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陽輻射:氣溫由低緯向高緯 降低 (低緯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大、晝長較長)
2、大氣環流:
(1)由較低緯吹向較高緯的風較暖,如: 西風帶、夏季風等
(2)由較高緯吹向較低緯的風較冷,如: 信風帶、極地東風帶、冬季風等
3、海陸位置:
(1)冬季大陸比海洋氣溫 低 ,冬季大陸等溫線向 低緯 凸出;
如上圖,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等溫線此時向低緯凸出
(2)夏季大陸比海洋氣溫 高 ,夏季大陸等溫線向 高緯 凸出。
如上圖,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等溫線此時向高緯凸出
4、洋流:
(1)暖流經過的地區氣溫相對較 高 ,等溫線向 高緯 凸出;
【舉例1】如上面「世界一月平均氣溫圖」中:
①西歐沿海等溫線向北凸出,主要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
②澳大利亞東側等溫線向南凸出,主要是受東澳大利亞暖流影響。
(2)寒流經過的地區氣溫相對較 低 ,等溫線向 低緯 凸出。
【舉例2】如上面「世界七月平均氣溫圖」中:
①非常西側、澳大利亞西側、南美洲西側等溫線均向北凸出,分別是受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亞寒流、秘魯寒流影響;
②北美洲西側20℃等溫線向南凸出,主要是受加利福尼亞寒流影響。
5、地形:(以中國地形為例)
我國1月份等溫線分布圖
(1)同緯度地區,海拔高,氣溫低。
a.我國東北地區24℃和16℃等溫線向北凸出。原因:地勢比東西兩側低,氣溫比同緯度東西兩側更高。
b.我國0℃等溫線在青藏高原上明顯向南凸出。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2)高大的地形區成為溫暖或寒冷氣流的屏障。
【舉例3】天山、秦嶺、南嶺等山地對冬季風有阻擋作用,使這些山脈南北坡熱量條件差異明顯:天山以北屬於中溫帶,天山以南屬於暖溫帶;
秦嶺對冬季冷空氣有明顯的阻隔作用,使秦嶺成為我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3)平原地區,氣流暢通無阻,加劇冷熱變化程度。
【舉例4】美國中部地形以平原為主,山脈多呈南北走向:
①使冬季北方的冷空氣能夠長驅南下,直達墨西哥灣沿岸;
②使夏季來自南方的暖溼氣流可以長驅北上。
(4)陽坡氣溫高於陰坡;背風坡氣溫高於迎風坡。
【2016年10月浙江選考卷】下圖為我國西北乾旱區某地河谷剖面圖。該河谷兩側山坡植被景觀截然不同,一側植被茂盛,另一側植被稀疏。完成24、25題。
25.該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側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①側,光照較強 B.②側,熱量較多
C.①側,蒸發較弱 D.②側,降水較多
(5)盆地地區一般是夏季的炎熱中心。
【思考】新疆吐魯番盆地是我國夏季最熱的地區,原因有哪些?
① 夏季正午太陽高度大
② 緯度較高,夏季白晝長,日照時間長
③ 多晴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少,太陽輻射強
④ 盆地地形,不易散熱,且外邊氣流越過山地下沉時,增溫作用強,形成焚風
⑤ 沙漠廣布,增溫快
(6)高原地區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
【舉例5】青藏高原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的原因何在?
a.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氣溫高,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弱,氣溫低,故氣溫日較差大;
b.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季氣溫較低。冬季受冷空氣影響小,氣溫不是很低,故氣溫年較差小。
(7)山頂氣溫日較差小於山麓地區。
山頂與地面接觸面積小,受地面氣溫變化影響小,故氣溫日較差小;山麓與地面接觸面積大,受地面影響明顯,氣溫日較大大。
6、地面物質組成:影響反射率,如南極極冰對太陽輻射有很強的反射率。
7、人類活動:改變大氣成分、地面狀況,釋放人為廢熱等。
1、大氣環流:
(1)氣壓帶:低壓控制地區氣流 上升 ,水汽易冷卻凝結形成 對流 雨。高壓控制地區氣流 下沉 ,多 晴朗 天氣。
(2)風帶:由海洋吹向陸地的風,從海洋帶來豐富的水汽形成豐富的降水,如 盛行西風 、 夏季風 等;由陸地吹向海洋的風,水汽含量小,降水少,如 信風帶 、 冬季風 等。
【舉例6】
a.熱帶雨林氣候(多雨):全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b.熱帶沙漠氣候(少雨):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c.溫帶海洋性氣候(溼潤):全年受盛行西風帶控制
d.季風氣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夏季受夏季風(向岸風)控制,冬季受冬季風(離岸風)控制
(3)天氣系統:
①氣旋控制的地區氣流上升,多 氣旋 雨,反氣旋控制的地區氣流下沉,降水少。
【舉例7】
A地受反氣旋控制,多下沉氣流,天氣晴朗
B地受氣旋控制,氣流上升,多陰雨天氣
②冷鋒、暖鋒、準靜止鋒控制的地區,暖氣團抬升,水汽易冷卻凝結形成 鋒面 雨。
【舉例8】我國東部鋒面雨帶的推移
a.春夏之交,夏季風開始在華南一帶盛行,同時北方冷空氣仍較活躍,冷暖空氣多交綏於華南地區,常出現暴雨
b.6、7月份,隨著夏季風向北推進,冷暖空氣再交綏於江淮地區,形成江淮梅雨
c.7、8月份,隨著夏季風的進一步北移,多雨帶移到華北和東北地區,出現北方盛夏暴雨季節。
d.9、10月份,自北向南雨季結束,全國大部分地區秋高氣爽
2、海陸位置:沿海地區水汽充足,內陸地區空氣中水汽含量小。
3、洋流: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有 增溫增溼 的作用,降水較多;
寒流對沿岸地區氣候有 降溫減溼 的作用,降水較少。
【舉例9】
a.圖中紅色圓圈中的沿海部分區域降水較多,暖流增溫增溼是成因之一
b.圖中藍色圓圈中的沿海部分區域降水較少,寒流降溫減溼是成因之一
4、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舉例10】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以西是盛行西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以東是盛行西風的背風坡,降水少,形成溫帶草原氣候和溫帶沙漠氣候。
【舉例11】巴西高原東南部是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多;0°-30°S安第斯山脈以西是東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少。
5、下墊面:植被覆蓋率高,水域面積大的地區,大氣中的水汽充足,降水較多;裸地水汽含量少,降水少。
6、人類活動:雨島效應
三、氣溫的變化
1、氣溫的時間變化
(1)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 14時 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 日出前後
(2)年變化:
最熱月:北半球陸地為 7 月,海洋為 8 月
最冷月:北半球陸地為 1 月,海洋為 2 月
2、氣溫的垂直變化
(1)對流層大氣隨高度增加氣溫逐漸 降低 。
原因是 對流層大氣熱量主要來源於地面輻射,海拔越高,吸收的地面輻射越少。
(2)逆溫現象
在對流層,氣溫垂直分布的一般情況是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約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但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中也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現象,稱為逆溫現象。
①輻射逆溫:
晴朗無雲的夜間或黎明,大氣逆輻射較弱,地面輻射散失熱量多,近地面氣溫迅速下降,而高處大氣層降溫較慢,從而出現上暖下冷的逆溫現象。 這種逆溫現象 黎明前最強,日出後逆溫層自下而上消失。
②平流逆溫:
當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卻的地面、水面上時,底層空氣因受地面、水面的影響迅速降溫,上層空氣因距離較遠,降溫較慢,於是產生逆溫。逆溫的強弱,主要由暖空氣和冷地表面的溫差決定。溫差大,逆溫越強。冬半年,在中緯度的沿海地區,因為那裡海陸的溫差顯著,當海上暖空氣流到大陸上時,常常出現逆溫。
③地形逆溫:
山坡上的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的較暖空氣被冷空
氣抬擠上升,從而出現溫度的倒置現象。這樣的逆溫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條件下形成的,所以又稱為地形逆溫。如美國的洛杉磯因周圍三面環山,每年有200多天出現逆溫現象。
④鋒面逆溫:
對流層中,冷暖空氣相遇,暖空氣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氣的上面出現逆溫
(3)逆溫的影響
①阻礙空氣的垂直運動,不利於煙塵、汙染物的擴散,加劇大氣汙染。
②有利於霧的形成,使能見度變差,影響交通安全。
四.世界各大洲氣候類型的分布及成因
(一)亞洲
①溫帶大陸性氣候
②溫帶季風氣候
③亞熱帶季風氣候
④熱帶季風氣候
⑤熱帶雨林氣候
⑥熱帶沙漠氣候
⑦地中海氣候
⑧極地氣候
(二)北美洲
①溫帶大陸性氣候
②地中海氣候
③溫帶海洋性氣候
④高原山地氣候
⑤亞熱帶溼潤氣候
⑥熱帶沙漠氣候
⑦熱帶草原氣候
⑧熱帶雨林氣候
⑨極地氣候
【思考1】③處溫帶海洋性氣候狹長分布的原因?
受山脈阻擋,來自太平洋的暖溼氣流難以深入,使其局限在山脈以西,呈南北狹長分布。
【思考2】⑧處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原因?
a.夏半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氣流上升,降水多
b.冬半年受東北信風帶控制,位於東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
(三)南美洲
①熱帶雨林氣候
②熱帶草原氣候
③亞熱帶溼潤氣候
④高原山地氣候
⑤地中海氣候
⑥溫帶海洋性氣候
⑦熱帶沙漠氣候
⑧溫帶大陸性氣候
【思考3】①處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廣的原因?
a.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氣流上升,多對流雨
b.北側、南側、西側為高原山地,東部地形平坦開闊,東南信風和東北信風從大西洋帶來豐富的水汽,遇地形阻擋,氣流抬升形成地形雨
c.沿岸暖流對氣候有增溫增溼的作用
【思考4】⑦處熱帶沙漠氣候狹長分布的原因?
a.受安第斯山脈阻擋,該地位於東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少
b.秘魯寒流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溼的作用
c.部分地區還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降水少
【思考5】⑧處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形成原因?
受安第斯山脈阻擋,該地位於西風帶的背風坡,降水少。
(四)歐洲
①地中海氣候
②溫帶海洋性氣候
③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極地氣候
【思考6】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廣的原因?
a.西歐緯度大多位於北緯40°-70°之間,受西風帶影響時間長
b.地形以平原為主,山脈多東西走向,有利於西風深入內陸
c.北大西洋暖流對氣候有增溫增溼的作用
d.海岸線曲折,大陸輪廓破碎,使海洋影響深入內陸
(五)非洲
①熱帶雨林氣候
②熱帶草原氣候
③熱帶沙漠氣候
④地中海氣候
⑤熱帶草原氣候
⑥熱帶雨林氣候
⑦熱帶雨林氣候
【思考7】北非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廣的原因?
a.全年受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降水少
b.西側寒流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溼的作用
c.東側高原阻擋印度洋水汽進入
【思考8】⑤處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原因?
東非高原,海拔高,氣溫較低,對流不旺盛,降水偏少
【思考9】⑥處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原因?
a.位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
b.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溼的作用
【思考10】⑦處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原因?
a.靠近赤道,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降水多
b.夏季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向右偏轉形成西南季風,從海洋帶來豐富的水汽,降水多
c.幾內亞灣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溼的作用
(六)大洋洲
①熱帶沙漠氣候
②熱帶草原氣候
③地中海氣候
④溫帶海洋性氣候
⑤亞熱帶溼潤氣候
⑥熱帶雨林氣候
【思考11】⑥處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原因?
a.位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
b.東澳大利亞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溼的作用
【思考12】⑤處亞熱帶溼潤氣候分布面積較小的原因?
受東部山脈阻擋,來自太平洋的暖溼氣流難以深入內陸
【思考13】澳大利亞中部和西部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廣的原因?
a.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氣流下沉,降水多
b.西側受寒流影響,降溫減溼
【思考14】澳大利亞西北部季風的風向及成因?
a.冬季該地受東南信風控制
b.夏季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帶向南移動,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轉,形成西北季風
來源:溫州市地理核心素養命題組
公眾號試卷及答案、重點解析word文本見會員版或知識星球上:https://t.zsxq.com/fM3FIie,知識星球上還有一些課件、視頻等資源。
知識星球是一個知識交流的APP平臺,是內容創作者連接鐵桿粉絲,做出高品質社群,是一個同公眾號配套的可自主下載的移動資料庫,給你一個學習、交流、分享的空間。
怎麼玩轉知識星球
1.雙擊滑鼠左鍵,打開「360安全瀏覽器」
2.在搜索框內輸入「知識星球」,點擊「搜索」
3.打開知識星球的網頁版
4.掃一掃二維碼就可
5.微信小程序版:在微信裡搜索「知識星球+」,就能找到並訪問知識星球的小程序版本。
如何加入「高中學考選考地理」及相關知識星球:只要掃一下或長按下方的二維碼就行了!
地理選考原始分差一分,高考賦分差三分!!
想試用公眾號WORD文檔的,請寫郵箱!
想同步發你公眾號WORD文檔!就加入VIP!
想自主下載已發資料!就加入知識星球!
歡迎師生、家長們諮詢!!
歡迎備課組長、課代表垂詢!!
可留言或加QQ2429204468聊!
高考路漫漫,我們陪你一起走!
【技巧】常考點:氣壓分布圖
【技巧】如何解地理成因類試題?
【技巧】光照圖的判讀技巧匯總,考試高分的正確打開方式!
【技巧】如何解關於氣候特點及成因的問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