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新發現:令人毛骨悚然的神奇現象

2020-12-05 讀芯術

全文共3689字,預計學習時長10分鐘

圖源:sciencenews

量子糾纏是一種經常被誤解的現象。不了解它的人可能會認為這又是老生常談了,明明用普通概率論就能輕易解釋。而對於了解的人來說,它是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神奇現象,以頗為神秘的方式解釋現實的本質。

事實上,量子糾纏兼具以上兩種特點。如果拋開現實世界的運作原理不談,那麼量子糾纏可以用普通概率理論來解釋。雖然它可能會出現超距幽靈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但只有當無法從多維角度思考它時,它才會成立。

首先,來講講什麼是量子糾纏?簡單地說,糾纏就是有兩個及以上量子系統,比如光子,它們只有單個量子態。從專業角度而言就是,系統組合的馮·諾依曼熵要小於單個系統的熵。馮·諾伊曼熵是普通熵的量子模擬,描述了量子態處於「純態」或「混態」的程度。

混態指的是普通概率,比如猜硬幣正反的遊戲。混態即是正面和反面的混合體,雖然看不見,但可以知道不是正面就是反面。因為硬幣只有兩種可能的狀態,所以熵不為零(與log2成正比)。

純態指的是狀態的量子疊加,其中一個粒子同時處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狀態。因此,若有一個量子態硬幣在處於正面和反面的疊加態中,那就不能說它是正面或反面,在被觀察到之前,它處於既是正面又是反面的狀態。因為正面和反面是單個量子態而不是兩個狀態的混態,所以其熵為零。

要明確的一點是:它處於一種確定的狀態,而不是兩種可能的狀態之一,儘管結果最終是隨機的。

圖源:Pixabay

一個糾纏態集意味著耦合系統作為一個整體是「純態」而非「混態」(純態的混合物也有,但此處不作討論)。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其有可能證明這樣一個觀點:當有兩個糾纏的粒子時,比如從π介子衰變中得到的兩個自旋相反的光子,測量其中一個,另一個必然是相關的,這取決於測量的哪個自旋方向的分量。

光子有兩個自旋分量,例如x和y。如果測量垂直自旋分量,它們根本不相關。如果測量平行自旋分量,則是完全相反的。如果以其他角度進行測量,它們就會根據選擇測量的角度的餘弦值相關。

糾纏本質上就如同測量一個物體,而該物體會把測量到的信息傳遞給另一個物體,因為在另一個物體上測量的信息似乎取決於如何測量第一個物體。

假設創建兩個光子,一個發送給筆者在四光年外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的同事,另一個發送給反方向四光年之外的波爾星飛船(B)上的科學家。如果玻爾星的研究人員和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研究人員同時進行測量,他們會發現測量結果相互關聯。然而,即使信息以光速傳播,也來不及抵達彼此所在的位置。

接下來講到的內容可能會稍顯奇怪,但在這之前筆者還要講一點關於量子力學中測量原理的題外話。

根據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在任一坐標系中,實驗人員只能測量自旋的一個分量(描述這一現象的專業術語叫做「自旋分量不交換」)。與位置和動量類似,一旦測量了單個粒子的一個自旋分量,就無法測量另一個。但是卻可以測量一個粒子的一個分量和另一個糾纏粒子的另一個分量,並通過結合這兩個測量結果得出這兩個粒子的完整自旋狀態。

例如,若測得A的x分量是正的,B的y分量是負的,那麼可以得出A的y分量是正的而B的x分量是負的。

愛因斯坦的波多爾斯基—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稱這是量子理論中的一個嚴重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畢竟,這並不是說你不可能知道單個量子粒子的完整自旋狀態。你只不過不能基於單一的粒子同時測量二者罷了。

當對一個純態的量子進行測量時,會使該狀態「坍縮」成該狀態的一個觀測值。這意味著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但似乎測量這一行為(粒子與宏觀測量儀器的相互作用)以某種方式從本質上使粒子從量子轉變為經典概率。

再來回顧一下星際實驗,A和B的相關結果並不罕見,因為這兩個光子是一起產生的。問題是,它們是相互關聯的,與兩位實驗者選擇的自旋分量測量值之間夾角的餘弦成比例。兩者之間必然存在某種信息傳遞,否則這是不可能的。創建兩個混態的自旋經典相關的光子(這意味著筆者只用了自己選擇的自旋粒子)並將它們發送出去,在該角度上,二者呈線性相關。

外星人和玻爾星的同事們得到他們所看到的相關性的唯一方法是,當測量光子時,二者是否相互獨立。這就是所謂的貝爾定理(Bell’s theorem)的基礎,即量子測量理論。

但既然測量時這兩個光子相距8光年,它們怎麼可能不是獨立的呢?這是不是違背了光速對信息傳遞的限制條件?這不是一種超距幽靈作用嗎?(超距幽靈作用指的是非局域的量子態,這完全取決於個人對量子力學的理解。)

在筆者看來,量子糾纏的奧秘與量子狀態相關。

首先,從量子粒子的角度來想像自旋狀態是什麼樣的。假設光子有一個小指針,類似於速度計上的指針,它可以隨機地轉動,在時空中呈現不同的角度。由於運動方向上的任何分量都會被相對論效應壓扁,指針會指向垂直於它的路徑。

現在,假設兩個完全糾纏在一起的光子(純態),二者自旋方向相反(就像一個介子的衰變一樣),那麼這兩個光子的指針將指向任一隨機方向,且無論它們相距多遠,其指向方向相反。這意味著,無論二者是相隔兩光年、四光年還是八光年,他們都將始終保持距離正好180度的指向角。

(有些人會說光子並不是隨機選擇的指向角度,而是存在於一個移動的概率場中,這個概率場將所有這些隨機角度都作為可能性來體現。筆者認為自己的圖更形象,而且這兩幅圖是等價的。這只是規範量子力學和費曼-卡克隨機方程之間的等價。)

除非光子之間的確存在信息傳遞,否則這似乎沒有意義,但還是有一個解決辦法。

圖源:unsplash

光子不是單個粒子,而是存在於時空中的被稱為世界線(world line)的單一結構的一部分。一條世界線僅僅是一個光子的路徑,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兩個光子屬於同一條世界線。如果作圖畫出來,它看起來就會像一個V形圖,V的底部是創建事件,V的兩個頂部是兩個測量事件。

理解糾纏的關鍵是把V看成一條世界線,而不是兩條獨立的世界線。在糾纏事件產生之時,這條世界線在時間上發生彎折。這就是四維思考的方式。

當光子沿著V傳播時,在每一個時刻,V作為一個整體從所有可能的V中隨機選擇(所有可能的狀態的空間稱為相空間)。因此,每一刻都包含著兩個光子的所有可能的自旋狀態。從專業角度而言,V也包括從發射器到檢測器的不同路徑,但此處僅涉及自旋。這種方法並不涉及量子概率論,只是一個純粹的經典概率模型,但其與世界線有關,與點粒子無關。

這就是二者的區別所在。

我們不是還在談論即時信息傳遞嗎?

是,但也不全是。我們所談論的是歷史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的隨機變化。因此,不存在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信息傳遞,過去和現在是作為一個整體變化的,這意味著過去不是固定不變的,未來也不是獨立變化的。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可怕的命題,但它完全符合量子理論。粒子狀態呈現出非局域性是因為它們是存在於時間和空間中的非局域物體,其歷史作為一個整體是隨機波動的。

經典系統,如氣體,同樣在時間的每一時刻隨機波動,但不會改變它們的歷史。量子力學認為,宇宙就像由世界線(或者是在場論中的「場」)組成的氣體一樣,隨機變化,但始終嚴格遵循能量守恆定律,角動量守恆定律及線性動量守恆定律。

人類的歷史呢?我們無從得知它是否是隨機波動的,因為我們身在其中,與它一同變化。但筆者認為,宏觀現象受同樣的波動影響,甚至當它們與量子現象相互作用時也是如此。這聽起來可能有些牽強。唯一的辦法就是沿著歷史的軌跡走下去,對於任何給定的量子系統都有且只有一個隨機選擇的世界線。這就是歷史,故事的結局。

筆者的方法是,假設量子歷史是動態的,並在通過第五維傳播時隨機波動。由於在第五維中傳播世界線的法則存在限制,產生自旋糾纏的角動量守恆。因此,一個粒子的任何變化都必須在另一個粒子上反映出來,反之亦然,兩者之間沒有信息傳遞,所有的事件都是局域性的。明顯的非局部性由世界線的非局部性結構來處理。

在量子系統與像我們這樣的宏觀系統相互作用時,它們會解碼,這意味著其波動可能會受到宏觀邊界條件的影響,而由於量子系統如同一個大的儲層,宏觀系統便既能吸收又能影響量子系統。

換句話說,測量可以是雙向的,它限制了粒子世界線的自由波動,就像它獲取粒子狀態信息一樣。

圖源:unsplash

雖然可以證明一個波動的歷史模型是與量子力學一致的,但即便考慮到量子的影響(例如宇宙射線對進化的影響),也絕無可能證明經典歷史也是波動的。所以,到目前為止,為人所知的大部分歷史可能都是固定不變的。

留言點讚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如轉載,請後臺留言,遵守轉載規範

相關焦點

  • 神奇的「心靈感應」現象,可能跟量子糾纏相似,目前還無法解釋
    心靈感應這種神奇的交流方式已經得到了科學家的證實,尤其是在雙胞胎身上,更容易發生心靈感應現象,比如其中一個受傷了或者心情不好,另一個就可以感應到對方的情況。這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現象,科學家也無法解釋,心靈感應到底是什麼原理,它又是如何發生的?
  • 量子力學:量子糾纏現象,是否揭示了另一個世界的存在?
    量子糾纏現象的發現是愛因斯坦為了說明量子力學理論的不完備性時舉出的一個例子,量子力學中,在兩個粒子通過特定的方法成為了一個整體的情況下,這兩個粒子的性質就會變成互相關聯的狀態,人們只需觀測到其中一個粒子的性質,就可以得知另一個粒子的情況。
  • 心靈感應或是一種量子糾纏現象,研究發現特殊的聯繫
    現代物理學中的量子物理學,無疑是一門新興的學科。隨著科學從宏觀進入微觀世界,我們對於宇宙和科學又有了新的認知。要知道,量子物理擁有非常神奇的特性,比如說量子糾纏,這一種無法用科學來解釋的現象。其指的是如果把一對量子相互分開,就算隔離上萬公裡的距離,只要一個量子發生變化,那麼另一個量子會同步進行變化,這就是量子糾纏,科學家把量子糾纏這種特性應用在了通信和計算機上面,我們發現這是一個跨時代的產物,如果可以完全應用的話,我們的生活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那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量子糾纏的例子呢?
  •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量子糾纏的定義
    科學家發現,一些非常小的粒子,比如原子,在觀察時確實會有變化。那麼有沒有可能組成椅子的這些原子在發現我們到來以後也會互相提醒,然後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呢?它們之間「通風報信」的速度遠遠超過光速,這個現象被稱為「遠距離鬧鬼」。  這就是量子糾纏,一個已經被證實的理論,你可能覺得很神奇,但是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神奇。  所以我曾經才寫過一篇文章《理解了「量子力學」,你會認為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並不是空穴來風》。
  • 神秘的量子力學現象—量子糾纏
    這是量子糾纏,量子糾纏似乎破壞了經典物理學的一些基本規則: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光傳播得快,它只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科學家們無法解釋這些粒子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是蟲洞嗎?未知的維度?還是愛的力量?現在科學家們嘗試新的實驗:將量子粒子從地面傳送到衛星上,再建立一個分銷渠道,允許每秒傳輸數上萬個光子糾纏對。如果實驗成功。那麼衛星就可以用於量子通信了。
  • 看一下量子糾纏,就能改變量子系統的性質,量子世界太神奇了!
    許多著名的實驗表明,觀察量子系統的簡單行為就能改變系統性質,這種現象被稱為「觀察者效應」,例如當有人窺視薛丁格貓的盒子後,它要麼死,要麼活(但不再是兩者都活)。觀察破壞了貓狀態的疊加,換句話說,破壞了描述貓處於兩種狀態概率的波函數。在一篇新研究論文中,物理學家進一步研究了測量如何影響量子糾纏,在這種情況下,量子糾纏相當於一個系統處於疊加狀態的程度。
  • 量子糾纏的具體機制之七:「分數維時空」的發現
    量子糾纏現象是當前所有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們都矛盾困惑、無法理解的神奇物理現象。量子糾纏現象對於我們來說之所以無法理解,既有當前的自然科學技術水平客觀限制造成的,又有當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滯後造成的。所以為了適應當前一些新的重大發現,我們必須進行哲學理論基礎革命,我們必須創立量子信息辯證唯物主義新的哲學理論。時空是什麼?時間是什麼?能量是什麼?物質是什麼?
  • 燒腦的量子糾纏,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竟與咖啡的冷熱聯繫起來了!
    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發現,量子力學最顯著的特徵之一量子糾纏,與熱化之間存在著很深的聯繫,熱化是物體與周圍環境達到熱平衡的過程,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相信很多人都熟悉熱敏化:只要想一想咖啡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達到室溫的;另一方面,量子糾纏則是另一回事。
  • 量子糾纏現象,是否暗示了一個「反宇宙」的存在?
    在量子力學中,在兩個粒子通過特定的方法成為了一個整體的情況下,這兩個粒子的性質就變成了互相關聯的狀態,我們只需要觀測到其中一個粒子的性質,就可以知道另一個粒子的情況了。這種現象就被稱為量子糾纏現象。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神奇的現象並不是只存在於理論上的,事實上這種現象已經得到了科學家們的證實,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還曾經將其稱為「鬼魅一般的超距作用」。
  • 科普:什麼是量子糾纏和量子計算?
    神奇的量子糾纏  量子世界很神奇,比如在量子通信中起著重要作用的「量子糾纏」,曾被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稱作「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美國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蘭克·維爾切克曾用《格林童話》中《兩兄弟》故事打比方:「量子糾纏」就像一對有「心靈感應」的雙胞胎,長得分不清彼此;他們也心靈相通,即便天各一方,弟弟有難,哥哥即刻得知。  量子糾纏是一種違反經典物理常識的量子現象。
  • 《量子糾纏的具體機制之二:「超時空」時空的發現一一量子態內時空!》
    量子糾纏現象是當前所有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們都無法理解的神奇物理現象。正是因為科學家們都無法理解,所以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量子糾纏的具體機制就越發顯得神秘。因此,如何從哲學上理解量子糾纏具體機制,成為了21世紀從科學理論上破解量子糾纏具體機制的最重要最關鍵最迫切第一步!
  • 時空本源是量子糾纏
    這種組合的關鍵可能是一種被稱為量子糾纏的奇怪現象,這是粒子之間可能存在的一種不可思議的關聯,兩個糾纏的粒子即使相隔很遠,對其中一個粒子進行操作也會對第二個粒子造成影響。IfQ的首席研究員、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學家維賈伊·巴拉蘇布拉馬尼亞恩說:「最近有人提出了一個極為誘人的方案:時空的結構是由更基本的某種『時空原子』通過量子糾纏編織而成的。如果這是真的,那實在是神奇。」
  • 心靈感應會不會是一種特殊的量子糾纏現象呢?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事實上,量子力學並不是現代產物,它早在1900年就被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的時候發現了。現代的量子力學只不過是在舊量子力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對於量子力學的了解其實跟我們對黑洞的了解差不多,只是知道它的存在和一些神秘的現象,可是對其背後的本質則完全不了解。那什麼是量子糾纏呢?
  • 量子?糾纏?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
    量子糾纏很不同卻也難以理解,不過也有方法可以讓它很容易被理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艾瑪爾(Amar Vutha)的解釋如下:圖解:糾纏是粒子性質間的一種「量子糾正」。(示意圖如上)量子計算機、量子密碼學和與量子相關的東西都經常在新聞中被報導。關於他們的文章不可避免的都會提到糾纏,量子物理學的性質使得這些神奇的裝置成為現實。愛因斯坦將糾纏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這個名字逐漸被人們了解認識。遠遠超過建造量子計算機、在其他方面理解和利用糾纏也是非常有用的。
  • 量子糾纏是在量子體系中沒有任何確定的意義
    量子糾纏是量子態物理中的一種特殊物理現象,被廣泛應用於應用物理和工程物理兩個領域。利用量子糾纏,可以使兩個分布在高維空間的電子具有獨立性。例如量子計算機中,通過加入量子通信衛星,量子計算機能夠實現跨越一個經典量子態到另一個經典量子態的轉換。
  • 《量子糾纏的具體機制之三:「熱熵、信息和物體」之間三角形關係的發現》
    量子糾纏現象是當前讓所有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們都無法理解的神奇物理現象。量子糾纏現象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物體之間信息相互作用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時空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熱熵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光量子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超光速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超導體、超流體、超低溫和超時空的內在關係到底是什麼?等等。我們仍在思考,上帝請別發笑。
  • 蟲洞與量子糾纏
    為了解決黑洞火牆的這個悖論,兩位作者在論文中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論述,而這有可能正是使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相融洽的關鍵。引發黑洞火牆悖論的起點在於量子糾纏現象,這種現象是在微觀領域由量子力學描述的一種奇特現象:兩個處於糾纏態的微觀粒子,無論它們之間相隔多遠,它們的狀態始終可以超越空間相互影響。
  • 量子糾纏的具體機制之四:超光速和「時空態波包」的發現
    量子糾纏現象是目前所有科學家和哲學家們都無法理解的神奇物理現象。於是,如果我們揭示了量子糾纏現象的具體機制,那麼就會導致人們哲學觀念的大革命、科學信仰的大革命和思維方式的大革命。1900年12月,普朗克第一次提出了黑體輻射的能量發射和吸收的「量子化假設」。他認為世界萬物之間的能量交換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能量單元即能量子hv。
  • 嘗試從通俗易懂的角度解釋鬼魅般的「量子糾纏」現象
    英國物理學家首次拍攝到的量子糾纏圖像有人開玩笑說:這就像是月亮,在你不看它時,它會在天空中的任何位置,在你看它時愛因斯坦給出了一個更加簡單的比喻:一幅手套分別裝進兩個盒子,放在地球兩端,打開其中一個盒子,發現是左手的手套,那麼另一個盒子裡面必然是右手的手套。盒子中手套的狀態是固定的,要麼是左手,要麼是右手,沒有什麼「既是左手又是右手」的「疊加態」,在打開盒子觀察的時候,我們只是看到了手套的早已確定的狀態而已,量子力學就是神棍,不可理喻。
  • 顛覆世界觀的詭異量子糾纏
    如果說在物理學中哪種現象最為神奇,恐怕非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發生在量子世界的一種波動性疊加幹涉現象。在量子力學裡,當幾個例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則會綜合成為整體,並且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