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男孩小時候都有過一段「武俠夢」,幻想著仗劍走天涯,掃清天下不平事,特別是後來讀了金庸、古龍等人的武俠小說,誰不想輕輕鬆鬆飛簷走壁,解決對手於無形之中呢?
習武,既是為了強身健體,更是為了保家衛國,從古至今,中國湧現過眾多武術大師,就拿比較近的民國時期為例,霍元甲、葉問、杜心五、李書文、李堯臣、王子平、呂紫劍、孫祿堂哪個不是名震中外。
那麼問題來了,如此多的武術大師,面對屈辱至極的八國聯軍侵華、14年抗戰,為何不見出手殺鬼子?為何不見實現當年保家衛國的理想?難道他們都是假把式?別急,金庸大師會告訴我們答案。
首先,筆者要為民國武術大師正名,他們絕對不是空架子,中國傳統武術最重視「言傳」和「身教」,武術不僅僅是鍛鍊身體、保衛祖國,更是一門包含武術與武德的傳統學系。
「師父」,既是老師,也是父親,既然收了徒弟,就要傳授他們真本領,還要教他們做人,勤學苦練是舊時習武之人必須做到的,比如練拳之前先蹲馬步,一蹲就是大半輩子;比如扎槍,每天對著空氣紮上千下,也許要紮好幾年,師父才讓你練下一個招式。所以以前的武術大師們絕對不是空架子。
其次,武術大師們常常教訓外國人,就拿杜心五來舉例,他是「自然門」開山鼻祖徐矮師的獨傳高足,是「自然門」第2代掌門人,人稱「南北大俠」,他這個人特別愛國,當年年僅8歲的他親眼看到父親在大沽口被洋人子彈打穿大腿,又看到傳教士殘害我國百姓,他從此扔掉書本,立志習武。
寫下「練成武藝,誓殺洋鬼」8字,貼在自己的房間裡,從此勤學苦練,就是為了有朝一日找洋鬼子報仇!這一練就是一輩子,長大成人後的杜心五來到日本留學,遭到日本人語言攻擊,他直接約出日本著名的相撲大師齋藤一郎在公園比武,他狠狠打敗對方,贏得了柔道比賽的冠軍,打響了自己的名氣,後來又教訓了不少口出狂言的日本人。
然而拳頭再硬,也硬不過鐵打的子彈,面對國家的慘狀,杜心五隻能在家中痛哭,他知道自己沒辦法解決所有的問題。
再比如當年「程氏八卦掌」的創始人程廷華也曾當街教訓10幾個調戲我國女子的德國士兵,隨隨便便就把他們打倒在地,甚至打死數人,然而後來帶著槍的德國士兵趕來了,程廷華只能逃跑。
在縱身跳上房子的時候,長長的髮辮纏在了房瓦上,動彈不得,洋人見狀開心極了,對著他就是一頓亂射,一代武術巨擘便喪命於此,令人扼腕嘆息!
在《天龍八部》中有這樣一段,講述的是蕭峰目睹遼軍廝殺的場景,感慨道:「這般惡鬥,我生平從未見過。一個人任你武功天下無敵,到了這千萬馬之中,卻也全無用處,最多也不過自保性命而已。這等大軍交戰,武林中的群毆比武與之相較,那是不可同日語了。」這是蕭峰的感慨,亦是中國萬千武術大師的無奈。
參考資料:《說文學武》《民國武術見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