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觀察
作者 | 秦海清
來源 | 豹變(ID:baobiannews)
2016年11月1日,螞蟻金服與正大集團旗下Ascend Money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旨在打造泰國版「支付寶」。這是一場「富富聯合」,背後是中國首富馬雲與泰國首富謝國民。
早在十來年前,謝國民就與馬雲相識,當時馬雲的江湖地位還不夠高,謝國民覺得他講的事情簡直是「白日做夢」。
隨著阿里的崛起,謝國民改變了想法。他視馬云為自己的老師,說馬雲雖然年輕,但在信息產業經營上能力很強,很多地方值得他學習。
如今,謝國民的孫子輩也成了馬雲的學生。2020年3月,謝承潤被錄取為湖畔大學第六期學員,開始學習如何做一名更好的企業家。謝承潤正是謝國民大哥謝正民的孫子。
與祖父輩的國籍不同,謝承潤是中國香港籍。2019年,因為受讓父母的股份,這個年僅25歲的年輕人身家一日間增至278億,成為中國「95後首富」。
95後,278億身家
背後站著百年首富家族
老話說「富不過三代」,謝承潤已是謝氏家族第四代。他進入公眾視野,因為「一夜暴富」。
2019年10月,港股上市的中國生物製藥發布公告稱,為完善家族財富管理與傳承,執行董事及主要股東謝炳和鄭翔玲夫妻分別把擁有的4.5億股及22.5億股公司股份,以饋贈方式無償轉讓給兒子謝承潤。
按當日收盤價計算,謝承潤身家近300億港元,折合人民幣278億。一個出生於1995年的年輕人,一日之間成為中國「95後首富」。
24歲時,馬雲只是一個英語老師,中國新晉首富、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連大學都沒考上,世界首富貝索斯還在給別人打工。
95後、278億身家,年輕的謝承潤闊出了一個新高度。
其實,謝承潤祖上就闊過,很闊。
據謝國民所述,謝家在廣東潮州世代都是地主,他爺爺作為當時謝家的獨苗,靠收租就能過活,奈何染上抽大煙的毛病,到謝易初這一代家道就中落了。
謝易初,跨國企業正大集團(又稱作Charoen Pokphand Group,卜蜂集團)創始人之一,謝承潤的曾祖父。1919年,謝易初漂洋過海到泰國投靠親戚,1921年在唐人街開了一家店鋪,取名「正大莊」,主要賣菜種子,謝氏家族產業由此奠基。到19世紀60年代,謝家已成為泰國最大的飼料經營商。
1963年,謝國民24歲,他放棄留學澳洲,正式進入已經成為中型企業的正大集團,5年後就坐上集團總裁位置。
謝國民是謝易初的小兒子,上頭還有三個哥哥,分別叫謝正民、謝大民、謝中民,「正大中國」四兄弟組成了正大集團第二代領導集體,但起主要作用的是謝國民。
1990年4月7日,謝國民作為正大集團董事長被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特別召見,總設計師說,「你們兄弟的名字起得好。」謝國民表示,家父的意思是讓中國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壯大。
彼時,中國改革開放號角剛吹響,正大集團便聞聲而來,成為第一家進入中國大陸的外資企業。截至目前,正大集團在中國設立企業600多家,總投資額超1200億元,年銷售額近1500億元。
如今謝國民已經退居幕後,其長子謝吉人、三子謝鎔仁組成正大集團第三代領導集體,他的侄子謝炳,也就是謝承潤的父親,目前擔任正大集團資深副董事長,是正大集團製藥產業的「功臣」,在中國醫藥界絕對是響噹噹的人物。
說起來,謝炳的老婆也就是謝承潤的母親鄭翔玲也不是一般人。鄭翔玲是陝西綏德的名人,政府官網上有一段關於她的介紹,「上初中時偶得特異功能,從此開始學醫,曾給許多重要人物看過病,診斷準確,無一有誤。」後來,鄭翔玲在一個小車間內成立北京泰德公司,這家公司如今是一家生產靶向藥的巨頭。
從1919年創一代謝易初漂洋過海到泰國創業,到謝國民將正大帶至泰國首富的巔峰,謝炳、鄭翔玲夫妻締造中國生物製藥傳奇,再到2019年謝承潤承接父母股權晉級中國95後首富,謝氏家族已走過整整100年。這部百年史,堪稱一部成功的家族奮鬥史。至少,在中國,能夠保持百年向上而不衰落的家族企業,十分罕見。
從數字上看,這部家族史無疑是勵志的。今天,除了包括卜蜂蓮花超市在內的商業零售,謝家的另外兩項核心產業是農牧食品和電信電視,其他業務還涉及金融、房地產、製藥、機械加工等十幾個領域,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員工總計約35萬人,2019年全球銷售額約6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40億元。這差不多就是一個龐大的5000億產業帝國。
百年正大的精彩故事還在繼續,接力棒將一棒一棒地傳遞下去。
謝承潤,能是那個合格的接棒者嗎?
曾被員工喊作「小謝總」
從小到大害怕失敗
中國家長普遍有一種心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有些孩子的起跑線可能是另一群孩子的天花板。謝承潤就是如此。但與很多富二代不同,謝承潤是一個出身好又十分努力的中國「95後」。
「幾年前,有一個老哥問了我這麼一句:『Eric 你小小年紀,為什麼要這麼拼』。這個問題讓我愣了一愣,而從我嘴裡說出來的兩個詞是「壓力和責任。」
豹變翻閱了謝承潤近兩年來的微博,「壓力」兩個字時常出現。「託父母基因好的福氣,從小還算聰明,比較上進,慢慢的取得的小成功、小成就也就多了起來,也因此做的『好』不再是『好』,做的『特別好』才能算是『好』。但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這光環表面的風光,而不是這背後付出的努力和承受的壓力。」
謝承潤坦承,曾經一度,他害怕跌倒,害怕失敗,害怕跌倒失敗後對他充滿期待的長輩、哥哥姐姐甚至弟弟妹妹對他失望的眼神。「我和父親說了,我哭了、他哭了,傷心卻又暖心。但他說『兒子,你去拼你去闖吧,就算你從在高的地方摔下來,爹也會接著你,不要害怕』。父親的一席話語給了我繼續義無反顧往前衝的動力。」
父母的關愛加上自身的努力,讓謝承潤過去25年的人生順風順水。
1995年8月,謝承潤出生於美國西雅圖,之後在北京讀完小學、在香港讀中學。在拿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金融學學位後,又在清華大學蘇世民學院拿到了管理學及全球領導力碩士學位。大學期間,他還創辦賓大沃頓中美峰會,邀請的都是國內外頂級企業家或名流,畢業後曾擔任獵聘北美CEO。2018年,還獲得「全美華人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不過這些並不能反映謝承潤的具備多麼出色的能力,畢竟他只是頂著「謝氏家族」的光環豐富一下課餘生活罷了,正大集團才是他真正的歸宿。
2018年6月,謝承潤加入中國生物製藥,擔任董事長助理。2019年10月,在受讓股份的同時,謝承潤被委任為中國生物製藥執行董事、正大製藥集團常務董事。彼時,謝承潤才正式上手家族生意。
這是一個做事細緻不愛張揚的年輕人。受讓父母股份一夜暴富時,他考慮到外界關注,一度表示,在被動參與富豪榜排名時,建議榜單編制單位以謝炳家族的名義參與。不過,他個人還是被稱為「中國95後首富」。
在家族企業裡,謝承潤一開始是到正大天晴基層工作,員工都喊他「小謝總」,認為謝承潤很好很親切。正大天晴是中國生物製藥最核心的子公司之一,也是中國頭部藥企,位居2019年中國化藥研發實力排行榜榜首。
中國生物製藥2019年總收入242億元,肝病用藥是最大收入來源,約為57.4億元,僅正大天晴研產的天晴甘平腸溶膠囊和天晴甘美注射液這兩項藥品,就貢獻了超過23億元。
2020年7月20日,謝承潤被選為正大天晴董事長。在個人微博裡,他認為這是對其過去一年工作的認可,也是對他帶領天晴走向更高舞臺的鞭策。「履新的第一天,1177市值突破2000億(算是對我的小鼓勵)。」
在個人自媒體平臺上,謝承潤常曬帶領員工跑步的照片,開始跑3公裡如今跑5公裡;每逢父親節、母親節,他會寫上一段心得感恩父母;升職了,過生日了,到湖畔大學上課了,他也會發點照片或感慨。
至少,公開資料顯示,這是一個優秀的努力的上進的年輕人,懂得感恩與責任。只是對比一個家族企業接班人的要求,這顯然不夠。
職業經理人上位?
接棒正大帝國面臨重重考驗
謝承潤的「接班之路」任重道遠。
首先謝承潤前頭還有一個親姐姐謝其潤。早在2015年6月,謝炳將中國生物製藥董事會主席一職交由謝其潤擔任,當時謝其潤年僅23歲。從名義上看,謝其潤現在是中國生物製藥的「一把手」。
謝其潤同樣畢業於沃頓商學院,專攻金融與醫療管理,曾在多家投資、財務公司歷練過。2019年,謝其潤繼續被福布斯評為「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排名比董明珠還高一位。坊間還曾傳過謝其潤與蘇寧少東家張康陽的緋聞。
雖然姐弟二人現在都已進入公司,但謝炳還沒有將CEO的位置傳下去。2020年8月,謝炳卸任市值1600億港元的中國生物製藥CEO,接任者是一位重金聘任的職業經理人。
似乎,在謝炳眼裡,姐弟倆還需要鍛鍊。
未來是弟弟還是姐姐,掌管正大集團製藥業務,還不好說,也可能是其他謝氏家族成員。再往大一點預測,謝承潤有可能接掌整個謝氏家族產業嗎?這就更不好說了,畢竟謝氏家族傳到第四代,家族成員已經很多,「競爭」相當激烈。
正大集團越做越大後,謝國民就意識到正大集團必須從家業向企業轉型,於是大量職業經理人進入正大集團,代替家族經營。
謝國民還定了一條原則,不準家族子弟進入正大集團核心業務農牧行業,即使他自己的兒子也不行。此外,謝國民還儘量勸謝氏家族女眷退出經營層。
謝國民認為,家族子弟進公司之前,公司團隊已經把事業做得很成功了。如果讓家族子弟進去當老闆,會讓大家覺得失去升職機會感到沒有前途。不但一流人才會離開公司,一層一層接班的團隊經營模式也會崩潰。
接班人到底怎麼選呢?謝國民在2016發表的《我的履曆書》中透露,曾與三個哥哥定下了大方針——謝國民長子謝吉人任董事長,三子謝鎔仁任CEO,謝國民任資深董事長,經營高管每10年更迭一次。
待謝國民卸任後,謝吉人任資深董事長,謝鎔仁任董事長,空出的CEO職位,由新培養的CEO接棒。關鍵就是這個新培養的接班人,沒有規定必須出自謝國民一脈,他可能是謝氏家族任何一個能力出眾的後輩。
中國95後首富謝承潤的接班之路,看來還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