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組以動物為主題的手繪樹洞畫出現在南京靈谷寺景區,引來一眾好奇的遊人拍照打卡~
先來跟小攻看看這些手繪畫究竟有多可愛吧!
圖源:@小米和薄荷
巧手的畫師們利用樹杆的各個特徵,塗鴉上了各種可愛的動物,畫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圖源:@小米和薄荷
在粗壯的樹根部分畫上了小松鼠,手裡還捧著松果,毛茸茸的大尾巴蓬鬆可愛;
圖源:@小米和薄荷
更長一點的樹上畫上了兩隻圓乎乎的熊貓,像正在向樹上攀爬,憨態可掬;
圖源:@小米和薄荷
長頸鹿則藏進了空空的樹洞裡,明暗層次清晰的手繪畫栩栩如生,好像在樹洞裡探頭向外看。
圖源:@小米和薄荷
原來這些可愛的手繪畫是鐘山風景區為了美化環境、保護樹木以及宣傳環境保護特意製作的一組藝術品。
南京的山山水水數不勝數,不僅南京本地人年年踏春賞秋,也有外地遊客紛至沓來。
圖源:@光影劍客N
比如出現這些手繪樹洞畫的鐘山風景名勝區,就藏著南京人最鮮活最青春的記憶。
鐘山因山頂常有紫雲縈繞,又得名紫金山,古名金陵山,南京的古稱「金陵」也因其而得名。
圖源:@光影劍客N
光是看這紫金山的名字和金陵城的名字,就知道紫金山對南京來說有多重要了。
小時候春遊爬紫金山,跟著小夥伴在山間探險,玩累了就在山間的亭子休息,哪怕夕陽西下都不願意回家。
圖源:@光影劍客N
長大後,到山腳下的南師、南林、南體、南農、南理上學,無聊了就愛到紫金山裡走走。
圖源:@光影劍客N
春日,有人喜歡來紫金山踏青賞梅。夏日,有人喜愛在紫金山綠道上環行健身。
秋天,銀杏的黃、梧桐的褐、烏桕的紫、櫸樹的紅...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
圖源:@光影劍客N
而到了冬天,第一場雪覆蓋金陵的時候,紫金山也白了頭,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圖源:@光影劍客N
跨年時的第一次日出,也是紫金山上的格外燦爛。南京的山山水水很多,但總歸是紫金山最動人。
圖源:@光影劍客N
無論時間如何流逝,紫金山依舊昂揚地屹立在南京之東,以「龍蟠」之勢,屹立於揚子江畔。
圖源:@光影劍客N
飲霞吞霧,鬱鬱蔥蔥,紫金山融合了人文氣息和城市的煙火氣,早已融入到南京人的生活中。
也許你並不愛爬山,但你一定在紫金山音樂臺餵過鴿子;在中山陵踏過青;在鐘山體育公園露過營;坐過紫金山索道……
手繪樹洞畫就出現在靈谷寺,醒目的紅山門牌匾上有「靈谷勝境」四個大字,步入門內,沿路可以聞到淡淡的桂花香。
靈谷塔掩映在逐漸泛黃的樹木中中,若隱若現、十分神秘,靜看像是一幅畫。
這個季節去靈谷寺秋高氣爽,一切都剛剛好。初秋的靈谷寺雖沒有滿山紅楓。但微黃的樹葉,依舊滿是秋意。
600年的時光中,明孝陵歷經洗禮,吞噬了戰火與風霜,形成了如今人們可以看到的斷壁殘垣與斑駁印記。
圖源:@光影劍客N
儘管很多建築已經損毀,但高大威武的石像、精緻華麗的花紋還是隱約向人們展示著這裡曾經的奢華氣派。
圖源:@光影劍客N
漫步於明孝陵園中,排列形似北鬥七星的明孝陵神道石刻零星散落在四周,好似預示著這個朝代的零碎與波折。
圖源:@光影劍客N
傳說宋美齡特別喜歡法國梧桐,蔣介石愛妻心切,便從法國引進兩萬棵梧桐樹種。
圖源:@光影劍客N
就這樣從美齡宮一路種到中山北路,組成一串寶石項鍊,送給愛人做禮物。
圖源:@光影劍客N
且不去論故事的真假,俯瞰如今的美齡宮,總會被項鍊形狀的梧桐群震撼不已。
圖源:@光影劍客N
中山陵算得上是南京最為著名的景點了,來南京旅遊的人幾乎都要來爬上這幾百級階梯。
圖源:@光影劍客N
音樂臺、光華亭、流徽榭、藏經樓等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色調和諧統一更有莊嚴的氣氛。
圖源:@光影劍客N
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
圖源:@光影劍客N
秋高氣爽,溫度正好,找時間再來逛一次紫金山吧~
編輯 / 一隻小羊
素材來源 / 網絡
圖源 / 攝影師@光影劍客N、@小米和薄荷