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太白校區科研樓 圖源網絡
「窮」似乎已經成了西北大學的一個標籤。
根據「青塔」發布的2020年陝西省地方高校預算經費排名,西北大學8.45億元的預算經費低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8.74億),排名第二,在全國則在100多名以後。
如果拉上在陝的幾所部屬高校對比一下,這個預算經費差距就更明顯了。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經費預算是101.2億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47.95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41.61億,長安大學是37.77億,陝西師範大學是29.04億。
最低的陝師大都是西北大學的3.4倍。
如果再把比較的範圍再擴大到東部地區高校,西北大學又「窮」出了新高度。同為地方「211」高校的蘇州大學,2020年的預算經費高達34.06億元,大概是西北大學的4倍多,「雙非」的揚州大學是26.81億元,西北大學只有它的1/3.
可以發現,把西北大學和「窮」綁定在一起的最重要指標就是「預算經費」。
但是,這個指標一定準確嗎?
1
什麼是預算經費?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年度財政收支計劃,也就是對下一年度不同來源的經費收入和各種類型的經費支出提前做出的一種預測和安排。
從2015年到2019年(其中2016年數據暫缺),西北大學的預算經費從7.06億元增加到了11.56億元,增加了4.5億元,增幅是64%。到了2020年,又下降到了8.45億元。
從整體上看,六年的時間裡西北大學的預算經費僅僅增加了1.39億元。
預算經費不僅低,而且增加緩慢,說西北大學「窮」似乎一點也不過分。
但是,預算經費的重點在於一個「預」字,由於各種原因,預算經費收入和支出往往和實際收支情況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真正反映一所大學財力的指標應該是年度經費收支的實際情況,也就是「決算經費」。
從2015年到2019年,西北大學的經費決算收入從12.68億增加到了19.84億,淨增7.16億,增幅為56.47%。決算支出從12.67億大幅度增加到了25.19億,淨增12.52億,增幅為98.81%。
西北大學的決算經費,不論是總額還是增速,都遠遠高於預算經費。
比如2019年西北大學的預算經費為11.56億元,而當年的決算收入是19.84億元,決算支出則高達25.19億元,分別比預算高出了71.62%和117.9%。
西大的經費在預算和決算之間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距?
一般來說,預算和決算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況下二者存在口徑上的差異。預算一般是在年初制定並獲得批覆的資金安排,反映的是當年的財政狀況。而決算不僅包括當年預算安排的資金,還包括上一年預算結轉和結餘的資金、年度執行中追加的資金以及其他新增事項追加的資金等。
這幾年由於「雙一流」建設,西北大學獲得的財政支持力度有所增強,並且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於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陝西省財政廳公布的《2019年陝西省政府專項債券(七期至九期)信息披露文件》顯示,當年共發行的5.9億元債券中有2.4億元用於西北大學長安校區體育館和博碩士公寓樓建設。這兩個項目總投資金額5.76億元,其中3.8億元通過此次發行債券籌集,2019年發行2.4億元,2020年發行1.4億元。
西北大學長安校區體育館 圖源西大官網
這部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在決算中就是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和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一樣,都是政府的財政撥款。
此外,西大本身的科研收入和其他收入也有較快的增長。
因此,決算更能真實地反映西北大學的經費情況。
2
那麼,西北大學的決算經費到底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先來和陝西省內的部分高校做個比較。
西安交通大學2019年的決算經費達到了101.95億元,位居全國前十。工信部直屬的西北工業大學沒有對外公布決算數據,但大概率排名陝西第二。西電以46.98億元超過了西農大,排名第三,長安大學、陝師大兩所高校之間的差距不到5億元。
2019年西北大學的決算收入是19.84億,省內高校中排名第七,相當於陝師大的65.18%,長安大學的56.73%,西農大的50.06%,西電的42.23%,西安交大的19.46%。
雖然存在差距,但是相比於預算經費,用決算收入作為衡量指標,這個差距已經大幅度縮小了很多。
如果再看看決算支出,這個差距還會進一步縮小。
2019年西北大學決算支出是25.19億,相當於陝師大的82.75%、長安大學的72.0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63.56%、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53.61%,西安交通大學的24.71%。
如果再考慮一下學校類型和辦學規模的話,這個差距的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註:數據來源於各高校官網,部分數據可能有出入,但整體差距不大,部分數據無法查詢,此處空缺。
相對於西交大、西電、西農大、長安大學等理工科強校,西北大學是一所文理綜合性大學,文科最強,理科次之,工科較弱,以基礎研究見長而應用研究較少,學校類型、學科設置和研究領域決定了西北大學的辦學經費不太可能超過以上幾所高校。
而且和以上幾所高校相比,西北大學的學生總數、教職工總數和校園面積等都相對較小。
因此,西北大學是中等規模的文理綜合性大學,和一些比它規模大得多的理工科學校相比,辦學經費低一些也屬正常。
面積1500多畝的西北大學長安校區 圖源網絡
再來看看西北大學的決算經費在全國高校是一個什麼水平。
由於缺乏全國所有高校的決算經費統計數據,在此以「青塔」官方統計的教育部75所直屬高校2019年預算經費數據為參照,大致分析一下西北大學決算經費的排名。這裡假設這75所直屬高校的預算經費和決算經費一致。
西北大學19.84億元的決算收入大致排在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的61位,25.19億元的決算支出則大致排在第58位。
前面提到的蘇州大學2020年的預算經費(34.06億)是西北大學(8.45億)的4倍。2019年蘇州大學的決算經費是54.94億元,西北大學2019年的決算收入(19.84億)相當於蘇州大學的36.11%,決算支出(25.19億)相當於蘇州大學的45.85%。
「雙非」的揚州大學2020年預算經費是26.81億元,西北大學(8.45億)只是它的1/3.2019年揚州大學的決算經費是34.36億元,西北大學2019年的決算收入(19.84億)相當於揚州大學的57.74%,決算支出(25.19億)相當於揚州大學的73.31%。
這樣一看,西北大學和這兩所高校的經費差距並沒有預算經費顯示的那麼大。
再考慮一下辦學規模:
蘇州大學:學生總數41431人,其中本科生27842人,碩博研究生11510人,教職工5254人,校園面積4586畝。
揚州大學:學生總數44200人,其中本科生29000人,碩博研究生15200人,教職工6000多人,校園面積4000多畝。
西北大學:學生總數25000多人,其中本科生13000多人,碩博研究生10000多人,教職工3000多人,校園面積2360畝。
西北大學辦學規模的各項指標只大致相當於這兩所學校的一半。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如果用預算經費衡量,西北大學頭頂「最窮大學」的帽子一點也不冤枉,但是按照決算經費,並且考慮到學校類型和辦學規模,西北大學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窮。
3
西北大學雖然「窮」的沒有網上傳的那麼邪乎,但是經費差距依然還是存在的。
一般來說,財政撥款、事業收入、其他收入以及上一年的結轉和結餘構成了大學年度決算收入主要的組成部分。
其中財政撥款包括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和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前者是最主要的財政撥款形式,而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是政府通過向社會徵收以及出讓土地、發行彩票、債券等方式取得收入,並專項用於支持學校特定基礎設施建設和學校事業發展的財政撥款。
2019年西北大學獲得的一般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是10.26億元,大致相當於教育部直屬高校西電、陝師大、長安大學的2/3.西農大的1/2.西交大的1/3.
除了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2019年西北大學還獲得了2.4億元的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因此,2019年西北大學獲得的財政撥款收入是12.66億元,和陝師大、西電、長安大學等部屬高校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到不到3億元。
從2015年到2019年,西北大學獲得的財政撥款收入從7.12億增加到了12.66億,增幅為77.81%。整體來看,這個增長幅度還是很大的。
財政撥款收入是國家直接撥給高校的經費,這一部分經費的多少主要由高校的學生人數、學科特色、辦學層次來決定。
而高校決算收入中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事業收入」則是高校開展科研、教學及其輔助活動獲得的經費。目前一些高校的事業收入已經超過了政府的財政撥款收入,比如2018年清華大學的事業收入達到了108.67億元,是財政撥款收入(52.26億元)的2倍多。
陝西高校中,2019年西安交大的事業收入達到了35.29億元,也超過了財政撥款收入(27.46億元),遠遠高於省內其他高校。
2019年西北大學的事業收入整體較低,只有3.76億元,排名全省第10.從2015年到2019年,西北大學的事業收入從2.69億元增加到了3.76億元,5年的時間裡僅僅增加1.07億元。
除了財政撥款和事業收入,這幾年「其他收入」在高校的經費體系中也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高校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投資收益、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贈收入等。「其他收入」所佔比重不斷提高,表明高校的辦學經費,在逐漸減少對傳統的財政撥款、事業收入的依賴,經費的自主性逐漸增強。
雖然從2015年到2019年,西北大學的「其他收入」先降後升,整體增加不多,但是2019年西北大學的「其他收入」是3.39億元,超過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3億元),和長安大學、西電的差距在1億元左右。
除了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其他收入之外,還有一部分資金在高校的決算收入中佔很大比重,那就是上一年的「結轉和結餘」,也就是上一年度沒有用完的經費,需要劃撥到本年度繼續使用。
這部分經費一般佔年度決算經費很大一部分。比如2019年西安交通大學101.95億元的決算收入中就包括上一年的結轉和結餘經費28.92億元,佔比是28.36%,這個比例是相當高的。
2019年西電的結轉和結餘(13.25億元)佔到了決算收入(46.98億元)的28.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這一比例是18.45%,長安大學是18.64%,陝師大是11.1%。
而2019年西北大學上一年的結轉和結餘是0.
以2019年的決算經費收入構成情況來看,西北大學的「政府財政撥款」並不低,和陝師大、西電、長安大學等部屬高校的差距不到3億元。「其他收入」超過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長安大學、西電的差距也僅在1億元左右。真正拉開西大和以上學校決算經費差距的是「結轉和結餘」和「事業收入」兩大部分。
4
西北大學太白校區 圖源西大官微
經費是每一所大學都繞不開的一個重點問題,充足的經費投入是辦好大學的前提,這句話經過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的歷史和現狀無數次驗證之後,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界的一個重要共識。
西北大學一直被稱為中國投入產出比最高的大學之一,「吃的是草,擠的是奶」是西大用有限的辦學經費做出了一大批標誌性成果的生動描述。
由於隸屬關係和本地經濟發展程度等各種原因,西北大學的辦學經費長期得不到充足的保障。和省內部屬高校以及東部地區部分同類型的高校相比,西大的辦學經費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雖然在衡量這些經費差距時,西北大學的決算經費更加準確,更有說服力,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用預算經費作為衡量指標時形成的巨大差距,並且考慮到學校類型、學科設置和辦學規模等因素,這一縮小的經費差距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是西北大學經費短缺仍然是不爭的事實,西北大學仍然「窮」,只是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窮罷了。
省屬地方高校的「出身」無法改變,這決定了西大未來的「脫貧」和發展最終只能寄希望於陝西和西安經濟的發展。水多魚大,是陝西和西大關係的真實寫照,共榮共生,未來可期。
作者/製圖:東耶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