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生今世說
6月7日,沙特阿美宣布將上調7月份銷往全球各地的石油價格。其中,將銷往亞洲地區的「輕質原油價格上調每桶6.10美元」,將銷往西北歐各國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升水0.30美元/桶,銷往美國的石油價格「升水1.35美元/桶」……
有不少媒體報導,這或將大大增加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的石油進口成本,尤其是咱們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現在沙特再度上調石油價格,將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得出這種觀點的媒體,顯然是不了解相關情況。
在今年3月份,沙特曾與俄羅斯在石油減產方面發生了分歧,於是沙特採取了大幅增加石油產量的報復手段,並宣布「增產的石油將主要銷往歐洲」。當時就有媒體指出:這不是沙特「厚此薄彼」,是因為沙特這次增產的主要是「輕質原油」。
輕質原油,是歐洲國家主要購買的石油類型,沙特的目的是為了和俄羅斯搶佔歐洲客戶。咱們中國在國際上主要購買的是「中質原油和重質原油」,且中國對石油的需求量整體是不斷上漲,而國內石油產量增長有限。
這意味著,沙特並不擔心中國市場會出現大問題,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都將是沙特的主要大客戶之一。但沙特卻擔心俄羅斯增產石油會搶佔沙特在歐洲各國的市場份額(歐洲單個國家對石油的需求度有限,容易被俄羅斯擠佔市場),於是計劃增產「輕質原油」,搶回市場。
回到本次沙特上調油價的新聞,我們發現「7月份,將銷往亞洲地區的輕質原油價格上調每桶6.10美元」,這裡面的重點是「輕質原油」,並非是我們主要購買的「中質原油和重質原油」,對我們的影響暫時不是很大。
小知識:輕質原油密度較低,裡面的「雜質」比較少,開採和煉油工藝流程和技術相對沒有那麼複雜;重質原油的雜質含量:重質原油密度更高,裡面的高餾成分較多,也就是「雜質」較多,開採和煉油的工藝流程和技術比較複雜。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在國際上進口的石油不以「輕質石油原油」為主呢?這主要是因為,要考慮到石油原油和石油冶煉設備的匹配。在建設煉油廠的時候,需要根據石油類型選擇不同的設備。如果設計的時候,選擇的是「重質原油」,以此作為各項設備的調製標準,以後就都要使用「重質原油」。
若突然換成「輕質原油」,那設備故障率會大幅提升,成品油的質量都會下降,會導致企業虧損。或許又有網友要刨根問底了,為什麼我們的煉油廠大部分都對應的是「中質原油和重質原油」呢?
這就需要回到我們中國自己開採的石油原油特點上。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石油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且我們國內開採的石油就主要是「中質原油和重質原油」,我們的標準、工藝以及煉油廠都因此形成了使用中質和重質原油的「慣性」。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