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食品領域對分析儀器的需求

2020-12-01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2015年即將過去,很多單位已經開始了年終總結和計劃,食品領域的五年規劃也是如此。「十二五」食品安全科技支撐計劃碩果纍纍,集中在食品安全高新檢測技術研究與產品研發、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研究、食品安全溯源控制及預警技術研究與推廣示範、食品非法添加物篩查技術和裝備研發等領域。「十三五」還在緊張的制定中,具體規劃內容仍無從得知,然而中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首席科學家吳永寧在會議中透露了「十三五」重點研究計劃總體思路。他介紹說,「在創新危害識別技術、突破前沿評估技術、集成溯源預警技術、發展安全控制技術等總體思路下將實現五個轉移」。我們具體來看這「五個轉移」將會對分析儀器帶來哪些影響。

  突破人源性細胞體外替代毒性測試

  「十三五」規劃五個轉移中第一條就是「以動物實驗為基礎的傳統評估技術向人為基礎的新型評估技術的轉移」。新的《食品安全法》將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評估中的毒性測試通常以動物試驗為主,然而以動物實驗結果進行的風險評估與實際仍有很大出入,因此該項轉移具有很大的實用性。

  該項轉移的關鍵技術領域是「突破人源性細胞體外替代毒性測試」。該技術可分為兩步,分別是人源性細胞株的培養及毒性測試機制。毒性測試機制很複雜,包括中國人群食品過敏成因與免疫識別機制、食品中病原生物耐藥性傳播機制、食源性致病菌的腸道分子生態學以及作用機制等。在這些基礎研究領域中需要大量的生命科學儀器,例如:基因測序流式細胞儀PCR等。2014年,全球生命科學儀器市場銷售額超過400億美元,並以6%的速度增長,預計將來5年內將有長足的發展。

  未知物篩查類儀器將大行其道

  「食品化學危害物檢測從定向檢測到非定向篩查的轉變」同樣列在「十三五」規劃的五個轉移中。目前我國的食品化學危害物檢測主要以定向檢測為主,即已經確定了檢測目標物,然後按照標準和流程把它檢測出來。但是這種方法並不能有效的預防未知潛在危害物,例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事件發生後我們才開始研究這個危害物是什麼,如何檢測它。

  其實食品中的未知物的篩查研究,國內已經有很多單位在做。如果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中心的張朝暉、國家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冼豔萍等。使用的儀器包括高分辨質譜生物晶片技術核磁共振紅外光譜儀等。此次將食品化學危害物未知物篩查作為「十三五」規劃重點,將對未知物篩查儀器的研發、應用和研究起到促進作用。

  基因測序在微生物診斷溯源領域發力

  「微生物診斷溯源由傳統技術向下一代全基因測序轉移」是「十三五」規劃中的既定目標。目前,微生物導致的食源性疾病廣受關注,而常用的微生物檢測的主要方法有培養法以及利用微生物的抗原、核酸或一些小分子來指示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微生物的全基因測序技術成熟後,不僅能快速檢測特定、已知微生物,也可以將「未知」微生物無論是細菌、真菌或者是病毒等通過一次實驗全部篩出來。不僅能快速診斷由微生物導致的食源性疾病並溯源,對新興抗體的識別和製備技術的發展都有助益。

  應用基因測序進行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檢測將主要集中在全國的醫療衛生機構。截至2015年5月,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98.7萬個,其中,醫院2.6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2.2萬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5萬個,其他機構0.3萬個。

  其中,醫院中:公立醫院13326個,民營醫院13153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490個,衛生監督所(中心)3093個。

  分析儀器將應用在食品生產全鏈條

  「五轉移」第四條是「食品安全控制理念從HACCP向脆弱性評估為基礎全程控制轉變」。 其關鍵技術領域包括:食物鏈脆弱性評估、產品真實性溯源、產地汙染(農獸藥、重金屬、真菌毒素和海洋毒素等)與農畜水產品安全控制等技術等。

  近些年來,一些專家學者一直呼籲從種、養殖等源頭控制食品安全。此次納入「十三五」規劃中可以預見到分析儀器將應用在食品生產全鏈條。主要分析儀器類別可包括:產地汙染中應用在農殘檢測的氣相色譜儀氣質聯用儀,獸藥殘留檢測的液相色譜儀液質聯用儀,重金屬檢測的原子吸收光譜儀原子螢光光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質譜聯用儀等,以及真菌毒素和海洋毒素檢測類儀器。同時也將促進食品安全現場和在線監管所需的新型試劑與裝備的研發。

  溯源預警從分散趨於統一

  「溯源預警從分散趨於統一」是「十三五」規劃中「五轉移」中的第五條。目標是研究「食品安全信息傳播規律和預警的大數據匯聚融合理論」「開發食品安全風險預警的大數據系統」,倚重大數據對某個區域或某種食品進行風險預警。

  其實溯源預警在有些省份已經開始實施,如吉林省政府採購吉大·小天鵝公司生產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儀配備到省內蔬菜批發市場、超市等單位,檢測數據通過設備的上傳功能進行上傳,並標記數據檢測所在地。可直觀的顯示出省內食品安全狀況,對食品安全進行有效風險預警。但是有的省份出於檢測設備沒有數據上傳功能或沒有建立溯源機制,或有溯源機制的省份由於溯源內容、預警評判指標等不同,而不能在全國產生協同效應。此次將溯源預警從分散趨於統一,將對分析儀器的數據傳輸、儲存、分析等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

  食品快速檢測儀器潛力無限

  近來,食品快速檢測產品市場迅速增長。除「十三五」給分析儀器市場帶來的影響外,新《食品安全法》的頒布為食品快速檢測產品帶來了春天。新《食品安全》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快速檢測可以作為質監、工商、食品藥品等政府管理部門進行初步篩查的手段。

  各協會學會也在積極推進快速檢測標準化工作,如,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在全國儀器分析測試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81工作的基礎上,組建《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準委員會》,並啟動了制定篩檢技術CAIA 標準(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準)項目的徵集工作。全國質量監管重點產品檢驗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尹建軍也曾說,「將要籌建『全國質量監管重點產品檢驗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食品安全快速檢驗方法專業工作組』」。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快速檢測技術及儀器專業委員會也於2014年成立。

  食品快速檢測儀器種類很多,除統稱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儀食品品質檢測儀外,還包括牛奶分析儀農藥殘留速測儀穀物分析儀食用油品質分析儀等。除此之外,眾多廠商也在開發多種快速檢測儀器,如歐普圖斯(蘇州)光學納米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雷射拉曼光譜儀、上海矽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離子遷移譜快速檢測儀、蘇州派爾精密儀器有限公司開發的基於長光程紫外光譜技術的高精度植物油檢測儀等。

  據統計,2014年全國食品快速檢測儀器市場約20億元,隨著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快速檢測標準和產品標準的逐步完善,未來食品快速檢測產品市場將潛力無限。

撰稿:孫立桐

相關焦點

  • 實驗室儀器行業「十二五」成果回顧與「十三五」機遇展望
    ④更智能,它不僅能時刻監視自身的工作狀態並顯示出來,還能夠通過豐富的接口和其他設備,計算機連結協同工作,處理複雜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匯總。⑤更好的適應性,進一步提高電子分析天平對工作環境的適應,使其能在更寬的領域中正常工作。
  • 2017年食品安全檢測儀器市場現狀及前景分析
    與此同時,因地方快檢實驗室的雨後春筍般建立,多數檢測設備的檢測能力、涉及項目、甚至檢測的精準度均難以確定,如何能提高儀器研發、應用技術研發,將食品檢測儀器做小做精成為每一個國產食品企業不可輕視的問題。前景分析:年市場規模過千億元 2020年將達萬億著國家對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的加大,各級政府對於儀器設備、科研經費的投入也在增加。
  • 2020年中國實驗室分析儀器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下遊需求...
    實驗分析儀器產量方面,根據上海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19年我國共計製造實驗分析儀器2786968臺/套,相較於2018年的1971477臺/套,產品需求和有效供給實現躍升。  近年來,伴隨國家轉型升級進程的深入推進以及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的迅速發展,實驗分析儀器的下遊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廣泛應用於環境監測、食品檢測
  • 蔣士強:食品安全對檢驗、檢測科學儀器的需求
    原題目:構建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對檢驗、檢測科學儀器設備的需求  說明:此文在《食品安全導刊》2009年第4、5、6期上連載過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北京 100101,中國農業科學院 北京 100081,中國分析測試協會 北京100045)  眾多的公共安全問題中食品安全最令世人關注,我國也非常重視構建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制訂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
  • 食品儀器分析檢測技術網絡研討會
    近年來,儀器分析技術不斷滲透到食品分析領域中,使儀器分析技術在食品分析中所佔的比重不斷增長,並成為現代食品分析的重要支柱。光譜、色譜、質譜等分析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的深入應用,使得食品檢測更加快速、靈敏、準確,各種儀器分析檢測新技術日新月異,有力推動了食品儀器分析的發展,使得食品分析正處在一個嶄新的發展時代。
  • 實驗分析儀器行業盈利能力增強 下遊需求加速行業發展
    實驗分析儀器行業盈利能力增強隨著節能降耗、低碳經濟、民生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持續發展以及國家對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國家的長期國策和戰略部署,並帶動了風電、核能、智能領域、高鐵和軌道交通、高端智能裝備等一批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
  • 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檢測儀器需求將不斷增加
    因此,根據食品安全檢測項目類別劃分,檢測儀器可劃分為藥物檢測分析設備、重金屬檢測設備、食品微生物及毒素檢測設備、食品添加劑檢測設備、食品接觸材料檢測設備等。在科技進步和市場需求推動下,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儀器在研究和應用方面取得了迅速發展,檢測儀器日益趨向高技術化、系列化、速測化、便攜化,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免疫捕獲PCR、螢光定量PCR、ATP生物發光法、微型自動螢光酶標法等)等檢測方法已越來越多地應用於食品安全檢測中。
  • 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通過食品安全檢測儀器項目研究團隊多年對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行業的監測調研,結合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一手的調研資料數據,對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行業現狀及趨勢進行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採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學研究方法撰寫而成。
  • 質譜儀行業市場規模、下遊應用領域及前景分析
    3、國內質譜儀行業市場前景  為促進高端科學儀器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化,中央財政設立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資金,專項實施以需求為牽引,以應用為導向,推進政產學研用結合,主要用於支持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開發,以提高我國科學儀器設備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自我裝備水平,支撐科技創新,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 iCS 2016原子光譜論壇聚焦食品/環境/生物醫藥三大領域需求
    原子光譜分析是檢測無機元素的最佳方法,對於只要測定元素成分和含量的分析,如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冶煉爐前分析,地質勘探元素測定,食品安全、環境保護中的重金屬檢測,以及生命科學等領域,原子光譜都是不可替代的分析檢測手段。  就在5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計劃明確指出加強土壤汙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等。
  • 2020-2026年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儀器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
    1.1.2 行業產品的分類業    1.1.3 行業的應用領域調    1.1.4 行業經營模式研  1.2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特徵分析網    6.2 2015-2019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儀器需求狀況分析智    6.2.1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需求市場林    6.2.2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客戶結構4    6.2.3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需求的地區差異0
  • 現代分析儀器不斷更新 讓食品有害物無所遁形
    當今化學工業和食品工業的發展,使食品中的添加物越來越複雜,這給食品安全檢測提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分析化學的發展則為食品安全檢驗提供了準確可靠的分析方法。通過精密的分析儀器對食品中的各種添加物和汙染物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可以很好的規避食品安全風險,現代分析儀器成為食品安全的又一保障。
  • 智能儀器儀表發展現狀及未來出路
    因此,不能期望我國科學儀器設備產業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全面趕上甚至超過國際儀器設備的製造水平,但可優先發展具有我國特色、適合我國市場需求的科學儀器產品,避免與跨國公司的直接競爭。對此,提出六點建議:  利用特色資源,發展專用領域分析儀器及系統。我國在工農業生產、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等領域用的科學儀器有一定研發基礎。
  • 食品檢測儀器設備-食品檢測儀器設備-食品檢測儀器設備
    食品檢測儀器設備-食品檢測儀器設備-食品檢測儀器設備【霍爾德】多功能食品安全檢測儀為集成化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分析設備,廣泛應用於食藥監局、衛生部門、高教院校、科研院所、農業部門、養殖場、屠宰場、食品肉產品深加工企業、檢驗檢疫部門等單位使用。
  •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儀器與技術應用分會成立
    食品安全領域相關的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真菌毒素、重金屬、微生物、轉基因等檢測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涉及大量的色譜、原子光譜、質譜、電化學等儀器設備,其他先進技術如紅外光譜、近紅外光譜、拉曼光譜等也不斷應用到食品安全檢測與糧油食品生產的質量控制中,整個糧油食品行業對自動化程度和精度都很高的食品安全檢測儀器有很大需求。
  •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2015-2020全球分析儀器市場動態
    儀器需求最多的領域是學術研究,其次是製藥工業。  實驗室自動化和軟體、通用分析儀器市場的增長放緩。  液相色譜-三重四極質譜儀器是質譜儀器市場中需求最大的質譜儀器。  可攜式和在線質譜的需求增長最快,年增長達9.6%,MALDI-TOFMS的需求增長次之。  環境,農業/食品和石油及汽油工業發展導致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的需求激增。  對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的需求正在由氣相色譜-四極質譜聯用儀轉向氣相色譜-三重四極質譜聯用儀。
  • 【總結與展望】從2015年儀器導購專場用戶數據分析看儀器市場未來...
    我國的環境監測起步較晚,但政府政策力度大,行業發展迅速,而「十三五」建議將生態文明寫入五年規劃,更是將環境監測推向了發展的高潮。未來五年,氣、水、土三大監測計劃有望全面推進深入實施,環境監測儀器市場將迎來空前發展。  從環境監測儀器細分類來看,總有機碳分析儀(TOC)的市場採購需求遙遙領先,其次分別是化學需要量(COD)測定儀、煙氣分析儀和水質分析儀。
  • 我國食品安全監測分析儀器市場前景廣闊
    圍繞保障食品安全需求,大力推進檢測設備專用化、小型化和便攜化研發,提高國產儀器市場佔有率,壯大我國檢測儀器產業。當有一天手機一掃可以檢測食品,你會覺得驚訝嗎?  陸曉楠說,他正在研究於智慧型手機加裝軟體,再配上雷射傳感器,消費者以手機鏡頭拍下食品的表面,再結合傳感器採集的食品表面的雷射光譜,應用數學模型綜合分析圖像和光譜,檢測食品表面是否含有農藥或者其他有毒害的化學物質,整個過程不用一分鐘。但他坦言,現階段該研究仍處於初期性質,未來需要更多資金投入。
  • 食品組學:食品分析現在和未來的挑戰(1)
    如果要對消費者越來越高的要求給予滿意的答覆,食品分析人員需要利用十分有效的技術方法來解決越來越複雜的問題。當前食品分析的複雜性很大程度是來自於全球化。食品運輸以及食品原料的全球化使得有害物質也隨之全球化,附加的難題是食品包含了許多經過加工處理的原料,這些原料往往從世界不同的地方運來,並且使用同樣的存儲室和生產線。因此,如今要確保食品的安全性、質量以及可溯源性,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複雜和必需。
  • 安安靜靜,做好自己——走訪北京東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近年來,隨著大氣汙染條例、土十條、水十條、食品安全法、新版中國藥典等實施,結合我國「十三五」規劃的大方向,市場對氣相、原吸等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時也對儀器的性能、操作、自動化程度及技術方案等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