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霧和霾天氣發生的特徵

2020-11-21 中國氣象局

  我國霧的發生特點

  霧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它的發生除與天氣系統關係密切外,還與下墊面及地形等有很大的關係。霧的生成具有很強的局地性,大氣中水汽含量豐富、近地層空氣層結比較穩定、暖氣流流經冷表面地區、或輻射降溫劇烈等條件決定霧的生成。按照霧的形成原因,霧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天氣系統影響下的鋒面霧、高氣壓霧和低氣壓霧等;另一類是受下墊面性質影響而形成的平流霧、輻射霧和蒸發霧。此外,還有受地形影響的上坡霧等。一般而言,沿海、高山、城市為霧的多發地區。在我國內陸,大多是輻射霧,沿海地區平流霧較多,山地的迎風坡常可見上坡霧,在鋒面活動頻繁的地區和季節,常可遇見鋒面霧。我國一年四季都有霧出現,大多數地區秋冬季節為霧多發期,春、夏季霧較少。

  ①輻射霧是由於夜間地表面的輻射冷卻而形成的霧,多出現于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早晨。

  ②蒸發霧是指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汽凝結成的霧。

  ③平流霧是當暖溼空氣平流到較冷的下墊面上,下部冷卻而形成的霧。平流霧和空氣的水平流動是分不開的,只要持續有風,霧才會持續長久。如果風停下來,暖溼空氣來源中斷,霧很快就會消散。

  ④上坡霧是溼潤空氣流動過程中沿著山坡上升時,因絕熱膨脹冷卻而形成的霧。所謂絕熱膨脹,是指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的膨脹過程。上坡霧多見於山中。

  我國霾的發生特點

  霾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基本特點為:冬季多,夏季少,春秋季居中。霾發生時的天氣條件特點是氣團穩定、較乾燥,冬季滿足這樣的天氣條件日數多,加上一些地方採暖用煤,粉塵大,容易形成霾。我國大部分地區,夏季為多雨期,局地對流強烈,雨水較其他季節充沛,雨水對空氣中的灰塵等汙染物起衝刷作用,不利於霾天氣的形成。

  (來源:國家氣象中心和國家氣候中心 責任編輯:葉海英)

相關焦點

  • 河北2019年天氣氣候特徵:有些地方 全年沒有霧和霾
    河北有些地方 全年沒有霧和霾  省氣象局公布2019年天氣氣候特徵 裡面藏著你不了解的河北  你知道嗎?2019年,我省哪兒下雨最多、哪兒最乾旱少雨?哪些地方最容易出現大霧、哪些地方霾常出沒?河北唯一全年沒有霧和霾的地方是哪裡?氣候最舒適的地方又是哪兒?
  • 霧和霾傻傻分不清?古代有霾嗎?氣象專家這樣說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氣象專家講講霧和霾的區別與關係。什麼是霧和霾霧和霾是自然界能使能見度降低的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水汽凝結物。霧滴的尺度在3~100微米之間,肉眼可見,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
  • 氣象局召開發布會介紹一月份全國天氣氣候特徵等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1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顧及未來十天天氣展望;    (二)1月份我國各地霧霾天氣有關情況;    (三)2013年春節期間全國主要天氣情況及春運氣象保障工作。    現在請陳振林司長介紹有關情況。
  • 【中國天氣網】東北降雪頻繁局地大到暴雪 華北等地仍多霧和霾
    中國天氣網訊 今明兩天(1月26日至27日),東北地區多降雪,局地有大雪或暴雪,同時,南方地區被大範圍陰雨籠罩。
  • 【聯合訪談】氣象衛星能為霧和霾監測治理做什麼?
    2016年年末以來,霧和霾天氣成為公眾關注熱點。霾在衛星雲圖上看起來是怎樣的?氣象衛星在霧和霾的監測和大氣汙染治理評估等方面有哪些應用?針對這些問題,2017年1月6日下午,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室副主任、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專家委員會專家張興贏。
  • 霧和霾的區別 霧霾和霧怎麼分辨
    冬季是霧和霾多發的季節,不過什麼是霧,什麼又是霧霾?這讓人總是分不清楚,常常還以為是同一種。其實霧和霾是兩種不同的現象,下面我們來看看霧和霾的區別是什麼?  1、形成原因不同  霧和霾可不是同一種東西哦,它們在形成原因就有很大的區別。
  • 全國雨雪稀少氣溫偏高 華北平原霧和霾藉機發展
    今明兩天(11月15日至16日),由於冷空氣依然比較「弱勢」,我國天氣舞臺整體還是維持雨雪稀少、氣溫偏高的大格局,預計要到17日才會迎來較明顯的轉折。由於天氣靜穩,華北平原的霧和霾也藉機「加戲」,預計天津、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地將有重度霾。
  • 霧和霾來襲 北京天空能見度轉差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1日)上午,北京遭遇霧和霾襲擾,天空能見度轉差(圖/王曉)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1日)上午,北京遭遇霧和霾襲擾,天空能見度轉差。
  • 中央氣象臺:華北將有霧和霾 南方陰雨頻繁氣溫較低
    來自中央氣象臺的消息,隨著冷空氣逐漸消散,今明兩天,我國北方各地雨雪停止,氣溫回升。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華北地區由於大氣擴散條件相對平穩,將出現霧和霾的天氣過程
  • 副熱帶高壓與我國天氣氣候特徵
    而預報員口中常說的「副高」特指對我國影響較大的位於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它常年存在。在氣象學中,通常使用500百帕圖上的588位勢等高線來指示它的動向和強度,而脊點和脊線則是用來標記其具體移動路徑。其中,等高線上最西邊的一個點被稱作為西脊點,可以反映影響東亞地區副高位置的東西變化,脊線位置反映影響東亞地區副高位置的南北變化。
  • 山東年均溫14.6℃創歷史新高,2019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平均降水量180.3mm颱風利奇馬為2019年氣候事件之最「從2019年整個氣候特徵來講,最主要的幾大事件分別是颱風利奇馬,仲夏的高溫持續乾旱,以及半島的持續乾旱。這其中,颱風『利奇馬』是2019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中影響最大、範圍最廣的。」
  • 中央氣象臺發布國慶中秋假期天氣預報
    中央氣象臺發布國慶中秋假期全國天氣預報:預計10月1日至8日,全國大部地區天氣總體適宜,極端災害性天氣出現可能性不大,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北方多冷空氣活動,江漢、江淮、江南北部等地有明顯降雨過程,西南地區東部多陰雨天氣,假日後期將有一個颱風影響南海海域。
  •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春運天氣
    一年一度的春運即將拉開帷幕,今年春運從1月13日至2月21日時間跨度40天,正是我國寒潮、低溫、雨雪、冰凍等氣象災害多發季節,給公眾回家、走親探友以及返程帶來影響和不便。那麼春運期間天氣如何?回程途中會遇到哪些不利天氣?如何做好防禦措施?
  • 專家:氣象條件是華北霧霾發生主因
    秋冬季逆溫層維持時間更長且更穩定,靜穩天氣是霧霾天氣滋生的「溫床」  中國氣象學會大氣環境委員會委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教授朱彬指出,總體看,冬季大面積發生霧霾的天氣特徵一般是冬季風弱、冷空氣不活躍、高壓和均壓場控制、大氣穩定度高、逆溫、溫度偏高和靜/小風等,但各地還有自己的特徵,如京津冀偏南風、長三角東風弱等。
  • 氣象局介紹12月天氣氣候特徵及2012年元旦天氣等
    2011年12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及2012年元旦假期天氣展望    12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12月,我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20.1%;平均氣溫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東西冷暖差異明顯。    3日,北方大部天氣以晴為主,氣溫較低,風力不大;南方仍有大範圍雨雪天氣,其中江淮、江南地區北部、貴州等地將出現雨轉雪天氣,貴州局部地區有凍雨;西藏南部局部有大到暴雪;我國東部海區有6-7級偏北風。    3.元旦期間有冷空氣活動,外出需添衣保暖。    2日,淮河以北有4-5級偏北風,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呈下降趨勢。
  • 科普閱讀:我國龍捲風的氣候特徵
    中國氣象報記者徐文彬報導 6月23日下午,江蘇省鹽城市阜寧、射陽等地出現強對流天氣,局地遭龍捲風襲擊,多處鄉鎮受災嚴重。據新華網消息,截至24日9時,此次災害已造成98人死亡、800多人受傷。
  • 天氣預報上出現的這個符號是什麼?
    尋常天氣「代號」出鏡率高、形象準確、易於辨認氣象符號是代表各種天氣現象、雲狀、天空狀況等的專用符號。包括供觀測記錄使用的天氣現象符號和供媒體傳播使用的天氣圖形符號。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網友都能看懂天氣預報。
  • 全國天氣:中東部氣溫衝高回落 大範圍雨雪將開啟
    同時,中東部大範圍雨雪天氣將開啟,華北、黃淮等地霾天氣也將逐漸減弱或消散。明起北方局地降溫超10℃ 氣溫偏高局面將被扭轉近期,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不強,多地氣溫普遍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高。像西北地區多地今天最高氣溫在15℃以上,局地甚至可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