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墓王之王》從第二季開始,就出現了一個有點兒虎頭蛇尾的問題,那就是每一季的名字所指的劇情,總是在最後寥寥就完結了。比如寒鐵鬥,在墓中一共鬥了沒幾集,而懸棺寺所指的奇墓,更是用了不到一集就完結了,難道名字所指不應該是最主要的劇情所在嗎。
02執念
然而除此之外,卻能夠看到《墓王之王》每一季都在進步,無論是畫面細節,還是場景建模,以及人物的打鬥細節,都能夠讓人看到製作組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第三季懸棺寺填了第二季的一個「大坑」,那便是鬼使的真實身份和他所謀劃的目的。
而第三季的另一條線便是神差妹妹因為嫉妒姐姐所萌生的「心魔」,兩條線交匯在一起形成一個主題,那便是放不下的執念。其實當人們強烈地想要當成某一願望之時,是要區分所做事情的好壞的。如果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自然值得去苦苦追隨,鍥而不捨。然而如果是一件損人利己之事,自然是容易遭到別人的抵制的。
然而目的達不到他們肯定不會輕易善罷甘休,定然會籌謀一個長遠而且能夠有機會實現的計劃,在計劃的籌備和實施過程當中,定然會心心念念,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也正因為如此,一直達不到卻想著要做到的念想被稱之為執念。
也就是說無論結果如何,他們中間的過程都是不好受的,即使將來有一天目的真的達到了,或許也不是他們當初所想的那樣美好,甚至還有可能會反悔。而編劇之所以採用一正一反兩個例子,就是讓觀眾看到同樣是執念,幾乎有著相似的目的,卻因為一個放下了一個沒有放下,收穫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03學會放下
執念拿起容易放下難,即使知道自己應該放下,即使明白自己已經錯了,卻還是難以放手說服不了自己去放下。就如同神差的妹妹,明明已經知錯了,卻仍然將錯就錯,最後鑄成了一段悲劇。而鬼使卻在最後一刻被苦禪大師點醒,回頭是岸。
其實主線劇情本應該是主角團隊去攻打奇墓的,卻因為各種伏筆和支線的交織,反而喧賓奪主,讓整個故事看起來有些凌亂。不過倘若一直將重心放在奪墓上,那麼這就像是一部有些套路的打怪、升級番了。反而因為引出了這兩條線,才讓這部番顯得有了深度。
初看時可能覺得神使妹妹的行為和她所說的話相互矛盾,其實這也正是執念的可怕之處。明明知道該放手了,然而當目的差一步就能夠達到了,即使覺察到自己有錯了,也難以自控。正如那句話所言,「說放下,談何容易」。
人有時候判斷一件事情非要得到了或者失去了才能夠準確地認知,而在此之前呢,往往認知有偏差,而怕就怕一個人鑽牛角尖兒,需要有人點醒自己。倘若沒有人能夠讓自己想明白,就需要自行領悟,走出泥沼了,然而能不能走出卻因人而異,甚至即便走出來了,由於執念太深,時間過久,一切如釋重負之後,未必能夠達到正常狀態。
還記得金庸小說筆下許多年暮的武林高手嗎,其中不乏這樣的人,往往放下執念之時,卻也是自己生命到達了終點之刻。
04結語
《墓王之王》不僅每一季的製作水準都在進步,而且故事的完整度很高,雖然在收束結尾之時略顯倉促,但是卻有頭有尾。尤其是作為一部國漫,在如此高成本的製作之下仍然能夠在短短幾年做了四季八十多集,難怪有人說如果把鬥破交給他們來做,如今也已經上百集了。
不少網友惋惜該製作組沒有一個好IP,其實這點和日漫的製作組一樣,相比經典IP而言,有的時候原創IP可能是一種更好的選擇,畢竟別人的IP做好了到底受益者還是版權方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