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和企業對於綠色浪潮的追逐從未像當前這般猛烈。1月4日,開啟下一個新10年的2020年代剛剛拉開序幕,時令已過「臘八」,見證了我國民營化纖經濟蓬勃發展活力的浙江杭州下起了濛濛細雨。眼看著距離鼠年春節越來越近,但是在綠色發展、節能減排這條道路上已經堅持奮鬥了近20年的華欣集團卻一派忙碌。
當天,「華欣多色系彩纖與循環再生功能性纖維發布會暨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及綠色纖維認證產品推廣交流活動」在浙江華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欣」)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陳新偉,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顧問趙慶章,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副主任王玉萍,東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王華平,杭州市錢塘新區新灣街道辦事處工業主任李國軍,浙江華欣集團董事長曹欣羊等嘉賓,以及來自國內紡織產業鏈上下遊和知名零售服飾、家紡企業李寧、安踏、匹克、水星家紡、愉悅家紡、羅萊家紡、孚日家紡等80餘家企業的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
「當今,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我國紡織產業發展的重要議題,循環經濟成為未來發展主流。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化纖生產國和消費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生產規模呼喚更加清潔、環保的製造方式。秉承『低碳產品、低碳經濟』理念的華欣,多年來專注於環保綠色纖維研發與生產,以多色系環保紡織新材料的集成創新模式,推動紡織化纖行業原料在需求應用領域的重大變化。希望本次活動在提升化學纖維綠色化、科技化、時尚化水平,推動綠色纖維與品牌紡織品合作聯動,推動從綠色纖維到終端的全產業鏈綠色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也探討紡織產業鏈條重塑新優勢和新活力的新路徑。」陳新偉說道。
技術引領成就多色系彩纖龍頭
綠色已成為紡織工業在新時代的新標籤和新內涵,在行業整體踐行綠色發展的過程中,原料的綠色、生產工藝的綠色、製造過程的綠色至關重要。綠色纖維是指原料來源於生物質或可循環再生材料,生產過程低碳環保,製成品棄後對環境無汙染或可再生循環再利用的化學纖維,屬於重要的綠色原料。華欣此次重點發布的多色系彩纖(原液著色纖維)則屬於綠色纖維的一個重要品類。
創建於2001年、於2003年投產運營的華欣是我國差別化功能性彩色聚酯滌綸長絲和線的早期開拓者和多年來的領軍者之一。目前,華欣有4大生產基地,分別為華欣新材料母公司及其全資下轄的杭州華成聚合纖有限公司、杭州藍紡纖維有限公司、浙江華欣高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華欣集團董事長曹欣羊在會上表示:「華欣自創立以來就專注彩纖,近20年來,逐漸開拓出一條節能環保和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科技引領、綠色革命、彩纖之巔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和理念。」
曹欣羊的確有多種自信的理由。原液著色纖維目前在我國化纖行業中仍是一個處於成長期的子行業,年產能規模的大小、產品規格型號的豐富度、纖維色彩是否具有統一性和穩定性、應用領域的寬窄等因素都是衡量企業發展實力的重要因素。從企業體量和產能規模看,目前國內不少原液著色纖維企業的年產能處在10萬噸以下。而華欣擁有聚酯切片、彩色滌綸長絲、繡花線、地毯線60萬噸年產能,其中,擁有彩色絲年產能40萬噸、切片年產能25萬噸、繡花線年產能1萬噸,其產品廣泛應用於家紡、服裝、產業用紡織品,已經發展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彩色滌綸長絲生產企業和全球最大的滌綸繡花線生產企業之一。
在色絲產品規格型號方面,華欣更是有著「超市」的美譽,其色絲產品涵蓋了50D~600D的範圍,擁有5000多種顏色、46000多種產品。「不管下遊客戶是需要幾噸貨,還是需要幾克的樣品,我們都能滿足。經過長時間積累,公司對客戶常用顏色已能形成基本判斷,倉庫裡有幾萬噸的備貨量,隨時能滿足客戶的發貨需要。即便是客戶需要一種新顏色的小批量樣品,我們很快也能在試驗線上做出來,一般幾天時間就能發貨。」曹欣羊自信滿滿地說。
強大的產品開發能力背後,對應的是華欣對研發的高度重視和整體的研發實力。曹欣羊介紹:「華欣在研發上實行科技引領,公司建立了色彩中心,建立了省級研發中心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近年來,公司在研發的方面的投入累計達到了25億元。目前,我們的彩色滌綸絲線色卡已成為國際通用的標準樣卡之一。」
常年到頭管理和深扎生產一線,浙江華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森軍對公司在研發方面的點滴創新和業績感受深刻。他在當天活動上以「多色系彩纖與循環再生功能性纖維創新研究」為題,細數了華欣多年來科技創新的多個細節。
汪森軍介紹,華欣堅持差別化特色,擁有143條螺杆生產線,可實現一個位、兩個位、3個位、4個位、6個位、12個位的差別化品種生產;有試驗紡絲機生產線10條,可實現一個、兩個、4個、10個、12個絲餅的打樣、小試、中試;還有36萬噸一頭兩尾聚酯生產設備,其小頭非常適合生產差別化(彩色)聚酯產品,現在線上在生產陽離子產品。
」我們之所以能完成目前比較流行的小批量、多色系樣品和訂單,能很好地滿足各類客戶的需求,這些都是堅實基礎。」汪森軍說。
另據介紹,在華欣通過相關鑑定的主要科技成果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有8項,包括多元柔性直紡在線添加裝備及工藝技術研究、熔體直紡在線配色裝備及工藝技術研究、色母液直紡彩色滌綸絲技術、原位聚合PET色母粒製備技術研究等。
讓曹欣羊感到自信的,關鍵一點還在於華欣創立的創新模式:「華欣通過自主研發,開創了多色系環保新材料創新體系模式,通過對紡織化纖原料進行定性,用彩色化纖替代傳統白色化纖,用原液著色技術替代後染色工藝,為紡織化纖行業向低能耗、少排放甚至『零』排放、低碳循環發展方向轉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據相關測算,相比傳統染色,生產每噸原液著色纖維可綜合節省電耗8300度、節水180噸、節省化工染輔料130公斤。如果以此估算,華欣自投產以來累計生產多色系環保新材料近500萬噸,大致相當於累計節省500億度用電,減少廢水排放近10億噸,節省化工染輔料超過50萬噸,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十分顯著。
下一步,華欣還將在浙江長興生產基地新建40萬噸多系環保紡織新材料項目和浙江省級技術研發中心提升改造。新項目投產後,華欣每年可生產的原液著色纖維將增至100萬噸。此外,在本次活動上,浙江物產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與浙江華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還舉行了籤約協議。接下來,物產化工將在採購銷售、供應鏈金融、倉儲物流和精細化管理等方面與華欣展開合作。這也將為華欣下一步更堅實地發展提供新驅動力。
再生功能產品順應循環經濟潮流
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再生纖維)是綠色纖維的另一大品類,同樣屬於綠色化纖原料。在本次活動上,華欣還向業界重點發布了其再生功能性纖維。
汪森軍介紹,華欣秉承低碳環保理念,回收利用公司的各色廢絲,通過物理化學法,生產出再生切片,並紡制各種規格的再生滌綸長絲;也可使用PET服裝面料、瓶片等作為再生原料,生產再生切片。同時,華欣已通過切片與纖維的GRS體系認證,與國內外知名品牌商建立起業務合作,其再生切片、再生滌綸長絲的各項物理指標、安全性能都能滿足客戶要求。
據介紹,華欣的循環再生產品目前包括:純白、有色再生產品,陽離子再生產品,阻燃、全消光再生產品。其廢絲循環再生-聚合工藝的流程為:廢絲整理和分類、廢絲切斷、強制餵料(加輔料)、螺杆、粗過濾器、混合釜、增壓、二級過濾、增粘、熔體出料、終極過濾、切粒、生產出再生切片。目前,公司的再生聚酯切片的年產能為3.5萬噸。
記者在華欣的再生車間看到,五顏六色的一束束廢絲被裝在白色大包裝袋裡,幾名工人正在忙碌地進行整理。在廢絲旁的一個直徑大約為2米左右的大容器中,經過高溫融化並被切割後的廢絲已經變成了黑色、暗紅色等多種深色混雜的一塊塊小小的原料塊,他們將被製成製造再生切片。「我們的再生設備都是自主研發的,再生增粘技術也屬於自主開發。」汪森軍說。
對此,蔣士成指出:「華欣的循環再生功能性纖維是這兩年開發的新產品,符合國家的綠色環保理念,能夠減少對石化產品的消耗,特別是還賦予再生產品一定的功能性,這可以說是一個創舉。」
華欣的這一發展理念,與王華平在本次活動上重點強調的纖維當前和今後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纖維可持續發展趨勢也高度吻合。他指出,循環再生纖維、生物基纖維等具有綠色、低碳和可循環特點的纖維,與功能舒適纖維、健康防護纖維、超仿真纖維等品類,都屬於纖維當前的流行趨勢和重點發展方向。
王華平特別強調,纖維的可持續發展是未來的一個重要屬性,這需要建立起原料、製造、產品、歸宿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評價體系。其中,綠色原料包括可再生資源、生物基資源、生物降解原料。產品歸宿綠色包含:易循環再生利用、易降解,可回歸自然。循環再生纖維可以提高石化資源利用率,避免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向自然環境的不可控遷移。因此,行業應大力發展纖維的循環再利用與可降解技術。
「循環再利用纖維材料可謂是一種『涅槃重生』。未來的纖維,最終將只有兩種纖維,一種是可實現循環利用的纖維,另一種是可降解的纖維。一代材料,一代設計,當前,設計師已不是簡單地進行樣式設計,而是要把功能、材料等都融合到設計中去。」王華平說。
全產業鏈綠色發展是大勢所趨
曹欣羊對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深刻的認知。多年來,他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持續強調:企業的發展必須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保持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多年來,我們公司都是以從源頭實現節能減排為核心,掀起綠色『革命』。接下來,我們仍將堅定不移地走低碳循環的發展之路。」曹欣羊說道。
華欣秉承的綠色發展理念,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在本次活動上,還進行了浙江華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綠色纖維」標誌認證授牌儀式。經過企業申報、形式審查、現場核查、抽樣檢測等一系列程序,華欣的「原液著色化學纖維」和「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獲得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綠色纖維」標誌產品證書和中紡標「綠色纖維」認證產品證書。「這意味著我們公司的技術創新、綠色發展理念得到了更多認可。今後,公司將與下遊客戶一起,加強研發和應用合作,為下遊客戶提供更多樣的產品,持續提升產品創新力和競爭力。」汪森軍說。
事實上,在全球綠色發展浪潮洶湧澎湃的大背景下,不止是上遊原料行業要積極踐行綠色發展,如何讓綠色纖維在下遊實現更廣泛的應用,如何更好地從纖維源頭拉動紡織全產業鏈的綠色發展都成為行業需要面對的新課題。
以家紡為例,它目前已形成了「科技與時尚融合的創意產業」新定位,時尚化、科技化特點在家紡行業體現得越來越明顯,而這兩大特點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使用綠色原料去實現。作為我國家紡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上海水星家用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創新產品研發和綠色材料應用方面一直走在同行前沿。該公司研發總監沈守兵在現場指出,家紡產品開發目前呈現出3個特點:功能性、智能化和生態化。其中,家紡產品設計與材料應用中的生態理念包含多方面,除了對於天然纖維的應用,還包括對可再生和可自然降解纖維、對循環再生化學纖維、對原液著色化學纖維以及對原色纖維的應用。目前,水星的產品中已用到了可降解的萊賽爾纖維,以及再生聚酯纖維、原色竹纖維等。比如,水星運用竹纖維的本色開發出的床品,具有原生態、自然色的突出特點。「綠色環保將成為未來家紡產品的一個賣點。品牌方將越來越要準確洞察並定義客戶價值,要在社會責任與商業利益間取得平衡,在短期利益追求和長期可持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沈守兵說。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本次活動上,賀燕麗還詳細解析了《綠色纖維製品認證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她介紹,綠色纖維製品指使用綠色纖維標誌認證的產品為原料,綠色纖維含量達到《規則》規定的紡織產業鏈上除纖維以外的所有產品,包括紗線、面料、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等。申請綠色纖維製品認證的產品應具備的條件是,製品所含綠色纖維的重量比例須達到規定的最低標準。具體來看,如果是製品中含有單一品種綠色纖維含量,那麼,生物基化學纖維最低含量為40wt%,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最低含量為50wt%,原液著色化學纖維最低含量為50wt%。如果是製品中同時使用兩種或3種綠色纖維,綠色纖維總含量要求不低於50wt%。
「綠色纖維製品的認證,可以是從纖維端開始向下遊推導,也可以是從下遊終端品牌開始向上遊推導。全產業鏈應該攜手共進,共同推進紡織工業鏈的綠色化發展。」賀燕麗說。
可以預見,隨著綠色纖維製品認證工作和頗具特色的系列推廣活動的深入開展,接下來,紡織全產業鏈的綠色發展水平將迎來新的突破。
陳新偉指出:「此次活動是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與綠色纖維認證產品第一次聯手進行同步推廣。我們希望,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將實力企業、纖維新品、終端品牌與纖維流行趨勢及綠色纖維標誌認證有機結合,搭建產業鏈推廣平臺,更好地為行業發展服務。」
蔣士成也表示:「這場活動,既是環保可持續纖維、品牌、時尚的創新融合,也是華欣展示企業實力科技魅力的體現,還是化纖行業引導傳統產業向高端製造升級的重要體現,對於促使紡織化纖行業和企業推進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今後,紡織化纖行業要繼續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繼續加強科技創新、自主研發,不斷開發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綠色低碳產品,推動行業的轉型發展,引領行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