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衛星獲得首批數據,質量良好

2021-01-20 測繪學報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15日上午,我國首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在酒泉成功發射。16日10時46分25秒,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屬的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喀什站在第十六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的首軌下行數據,並將所接收的衛星數據實時傳送至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科學任務大廳。

衛星首軌任務時長4分55秒,接收數據量約2.1GB,密雲站和三亞站也同時成功實現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的信號跟蹤。接收到的數據顯示,高能D模塊粒子監視器和空間環境監測器開機工作,有效載荷監視正常、衛星數據質量良好。目前,首軌數據產品已分發至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未來5天,「慧眼」的其他有效載荷將陸續開機工作。衛星在經歷為期5個月的在軌測試和標定後,將正式進入在軌運行階段,實現寬波段、大視場、大有效面積的X射線空間觀測,推動我國在國際激烈競爭的高能天體物理觀測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更多精彩內容:

顛覆!陶闖提出的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的五大定律


五代傳承師資團隊煉成記


《測繪學報》2017年第5期網刊發布


楊元喜院士:未來我國要構建無處不在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體系


78歲院士劉先林穿舊鞋坐高鐵 二等座上仍不忘備課


如何評價 Google推出的室內定位技術VPS?


北鬥專輯|張小紅:BeiDou B2/Galileo E5b短基線緊組合相對定位模型及性能評估


想著為國家和人民做事,就充滿活力——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專訪78歲李德仁雙院士


武大測繪學院李星星教授獲歐洲地學聯合會傑出青年科學家獎


再不去把握這九大空間信息趨勢, 等著被顛覆吧!


徵稿| 2017測繪地理信息前沿技術論壇(無人機測繪技術及應用專場)徵文通知



權威 | 專業 | 學術 | 前沿

微信投稿郵箱 | song_qi_fan@163.com



微信公眾號中搜索「測繪學報」,關注我們,長按上圖二維碼,關注學術前沿動態。

歡迎加入《測繪學報》作者QQ群: 297834524


進群請備註:姓名+單位+稿件編號



相關焦點

  •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成功獲得首批數據
    據國防科工局報導,6月16日10時46分25秒,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喀什站在第十六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的首軌下行數據,並將所接收的衛星數據實時傳送至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科學任務大廳。 衛星首軌任務時長4分55秒,接收數據量約2.1GB,密雲站和三亞站也同時成功實現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的信號跟蹤。
  • 中國「慧眼」衛星發現距離黑洞最近高速噴流
    2018年3月,編號「MAXI J1820+070」的黑洞X射線雙星(由一個幾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和一個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發生爆發,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是天空中最亮的X射線源之一。「慧眼」衛星快速反應,對這一重要天體進行長達幾個月的高頻次定點觀測,並獲得了海量觀測數據。
  • 中國「慧眼」衛星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
    (中科院高能所「慧眼」衛星團隊 供圖)低頻QPO起源於圍繞黑洞進動的高速噴流的藝術想像示意圖。(中科院高能所「慧眼」衛星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慧眼」(HXMT)衛星又有重磅發現——其最新觀測結果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這對於研究黑洞附近的廣義相對論效應、物質動力學過程和輻射機制等具有重大意義。
  • 中國的慧眼衛星,發現了黑洞的「秘密」
    但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HXMT)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狀況。慧眼衛星的有效能段為1keV~250keV,並且在30keV以上具有最大的有效面積,科學家們期待慧眼在一些黑洞中探測到30keV以上的低頻QPO現象,從而對相關理論模型進行更加嚴格的檢驗。
  • 中國的慧眼衛星,發現了黑洞的「秘密」
    但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HXMT)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狀況。慧眼衛星的有效能段為1keV~250keV,並且在30keV以上具有最大的有效面積,科學家們期待慧眼在一些黑洞中探測到30keV以上的低頻QPO現象,從而對相關理論模型進行更加嚴格的檢驗。
  • 慧眼衛星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
    但在慧眼衛星之前,X射線衛星只具有在30 keV以下的能區研究低頻QPO的能力,很難區分這些模型。慧眼衛星的有效能段為1-250 keV,並且在30 keV以上具有最大的有效面積,科學家們期待慧眼在一些黑洞中探測到30 keV以上的低頻QPO現象,從而對相關理論模型進行更加嚴格的檢驗。
  • 「慧眼」衛星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
    (圖片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供)本報北京9月23日電(記者齊芳、通訊員王晨芳)我國首顆空間X射線衛星「慧眼」衛星在高於200千電子伏特(keV)的能段發現了黑洞雙星系統的低頻準周期振蕩(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QPO),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能量最高的低頻QPO現象。
  • 首席科學家揭秘給衛星取名:「慧眼」有中英文名還有暱稱!
    ,理解高能劇烈爆發天體的基本屬性,研究宇宙深處大質量恆星的死亡以及中子星併合等過程中黑洞的形成。5、「慧眼」研製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與難題是什麼?「以前中國沒有自己的太空望遠鏡,分析研究都得用國外的衛星數據。好的科學成果人家都做完了,我們只能在別人的歷史資料庫中發掘。」張雙南說,研究只能依靠別人的數據和儀器,讓每一位相關的中國天文學家都很難受。「用人家的二手數據,就像在撿漏」。
  • 「慧眼」衛星觀測到距離黑洞最近的相對論噴流
    我國首顆空間X射線衛星慧眼衛星在高於200千電子伏特(keV)的能段發現了黑洞雙星系統的低頻準周期振蕩(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QPO),...但在「慧眼」衛星之前,X射線衛星只具有在30keV以下的能區研究低頻QPO的能力,很難區分這些模型。「慧眼」衛星的有效能段為1-250keV,並且在30keV以上具有最大的有效面積,科學家們期待「慧眼」的發現能對相關理論模型進行更加嚴格的檢驗。
  • 航天歷史上的今天|慧眼衛星發射升空
    轉載請註明:【文章轉載自公號:中國航天科普(id:space-more)】2017年6月15日,慧眼衛星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慧眼」全稱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衛星工程研究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前沿問題的自主創新重大空間科學項目,該星的投入使用使我國高能天文研究進入空間觀測的新階段,對提高我國在空間科學領域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 「慧眼」首發!!我國首顆硬x射線望遠鏡衛星
    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慧眼」全稱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XMT),衛星設計壽命4年,呈立方體構型,總質量約為2500 kg,裝載高能、中能、低能X射線望遠鏡和空間環境監測器等4個探測有效載荷,通過巡天觀測、定點觀測和小天區掃描3種工作模式,能夠實現寬波段、高靈敏度、高解析度的X射線空間觀測。可觀測1~250keV能量範圍的X射線/硬X射線和200keV~3MeV能量範圍硬X射線/軟伽馬射線爆發現象。
  • 我國慧眼衛星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
    慧眼衛星發現了離黑洞最近的噴流產生的準周期調製信號慧眼衛星是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中科院高能所是慧眼衛星項目提出單位,並牽頭負責衛星有效載荷、地面應用系統和科學研究工作。然而,在慧眼衛星之前,X射線衛星只具有在30 keV以下的能區研究低頻QPO的能力,很難區分這些模型。慧眼衛星的有效能段為1-250 keV,並且在30 keV以上具有最大的有效面積,科學家們期待慧眼在一些黑洞中探測到30 keV以上的低頻QPO現象,從而對相關理論模型進行更加嚴格的檢驗。
  • 我國慧眼衛星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
    慧眼衛星發現了離黑洞最近的噴流產生的準周期調製信號慧眼衛星是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中科院高能所是慧眼衛星項目提出單位,並牽頭負責衛星有效載荷、地面應用系統和科學研究工作。此次研究由中科院高能所、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德國圖賓根大學、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
  • 慧眼如「矩」巧識星--中國數字科技館
    2017年6月15日,伴隨著西部戈壁灘上的一聲巨響,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簡稱HXMT)衛星「慧眼」。  緊接著的一星期,慧眼上的高能、中能、低能3組X射線望遠鏡陸續開機,下傳數據良好,在軌測試和數據分析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  2018年1月30日,慧眼正式交付,投入使用。
  • 「慧眼」衛星新進展
    2020-09-22 17:55:34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慧眼」衛星新進展 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董瑞豐)「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公布最新觀測結果:在高於200千電子伏特的能段發現了黑洞雙星系統的低頻準周期振蕩,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能量最高的低頻準周期振蕩現象。
  • LIGO發現新的引力波 中國慧眼衛星做出重要貢獻
    原標題:LIGO發現新的引力波 中國慧眼衛星做出重要貢獻   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HXMT望遠鏡,於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
  • 慧眼衛星又有新發現
    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衛星又有新發現。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高能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利用慧眼衛星在高於200千電子伏特(keV)的能段發現了黑洞雙星系統的低頻準周期振蕩,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能量最高的低頻準周期振蕩現象。研究表明,該振蕩起源於黑洞視界附近噴流的進動。
  • 【天文百科】慧眼衛星新發現!這個「冕」竟能逃離黑洞
    「慧眼」衛星首次探測到冕的動力學演化。 通過分析慧眼衛星觀測數據,來自武漢大學和中科院高能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黑洞雙星中發現,通常稱為冕的等離子體流可以逃離黑洞強引力場,向外高速運動,並且首次在黑洞雙星中觀測到冕的速度演化。研究表明,冕趨向黑洞收縮的同時,也以接近光速向外運動,而且冕的尺度越小,速度越大。這項成果為研究冕在黑洞吸積過程中的運動提供了重要依據。黑洞吞噬恆星的過程,通常以「雙星共舞」的形式展開。
  • 慧眼衛星又有新發現 窺見距離黑洞最近的噴流
    原標題:慧眼衛星又有新發現 窺見距離黑洞最近的噴流 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衛星又有新發現! 9月2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高能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利用慧眼衛星在高於200千電子伏特(keV)的能段發現了黑洞雙星系統的低頻準周期振蕩,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能量最高的低頻準周期振蕩現象。研究表明,該振蕩起源於黑洞視界附近噴流的進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天文學》上。
  • 「慧眼」X射線天文衛星以專輯形式發布一批成果
    近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高能天體物理學期刊》以專輯形式發布了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的部分技術和科學結果,共包括21篇論文。《高能天體物理學期刊》主編Diego F. Torres和「慧眼」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共同撰文對該專輯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