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霧的發生特點
霧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它的發生除與天氣系統關係密切外,還與下墊面及地形等有很大的關係。霧的生成具有很強的局地性,大氣中水汽含量豐富、近地層空氣層結比較穩定、暖氣流流經冷表面地區、或輻射降溫劇烈等條件決定霧的生成。按照霧的形成原因,霧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天氣系統影響下的鋒面霧、高氣壓霧和低氣壓霧等;另一類是受下墊面性質影響而形成的平流霧、輻射霧和蒸發霧。此外,還有受地形影響的上坡霧等。一般而言,沿海、高山、城市為霧的多發地區。在我國內陸,大多是輻射霧,沿海地區平流霧較多,山地的迎風坡常可見上坡霧,在鋒面活動頻繁的地區和季節,常可遇見鋒面霧。我國一年四季都有霧出現,大多數地區秋冬季節為霧多發期,春、夏季霧較少。
①輻射霧是由於夜間地表面的輻射冷卻而形成的霧,多出現于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早晨。
②蒸發霧是指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汽凝結成的霧。
③平流霧是當暖溼空氣平流到較冷的下墊面上,下部冷卻而形成的霧。平流霧和空氣的水平流動是分不開的,只要持續有風,霧才會持續長久。如果風停下來,暖溼空氣來源中斷,霧很快就會消散。
④上坡霧是溼潤空氣流動過程中沿著山坡上升時,因絕熱膨脹冷卻而形成的霧。所謂絕熱膨脹,是指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的膨脹過程。上坡霧多見於山中。
我國霾的發生特點
霾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基本特點為:冬季多,夏季少,春秋季居中。霾發生時的天氣條件特點是氣團穩定、較乾燥,冬季滿足這樣的天氣條件日數多,加上一些地方採暖用煤,粉塵大,容易形成霾。我國大部分地區,夏季為多雨期,局地對流強烈,雨水較其他季節充沛,雨水對空氣中的灰塵等汙染物起衝刷作用,不利於霾天氣的形成。
(來源:國家氣象中心和國家氣候中心 責任編輯:葉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