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腦極體(ID:unity007),作者:藏狐
「新基建」的提出,為2020年的「混亂」開局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以抵擋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
在5G、AI、工業網際網路、IoT等所代表的一系列信息技術中,5G網絡建設無疑是數字經濟發展與產業迭代升級的基石,也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
然而在政策紅利和戰略方向之外,具體到每一個垂直行業,5G進入應用創新需要怎樣的能量與助力?在駛向智能時代的廣闊天地中,到底能為產業輸送哪些養料?也是時候明確路徑與細節了。
所以4月8日,北京聯通和華為在「5G Capital聯合創新發布會」上,共同發布了創新項目。從中可以清晰看到5G發展進程中的深刻變革:5G技術紅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能量,推動千行萬業與社會基建邁入高速發展周期。究竟如何使能?在5G加速的關鍵時刻,我們可以一同去尋找答案。
似此星辰非昨夜:
從「5G NEXT」到「5G Capital」的徵程
回顧5G發展史,北京聯通與華為的戰略合作從2018年「世界移動大會」就開始了。
現在看來,當時一場合謀,也建構了5G的「基礎結構」。
從「5G NEXT」計劃開始,北京聯通與華為主要做了兩件事:
一是基礎建設。不斷完善5G的覆蓋規模,截止到目前,北京聯通已經做到了主城區以及重點郊區和高流量區域的5G整體覆蓋,超過了11000個基站。
二是認知培育。2018年的5G之於普通用戶,還存在於想像真空地帶。網速能快到什麼程度、怎樣改變網絡生活,都是無法去感知的。所以在5G網絡建構的過程中,北京聯通與華為也通過打造大興機場樣板這樣的方式,讓大眾認識到了5G大帶寬的魅力,逐步提升對5G的感知。
可以看到,北京聯通與華為已經實現了多維度的領先。而進入加速階段,「5G Capital」則在2018年「5G NEXT」的基礎上,繼續延展了技術、規模和能力上的優勢。
從5G Capital的願景與思路來看,這一階段的北京聯通與華為將目標錨定在了兩個坐標系:
首先是感知型技術的加速部署,通過超寬帶、MIMO技術等,繼續放大5G網絡大帶寬、高速率、低時延在終端層面的感知;
其次是產業定製的加速推進。當「端管雲」基礎建設完成以後,將各種輔助技術如邊緣計算、雲計算、虛擬實境等,與5G切片、5G室內定位等相結合來滿足千行百業的定製化需求,讓5G真正能規模化落地融合。
如果說「5G NEXT」為5G搭建了鋼筋鐵骨,那麼「5G Capital」將是5G加速衝刺的「超級加油站」。
進入加速階段:
5G Capital需要克服哪些地心引力?
理想是豐滿的,不過「5G Capital」的遠景如何,歸根結底取決於是否能解決當下時期、各行各業在網絡上的痛點問題。
簡單梳理一下,會發現有三個關鍵難題亟待攻克:
首先是如何在網絡演進過程中,不斷突破保持領先。
從4G到5G的演進中,還在持續誕生新的應用問題,需要通訊技術的持續攻關。比如說,5G體驗要達到好的效果,不僅要考慮室外基站的覆蓋率,室內也需要進行網絡部署。但北京這樣的城市存在樓宇多、結構複雜、成本高等問題,如何保障室內覆蓋的可靠性與經濟性,就成了運營商面對的一大難題。再比如,5G組網未來要從NSA過渡到SA獨立組網等等,這些新的問題也都進一步拉高了5G部署下一階段的技術天頂。
痛點二,如何使能2C更豐富的業務場景。
大眾對5G與4G的差異感從何而來?需要具備5G網絡特色的業務得以被培育出來,比如高清視頻、VR/AR、遠程醫療等等。
但特色業務的創新,需要移動終端用戶、各行各業的產業用戶共同參與並提供養料,才能孵化出真實的應用域場,也對5G生態的豐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痛點三,如何支持2B垂直產業發展。
C端市場需要熱辣炫酷的應用來吸引眼球,而廣大的2B市場則需要穩定、務實、可靠的技術解決方案,交付真實的經濟價值。但各行各業如何讓5G通訊跟垂直產業深入結合?就需要運營商與技術方能夠圍繞2B客戶的潛在需求進行全面創新,從端側到雲側的解決方案提供給市場。
總的來看,5G Capital的出現,就是為上述問題來保駕護航:
在技術層面,華為持續聯合合作夥伴一起,向5G第二階段的創新制高點繼續攀爬。
我們都知道華為在5G方面很強,但具體強到什麼程度?
以前面提到的室內網絡覆蓋為例,華為與北京聯通聯合創新的5G LampSite室內數字系統,本身就領先同業。在金融街長話大樓的5G LampSite 300MHz的室內數字系統中,能夠就讓網絡容量提升達到3倍,實測峰值速率達到3.4Gbps。
但這還遠遠滿足不了華為的技術追求 。在此基礎上,又即將研發出5G室內分布式Massive MIMO技術。
眾所周知,從視覺和用戶體驗層面,室內的5G產品不能無限擴大尺寸。如何在方寸之內滿足超大容量場景下的網絡需求,華為就將室外宏站的Massive MIMO技術創造性的引入到了室內。
其中一個典型場景,就是在體育館、演唱會等場所中。所以這次「5G capital」計劃中,北京聯通也與華為達成一致,將這一新技術引入到北京冬奧會的智慧場館建設中,來保障室內5G網絡覆蓋的容量。未來隨時切換VR直播、高清視頻、多屏觀看等都成為可能。
此外,5G室內分布式Massive MIMO,也讓眾多園區等場景對網絡容量的上下行需求得以滿足,舉個例子,某個工廠突然想安裝100個智能攝像頭來進行瑕疵品檢測,上行流量迅猛增加怎麼辦?5G室內分布式Massive MIMO就可以提供有效解決方案。而如果廠房改造,生產流程發生了變化,也可以通過軟體來調整。
總而言之,通過多個室內數位化頭端的動態協同,簡易化部署大大減少了網絡調整的次數和調測成本,可以說是以「不變」應對室內各種5G業務流量的「千變萬化」。
這裡就要提到5G Capital的又一個戰略標的——產業場景。
除了5G室內分布式Massive MIMO,5G智慧園區中所涉及到的技術體系和應用創新也很多。
比如在工業生產中,還可以AR巡檢維修、360全景監控、移動安防等,藉助5G網絡釋放AI能力;在教育方面,5G大帶寬、高可靠、低延時的特點,也讓遠程直播、人工智慧AR/VR等體驗式教學成為可能;
疫情期間,大家也沒少關注5G+AI+遠程醫療的應用,藉助超大帶寬、室內覆蓋、MIMO技術,遠程急救、會診、手術等都為救治患者提供了新的選擇。
在2B應用場景中,如何在網絡基礎上構建更多智慧應用,一方面需要強健的網絡保障,同時也需要在實用層面打開想像力。
所以在5G Capital中,華為就與北京聯通圍繞5G展開了智慧業務的樣板點打造,通過一整套技術解決方案與行業案例的示範及商用,塑造出能夠應對千行萬業複雜需求的5G藍本,在讓我們看到5G前景的同時,也藉助技術優勢打開了5G的商業價值。
與時代同頻共振:華為能量如何使能新基建
從5G Capital中,我們可以發現華為的與眾不同:首先,很多能力是與運營商、用戶、企業等討論與打磨而來,這使其能夠更快超越行業。
正如華為無線首席營銷官彭紅華所說,華為解決方案的領先,是基於和運營商長期戰略合作的結果,在聯合開發、聯合測試的基礎上,將產品技術的領先兌換成商業的價值。
此外,通過長期戰略,華為在5G技術體系、技術深度上能夠實現對社會應用的全流程支撐。比如為了最大化網絡容量,華為的室內分布式Massive MIMO算法孵化;針對行業特殊應用,華為與運營商聯合創新的超級上行,能夠實現高低頻協同,全時隙調度;為了環保,華為也拿出了主動能耗管理方案。
正是這一整套的創新體系流程,得以讓5G的能量散播到產業的邊邊角角,成為數位化轉型的基礎網,以最大動能駛向未來。
2020年,各行各業與無數人對5G新基建的期待,會推動華為繼續力敵萬夫、鼎革天地。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