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氏尖吻鯊 又名歐氏尖吻鮫、歐氏劍吻鯊,也被稱為哥布林鯊,是一種深海鯊魚。分布在世界各地溫帶和熱帶的海域,從太平洋的澳洲至大西洋的墨西哥灣。它們首先於日本的海域被發現。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目: 鼠鯊目 Lamniformes
科: 尖吻鯊科 Mitsukurinidae
屬: 尖吻鯊屬 Mitsukurina
種: 歐氏尖吻鯊 M. owstoni
歐氏尖吻鯊有一般鯊魚所有的體形。奇特的是它們的鰭並非尖的,而是低及圓的,臀鰭及胸鰭明顯的比背鰭大。
它們的尾巴就像長尾鯊般,上半葉比下半葉長。它們沒有尾前小窩及龍骨。歐氏尖吻鯊的眼睛小且沒有瞬膜。
歐氏尖吻鯊粉紅色的身體,在鯊魚中非常獨特,這是因它們的皮膚是半透明的,顯現出血管使得外觀看上去是粉紅色的。歐氏尖吻鯊的肝臟可以佔身體重量的25%。現時仍未知悉為何它們的肝如此大。
它的顎可以伸縮,當收縮時,外觀就像是一頭粉紅色而長吻的沙虎鯊。
前排牙齒很長及邊滑,後排的牙齒則適合壓碎食物。
歐氏尖吻鯊的顯著特徵是它的吻向前突起而形成一尖突,比其他鯊魚的更為長,以此偵測獵物。
捕食動作分析
一旦發現它的獵物,兩頜前移形成鳥喙狀,突然伸出攫取獵物。它們捕食不同種類的生物,主要以魷魚、蟹及深海魚類為食物。
每當看到它捕食的瞬間
總會聯想起電影中「異形」是樣子。
歐氏尖吻鯊在太平洋的分布很廣泛,曾於南非、澳洲及紐西蘭的海域發現。它們也出現於法屬蓋亞那的西大西洋,並馬德拉自治區及葡萄牙的比斯開灣出沒。在大西洋的另一端,歐氏尖吻鯊曾兩次在墨西哥灣被發現。
大部分被漁獵歐氏尖吻鮫都是在日本發生,尤其是在房總半島附近的海域。
歐氏尖吻鯊是深海的鯊魚,通常在水深約250米的海底生活。最深的記錄曾於水深1300米處發現。
現時對歐氏尖吻鯊的生殖仍是一無所知。雖然從來未有捕捉到懷孕的歐氏尖吻鮫,但作為鼠鯊目的一分子,推測它們亦都是卵胎生的。它們的受精卵會在母體內孵化,出生時已經是一頭幼鯊。
歐氏尖吻鯊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低危」物種。雖然很少會見到它們,但就其分布世界各地海域的情況,加上它很少作為副漁獲物被捕獲,故此推斷並沒有出現滅絕的合理危害。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指歐氏尖吻鯊最大的敵人將會是狩獵、意外死亡及水汙染。現時並沒有行動來保護它們。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郵 箱:iltaw_t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