動的鍛鍊和我自己主動的鍛鍊,所以達到這個效果。尤其是這一個月以來,效果是特別明顯的。以前這個手,碰東西有疼痛的感覺,現在基本上沒有了。」
「我自己能夠駕車,今天就自己開車來的,我從家裡開車,我已經開了2個多星期了。」
醫生介紹:類似的意外時有發生。有些是孩子的手指發生離斷,有些是工人的手指被工具切斷。
而在在趕工的情況下,尤其是年底的時候,由於工人們心急,容易引發類似事故。醫生提醒:一定要勞逸結合,保障良好的作息才能在工作上更安全。
「年底的時候,大家要放假、心比較急躁,這個時候發生事故的頻率比較高,大家都想著回家。還有一個就是加班加點的時候,因為很多工人、工廠為了加產、提高效率,可能睡眠等方面保證不了有效的休息。很多員工哪怕是剎那間的一個打盹,可能就會導致事故瞬間發生。」
醫生提醒工友們,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休息好。而孩子發生意外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特別是夏天:小孩子大家都知道比較淘氣,家長在這方面的安全意識也是相對比較薄弱的。比如說小孩子拽門,不小心把手指擠掉了;比如說玩一些玩具,不小心讓手指受傷了。
張炳欣家屬介紹:他選擇工具不當、安全措施不到位,是導致意外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類似具有危險性的工作,應該找有資質的專業人士來做。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喜好,冒被損傷的風險。
患者張炳欣:「從安全角度,做什麼活,要匹配什麼樣的工具。我有可能當時在切割螺絲栓的時候,沒有選對工具。用了一個齒輪的刀片,攪磨機的齒輪刀片。假如不用齒輪的刀片,用砂輪刀片,這個東西就不可能彈到我手上。」
而患者妻子湯女士則直言不諱地稱:丈夫是把電鋸防護罩拆掉了,然後這個是有鋸齒的,不能截有鋼釘的東西,他自己去截。我說他沒有資質,在家裡我一直反對他,不要去做這個事情,應該讓人家專業人士來做。但是他就是喜歡做一些這種小東西。
目前,患者的左手正在進一步康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